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树森
在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宋代石刻地图──《华夷图》,此图的底本为唐代南皮人贾耽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绘制完成的《海内华夷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全国地图。
2009年8月版的《辞海》对贾耽的注释为:“唐地理学家。字敦诗,沧州南皮(今属河北)人。曾任鸿胪卿,主持和各族往来朝贡,熟悉边疆山川,勤于搜集有关资料。官至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用裴秀制图法,绘成《海内华夷图》、《陇右山南图》,又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贞元道录》、《皇华四达记》及《吐蕃黄河录》等。”由此可见,贾耽虽居高官,但以治学著称,尤其喜好地理学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贾耽为官几十年,始终潜心研究、考察地理,并利用各种方式广泛收集各种地理资料。民国版《南皮县志》记载:“贾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外国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阻必究知之。”贾耽经过数十年的考究和积累,继承、发展了晋朝裴秀的绘图方法,绘制出了《陇右山南图》、《陇右山南别录》六卷、《吐蕃黄河录》四卷,得到了德宗的赞赏。2006年版的《沧州市志》对贾耽的评介为“在中国方志学和地理学史上做出突出贡献”。
《海内华夷图》宽三丈、高三丈三尺。绘在图格上,一寸相当于百里(即1:1800000)。据后学者考证,此图所包括的范围,从东到西达3万里,从南到北达3.3万里。同时,贾耽还创立了以两种不同颜色标注古今地名的方法,开创了地图史上“今古殊文”的红黑套色先例,这种创新被后世采用。贾耽去世后归葬南皮(南皮古县志记载:“贾耽墓在城东。中书侍郎权德舆铭”),唐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在为贾耽撰写的墓志铭中记:“博闻强识通天下之志,斯不可及已。……撰《海内华夷图》及论次地理之书,凡五十有五编。贡在中禁,传于域内。言方志者,以公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