毕业生作品特辑
Portrait·演员·山西·2019
「轮到你了按」
每年夏天,都会有大批摄影毕业生毕业,他们会带着他们的毕业作品出现在国内高校大大小小的毕业展上。4年专业系统的摄影学习结束后,这些毕业生们会用怎样的镜头语言讲述这个世界?“摄影毕业生的人间观察特辑”将为大家带来几组来自国内不同高校的年轻摄影师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各有特色,但都反映了社会上的现实问题,表达了摄影师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面对眼前现实和理想相背离的母亲河,面对着黄河两岸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现实矛盾,清华美院的毕业生黄秋杰拿起手中的大画幅相机,用一种平和而朴素的视角记录下黄河两岸发生的人、事、物,这便是——《故园·黄河两岸》。
故园——黄河两岸
Landscape·星星海·青海·2018
Landscape·石林·甘肃·2018
Landscape·河床·山西·2017
Landscape·太阳能·山西·2019
Landscape·河滩·河南·2019
Object·管道·青海·2018
Object·篮球场·山西·2019
Object·游泳圈·陕西·2018
Object·风景区·陕西·2018
Portrait·老人·山西·2019
“此组作品是我于2017年至2019年间携带大画幅相机,沿着黄河两岸所拍摄完成的。两年间,来回行程共计15000km。当我行走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两岸,虽然河边的许多村落都是老人居多,年轻人去外地和城市发展的趋向比较明显,但一条大河依然是波浪悠悠,风吹稻花、麦花,依旧香飘两岸。
改革开放40年,黄河两岸一样面临着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现实矛盾,高铁、太阳能、旅游开发的足迹穿梭在两岸,但传统戏剧的年轻表演者、牧羊人、住窑洞的老人等一样按照古老的方式生活在其间,像悠悠黄河一样充满宽容和淡定。”
与黄秋杰的对谈
—————————————
(轮到你了=轮,黄=黄秋杰)
Portrait·河边牧羊人·山西·2019
轮:秋杰你好,首先,是想问一下你关于《故园——黄河两岸》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当时为什么会想到要沿着黄河两岸来拍摄这样一部作品呢?作品拍摄大概耗费了多长的时间呢?目前作品是拍摄完成的一个状态是吗?
黄:《故园》是我15年从印度旅行回来后的思考。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承载着印度人民的生死、敬畏、信仰。于是我就产生了疑问,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又是什么模样呢?我们是不是也如同他们(印度百姓)一样,对自己的母亲河充满崇敬之情呢?我们当下对黄河又是怎样的态度呢?黄河真实模样又是怎样的呢?于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故园》的创作。
轮:《故园——黄河两岸》作品主要包括三部分——Landscape,Object,Portrait;在拍摄过程中,你是如何去寻找和选取你拍摄的对象的呢?关于拍摄对象,是否有什么自己特定的偏好呢?
黄:一开始我是对黄河抱有一种浪漫主义的幻想,但是现实和理想总是相背离。比如我正式投入项目拍摄时,发现黄河的模样和自己的想象有所出入,导致前两次出去拍摄时一直找不到灵感,就沿着河边,见到喜欢的拍。后来拿回来一洗、一扫描,发现很多片子只是拍了我理想中的画面,主观性极强。回京之后就同导师冯建国先生讨论过这个问题,在此期间导师为我提了许多宝贵意见,比如让我再重新回到摄影史里面去寻找答案、多研究案例等。后来又翻三整理思路,思考如何客观的呈现,于是按照拍摄的物体性质将其分成了三个类别,即「Landscape/景观」「Object/物件」「Portrait/肖像」。
Object·公园·山东·2019
轮: 在拍摄《故园——黄河两岸》毕业作品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令你印象特别深的拍摄经历呢?
