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仑,一定要欣赏柴桥“穿山造趺”

在柴桥穿山村

有一种非遗文化

从清道光年间流传至今

那就是:穿山造趺

流动的光景,流不走的印记

请步履匆匆的你,用刹那的驻足

与我们一起触摸千年时光里

古老而鲜活的文化记忆

聆听“穿山造趺”的心跳

“造趺”,始于清道光年间,是一种常见于庙会及重大庆祝活动中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流传于北仑柴桥穿山一带,当地俗称“马嘟嘟”,又名“肩背戏”、“造型”和“造脸”等。它由十名10岁左右的俊男靓女站在青壮年男子肩上,“唱、做、念、打”进行表演。“造趺”表演时,站在肩上者称“天盘”,下面行走者称“地伴”。“穿山造趺”穿梭活跃在游行、庙会等各种庆典活动中,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摄:胡修君

穿山村靠海,历史上曾为著名的穿山港,港口与上海、舟山、台州等地通航,不仅是浙东货物的集散中心之一,也是海货的交易地,故旧时村中男子常以肩挑手拉腿跑做脚夫谋生,穿山曾有个“脚夫会”。由于脚夫脚力好,适合做“地盘”,因此,为穿山造趺提供了有利条件。

穿山造趺历来都是附近一带庙会上深受欢迎的民间艺术项目,5对装扮一新衣着鲜艳的金童玉女高高在上,威风凛凛。庙会上人山人海,他们的人最高,老远就能看得见。

造趺表演时,先是全体出场,继而绕八字,走圆场,然后逐对表演。穿山村造趺传统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雌雄金钱豹格斗》、《春草戏贪官》、《岳云与金国公主交战》和《薛丁山三请樊梨花》等。

初见造趺的人不禁会问“这是真的吗?”下面的人看到上面的孩子往往不相信,还以为是木头人。等孩子们一开腔一表演,又是一片惊呼:“真的,真的,还会唱呢!”如今逢年过节,如果附近有穿山造趺表演,观众往往人山人海。

造趺讲究的是“天盘”和“地盘”的配合,“天盘”在上面又舞又打,“天盘”之间也有各种各样的对手戏,这就需要“地盘”配合好“天盘”的各种动作;如果一个往前,一个要往后,就非摔跤不可。

择一事,终一生。年近9旬的第五代艺人周德兴家里珍藏着不少有关造趺历史的材料,其中有手抄的《穿山村民间舞蹈造趺发展史》、《穿山史志》和已经出版的《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省宁波卷》、《宁波民间舞蹈》等。

▲周德兴编写的《穿山村民间舞蹈造趺发展史》

他9岁时开始当“天盘”,后来也做过“地盘”。他笑着说,当年站在他肩头的小女孩,如今已经当上外婆了。他只念过4年书,文化程度不高,却写过很多造趺戏剧本,造趺戏的“唱念做打”,“地盘”走场的线路,都装在他的心里。

如今,穿山造趺已经传到了第七代

周翠珠的手里

她只希望

装着演出服和道具的箱子不要尘封太久

肩胛上的穿山造趺

北仑的文化印记

……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阿拉柴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