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成都,甚至是在全国大部分地方,生活条件都是很落后的,不要说啥子吃顿饱饭了,有吃的都不错了。常言道,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天气一旦冷下来,穷人些的日子就难过了,经常是为了取暖避寒而扣脑壳。
一般人家倒也还有几间泥巴谷草搭的烂屋子,但总还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嘛。而对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处境就更悲惨了。为了不被冻死街头,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栖身的地方,哪怕是临时的。而鸡毛店就在这种诉求下,产生了,不要看它价格低廉、条件极差,对于投宿在这儿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他们理想的“天堂”。
其实这个鸡毛店又称“鸡毛房”、“火房子”,顾名思义,就是用鸡毛来取暖的旅店。早先这种小店是养鸡户开的,他们在自家院坝养了很多鸡,除了卖蛋以外,还可把鸡身上掉下来的羽毛垫到店内,给住店的穷人当铺盖和棉絮用。后来,这样的小店生意红火,供不应求,以至于全国好多城市乡镇都开起了不少独立经营的旅店。
鸡毛店一般不大,陈设相当简陋:莫得床、莫得椅子、莫得桌子、无棉絮和铺盖,只有一地鸡毛。
住客来到店内,交给店主几文钱,店主就撮一簸箕鸡毛给他。住客睡觉时把鸡毛铺在地上,蜷缩在上面睡觉。
也有的苦中作乐的操作,比方说先在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鸡毛,住店的穷人交了钱,便脱光衣服,一头扎进鸡毛堆堆里面,在鸡毛的掩埋中酣睡。
还有讲究一些的,地上铺一层鸡毛,上面吊一个四方的大鸡毛盖子。等住店的穷人“满员”了,脱光衣服一个挨一个地躺下后,大鸡毛盖子就慢慢放下来,跟地上的鸡毛合拢,那些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挤在鸡毛里的穷汉们,便可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了,还美其名曰“鸡毛小店赛天堂,铺天盖地也平常”。
这种情况都一直延续了很长一段时期后,成都的鸡毛店越来越少人去住了,顶替它的是大大小小的招待所和宾馆,干净的床铺,明亮的房间,促使着鸡毛店也逐渐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了。
而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象到,那个岁月里,老百姓的生活有好艰难困苦。所以时不时的追忆一下,是不是让你吃饭更香,睡眠更好了呢?
对我们还有什么建议?
或者有什么想听的内容?
请把你喜欢的声音分享出来~
成都发布编辑|语伞
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