黄:临毕业前的某晚我和同学夜聊,说我为了拍摄黄河,两年多时间里自费走了沿线省市,离黄河源头两公里翻车,第二天又车辆遇险河道,在水里自救了四个多小时也没出来,天上开始飘雪,近天黑才碰到一台过路车。我觉得是也许是天意吧,一开始我想记录黄河沿线的宗教,信仰,就像恒河边印度百姓对恒河的敬畏一样。但冥冥之中她也许不愿意让我拍这样的题材,也不欢迎我去源头记录这样的宗教信仰,而我沿线拍的寺庙、习俗的片子都在冲洗的过程中损坏了,余下的只有记录黄河两岸的工业、建筑、留守老人、空巢等。同时也在警醒我,不应毫无畏惧地涉及这条祖辈信仰祭奠的河流。但又觉得是自己肩负了记录黄河在这个时代的总总,她想通过我的手,告知人们黄河两岸的现状,她的问题,她的喜,她的悲。
轮:《故园——黄河两岸》呈现了一些关于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现实矛盾,你是怎样看待这些矛盾的呢?
黄:的确其中有一些作品是描述这类现实矛盾的,但这的确就是客观存在于黄河两边的。我的初衷就是客观展示当下的现状,无论好坏,尽量保持一个中立态度去拍摄。
Landscape·小船·山东·2019
轮:《故园——黄河两岸》这部作品是大画幅胶片摄影,相比于便捷的数码单反相机,或者旁轴,双反等6×6的中画幅相机,为什么会选择用大画幅相机来拍摄完成这一部作品呢?在传统的拍摄技术与设备和现在不断更新的一些数码相机产品,你在拍摄的时候更倾向于使用哪一种呢?以及在对这部作品的后期处理上,有什么创新或者自己的想法吗?
黄:大画幅的拍摄能放慢我看待世界的角度,因为每次只能拍一张的缘故,所以会拍摄之前都会考虑再三,是否符合心中预期,是否和整体保持一致。大画幅用习惯之后,再去看数码单反的照片,总会觉得画面的精度差强人意。
轮:《故园——黄河两岸》对于摄影师来说,是你对现实,对这个世界的一些看法,而对于观看作品的看者来说,他们更多的是从摄影作品中得到自己关于世界的一些新的思考,您最希望观者可以从这部作品中看到什么,得到什么呢?
黄:其实我没法求观者必须要从作品中看到什么,因为作品中展示的就是黄河真实的面貌,里面有美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比如很多朋友就非常喜欢《水库·甘肃》这张,觉得看到了别样的黄河景色,但有些人也说我展示了很多黄河的阴暗面,所以整体呈现的是比较多元化的一个景观。
Landscape·水库·甘肃·2018
轮:您认为一张好的照片,一部好的摄影作品,更多的是由摄影师的主观视角决定的,还是更多的由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大环境所决定的?
黄:从我的角度来看,作品自身的价值力、能够经得住时代考验,与摄影师主观意识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共同所决定的,不能以偏概全。
轮:平时喜欢看一些什么文学艺术作品呢?在秋杰你的创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作品对你产生了一些影响呢?
黄:最近看的比较多的是当代艺术和摄影理论方向的论文、书籍和画册,比如《摄影:从文献到当代艺术》《现代艺术150年》《Why Art Photography?》《Why Photography Matters as Art as Never Before》。因为我对摄影的历史、风格、流派等非常感兴趣,所以其实像Alec Soth、Robert Frank、Thomas Ruff等人的作品对我影响非常多。画面阅读量过多时,拍摄的时候思绪就会不由自主的往这方面引。
《Why Photography Matters as Art as Never Before》
Alec Soth 《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
轮:秋杰你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呢?在拍摄《故园——黄河两岸》这部毕业作品以后,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或者构思呢?又是关于什么的呢?
黄:就和我前面所说的,《故园》其实是个未完成品,所以近两年会继续完善思路、拍摄,争取这一两年的作品能有一本画册的体量吧。同时也有一些写作思路,大部分还是集中在摄影语境下的,比如从影像的角度探讨群像下的社会结构分析。
关于摄影师
黄秋杰
生于1992年,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主要展览
2016-2019,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硕士
展览
“青衿计划2019”(观唐美术馆/北京/2019)
“ 大理国际影会”(大理国际影会国内展展区/云南/2019)
采访&编辑 曾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