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北京市抗战遗址遗迹45|功德林监狱遗址

引言

为推进抗日战争主题片区建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一行走访、拍摄功德林监狱遗址,采集相关资料。

功德林监狱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新明胡同,目前地面建筑遗存只剩岗楼。功德林监狱前身是金代古刹,旧称“石佛禅林”,至元大都时期仍有香火,后因明初改建北京城,石佛禅林被划为城外,逐渐荒废。清雍正元年奉旨重修。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改造罪犯的顺天府习艺所。1913年10月,北洋政府将习艺所改建成宛平监狱,次年更名为“京师第二监狱”,后称“第二模范监狱”,因地处功德林,又被称为“功德林监狱”。功德林见证了近代革命风云。

1927年4月6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被捕后关押在此,22天后,李大钊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英勇就义。

1937年8月22日傍晚,平郊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国民抗日军二十多人奇袭第二监狱,俘获伪警察,切断对外联络,缴获大量武器补给,营救了大批被关押在此的群众和共产党同志,为革命事业保存了干部力量。国民抗日军奇袭第二监狱的胜利,使北平城内的敌人慌成一团,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人民抗日武装会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劫牢反狱、夺取枪支、释放犯人。第二监狱受到打击之后,陷于瘫痪,直到当年12月才得以“恢复”。

新中国成立后,功德林监狱改为“北京战犯管理所”,直属于公安部管辖。这里关押了100多名国民党高级战犯。后来,一些高级战犯陆续获得特赦,功德林监狱遂改由北京市公安局管辖,并在此成立了接济救护站,接济走失的呆傻人员,或为来北京办事一时失去经济来源的人员免费提供食宿,帮助他们与亲友取得联系,或由政府派人送其回家。

如今,功德林路已成为新康路,功德林监狱原址也已作为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大楼及周边住宅楼的所在地。“狱中有高台,矗立数十丈”,掩映在居民楼中的岗楼静静地向过往的人们无声地诉说着时代变迁、岁月流转。

抗战馆工作人员在走访拍摄中

追寻先烈足迹,弘扬抗战精神,抗战馆走访北京抗战遗址遗迹活动持续进行中,感谢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对本次走访调研活动的大力支持。

撰稿:谢艾雯

原标题:《走访北京市抗战遗址遗迹45|功德林监狱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