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南皮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张瑛曾任贵州兴义知府。16岁中顺天府乡试第一名。清同治二年(1863年),中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同治六年充任浙江乡试副考官,旋即提督湖北学政。同治十二年任四川学政,整顿科场积弊,四川科考面目一新。光绪五年(1879年),补授国子监司业。
光绪十年(1884年),已侵占越南的法国军队入侵中国台湾及福建沿海一带,形势急迫。四月,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两广总督,筹办沿海水陆军事防务。数上奏章,陈述战防方略,力主优用刘永福,给予黑旗军合法地位,请派在闽的吏部主事唐景崧回营募兵,出镇南关(今友谊关),与刘永福联合抗法。八月清廷对法宣战,依张之洞建议,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衔,拨给黑旗军饷银二万两及军械等。刘永福与唐景菘部配合,在抗法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光绪十一年,张之洞奏请起用冯子材,送饷银五万两,并说服兵部尚书彭玉麟,保荐王孝祺出征,配合冯子材以成犄角。是年,清军在谅山失败,法军侵犯镇南关,广西提督杨玉科战死,所部溃败。所幸冯子材率王孝祺、王德榜等部反攻,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复谅山、长庆等地。清朝大获全胜,法军败退。张之洞以收复谅山功,赏顶戴花翎。中法战争使张之洞认识到中国军事人才与军械装备方面的落后。他在两广任内,建造军舰,筹治水师,开设广东水陆师学堂,创立广雅书院,招募洋弁,翻译西书,武备文事并举。光绪十二年兼任巡抚,加强两广边防。光绪十五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开始经营“湖北新政”。创实业、练新军、兴文教,成为洋务派后期代表。
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内,开始兴办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移任湖广后,因修芦汉铁路需用钢轨,力争将钢铁设备运往湖北。光绪十七年(1891年),动工兴建汉阳炼铁厂。光绪二十年,铁厂建成投产。汉阳炼铁厂是当时亚洲第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继汉阳铁厂之后,张之洞又在汉阳建立晚清最大最先进的军工企业——湖北枪炮厂,并于武汉设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派练兵大臣铁良检阅军队,各省清兵秋操,以张之洞训练的湖北新军成绩最优。中日《马关条约》议订时,他上疏反对求和,要求变通陈法,力除积弊。为了“兴学求才”,开通风气,张之洞在湖广任内,多处成立书院,兴学堂、畅游学、办报纸,使文教事业盛极一时。光绪二十二年初,张之洞自两江再返湖广总督任,大规模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在湖北创办矿业、工业、自强、方言(外国语)、农务等新式专科学堂。方言学堂即今武汉大学前身。湖北近代大、中、小学教育,形成于张之洞督鄂期间。为培养师资,成立湖北师范、两湖总师范、支那师范等,饬令各府皆办初等师范,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打破闭关自守。当时湖北留日学生有数千人之多,为出国留学生最多的省份。另外,为适应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张之洞还在湖北创办《湖北官报》及图书馆等。
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被推荐为能挽回天下大局之“朝廷柱石”。康有为与强学会诸人对其深怀厚望。张之洞捐银五千两,列名入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后党对强学会发动攻击,张之洞随之改变对强学会态度,以反对康有为“孔子改制”为由,查禁了上海强学会及《强学报》。光绪二十四年,张之洞撰写《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六月,以所著《功学篇》进呈,被清政府定为“软定维新教科书”,并译成英、法文出版。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创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地区反洋教斗争和唐才常自立军起义。次年,与刘坤一联名上变法条陈,多为清政府所接受。光绪二十八年任督办商务大臣,再署两江总督。光绪三十二年晋协办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光绪、慈禧相继死去,张之洞以“顾命重臣”,昼夜入宫议事,在皇位继承、权力交替方面与醇亲王载沣共同筹议。任大学士时,张之洞抱病上疏,详陈“化除满汉畛域”,向清廷上“治安策”。溥仪称帝后,摄政王载沣一意扶植“少壮贵胄集团”,清廷统治基础大为缩小。张之洞认为这势必危及清朝统治根本,反复抗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督办粤汉铁路,次年充实录馆总裁官。宣统元年(1909年),张之洞在忧病交加中辞世,年73岁。赠太保,谥“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