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Yi对Yi】① 扬州剪纸:方寸之间尽显文化底蕴

SPRING FESTIVAL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蛇年春节成为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

截至目前,扬州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4项,分别是扬州剪纸、雕版印刷技艺、古琴艺术(广陵琴派)、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蛇年到,让我们走进春节里的扬州非遗,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SPRING FESTIVAL

扬州剪纸是南派剪纸的杰出代表,艺术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是中国历史上古老文化形式之一,是我国民间艺术发展史的见证和民间艺术形态的活化石。

2006年5月20日,扬州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6。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之美。扬州剪纸造型精巧雅致,善用丰富多变、细腻流畅的线条来造型;画面构图层次分明,在单纯中追求丰富变化,在对比中追求和谐统一。扬州园林甲天下,造就了扬州剪纸作品题材多反映山水自然、人居和谐,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动物、名胜古迹、楼台建筑等的园林图案,成为风尚。

扬州剪纸是首批联合国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扬州最引以为豪的文化艺术宝藏之一。

作为中国南派剪纸的杰出代表,千百年来凝结在扬州剪纸中的细腻、隽永、精致、秀雅等审美特质,对扬州城市文化的基调形成和城市形象都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传承至今,扬州一代又一代剪纸非遗传承人秉持沉静踏实、锐意创新的工匠精神始从未改变过。

扬州剪纸是南派剪纸的杰出代表,艺术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是中国历史上古老文化形式之一,是我国民间艺术发展史的见证和民间艺术形态的活化石。

2006年5月20日,扬州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6。

编辑 | 陈音知 杨敏

制图 |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