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掠过湖面,红杉温暖冬天
滨湖在粼粼波光和层林尽染中仍然耀眼
又一年,滨湖在新的366个日夜更新;时间无声,8784个小时写下滨湖每个人的今年:
科创向前、区域发展、城市脉动、幸福行进,这些词关于努力、关于时间。
当你驻足在山水灵动、人文璀璨、宜居活力的太湖之畔,所见的每一分灵动与活力,都出自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声音,赋予这片土地蓬勃的向新力:
你听,这是共振的声量——
12月,阳光慷慨地洒向滨湖。
即使隆冬,这片太湖之滨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一抹抹绿意盎然于青山绿水之间,科技创新的嫩芽破土而出。
与此同时,承载着极地气象站的雪龙号正破浪前行,在驶向世界极地;“蛟龙号”“奋斗者号”持续潜向大洋的深处;光子芯片中试线已步入稳健运行的轨道,展现出科技的光芒……
无论是极地科考还是科技创新,滨湖的科研工作者们正借助大国重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镌刻下智慧印记。
2024年是我国极地科考40周年,航天新气象团队获新使命:为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研发新型极地气象站。面对时间紧迫与南极极端气候挑战,团队迅速突破,研制出可安装在永久冰川上的设备,且耐低温能力提升至-50℃。11月1日,雪龙号载上这座承载着滨湖科研人员智慧与汗水的极地气象站,踏上南极征程。
地球的另一端,无锡九方科技有限公司团队以先进的气象海洋预报技术完成了一次重要任务——成功护航一艘商船穿越北极航道,抢在窗口期前离开了海冰密集区域。
滨湖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创造力如同璀璨星辰,闪耀在世界两极,同样延伸到了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之中。
在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中试线近6000平方米的高等级微纳加工超净间内,身穿洁净服的技术人员操作各类设备,观察产品参数运行。在这里,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宣布正式启用,光子芯片正式步入产业化快车道,原有的计算范式的限制将被突破,为大规模智算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蛟龙号”在西太平洋顺利完成航次首潜水;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布局技术研发重点领域……
作为无锡科创底色最鲜明、资源最密集的板块,滨湖集聚了无锡近90%的科教资源,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等相关产业均超百亿元规模。这些厚实的产业底子,都在为创新研发提供强劲的硬核支撑,让科研人员以创新为翼、以智慧为舵,不断突破人类认知的边界,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贡献着无尽的光和热。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作为环太湖地区科技创新资源高地,滨湖区给出的答案是:加快山水东路科创谷建设,持续放大科学技术溢出效应。未来,山水东路科创谷也必将成为环太湖科创圈上具备“高创新度、高集聚度、高标识度”的“太湖之眼”,为无锡高质量发展增添一抹绚烂的科创底色。
可以看见的是,滨湖正向着未知和未来,打造更富魅力、更具活力、更有竞争力的“世界级创新湾区”。
时间看似波澜不惊,却总能叫人铭记。
有人在人类未知处登峰,有人奔忙于区域发展的滚滚尘烟,造就了滨湖的日新月异。
从高空俯瞰:滨湖环太湖而居,北部的“山水东路科创谷”+南面的“环太湖科创圈”,形似一个大大的“品”字,一条条快速路、一批批重大项目,助推滨湖阔步前行。
“9栋厂房已结构封顶,再加把劲!”穿梭在施工现场,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施工负责人手拿设计图纸,肩扛检测仪器,为项目高质量建设再次加速。从“一张白纸”着墨,到大厦全面施工,产业园建设紧锣密鼓,施工热火朝天。
作为滨湖区“工业上楼”示范性项目,该园区地处九龙湾智造城核心区,建成后将聚焦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链项目,打造集高品质厂区、办公科研、生活配套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运营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税收约2亿元。
日光爬上爬下,建设者身影斑驳。
每一次脑海中反复推演的图纸,每一次务求精准的作业,每一项追求卓越的施工,造就项目拔节生长。
锡芯谷人工智能装备产业园、聚芯源创产业园加速建设,粤浦富安智造园一期主体圆满竣工,马山算力岛逐步落成……在建设者的精心雕琢下,滨湖面貌焕然一新。每一处重大项目的全力推进都作为滨湖发展的新引擎,为这片区域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从拼开局,到加速跑,2024年前三季度,滨湖区GDP增速达6.3%,位列全市第一,交出了“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的精彩答卷。成绩灌注在每一个为建设重大项目付诸努力的人,一架架钢筋深扎土地,一幢幢楼宇拔地而起,为这篇山水画卷,写出魅力独特的注脚。
如今,滨湖正依托山水资源丰富、大院大所云集、高端人才汇聚等优势,锚定五条关键赛道,全力抓好“五个五”:
聚力打造“五湾五城”,加快构建“543+X”产业,大力发展“五大经济”,纵深推进“企业五上”,着力营造“五优环境”。
“山上之安乐乡,溪西之桃源地”,荣德生先生撰写的《无锡之将来》一书中的美好愿景,将在这里变为实景。
2024年,一篇《太湖最北端,有多少极致风光?》推文获线上10W+关注,来自微信头部号“星球研究所”的笔触,写不尽在滨湖触手可及的生活幸福感。
借由旁观视角,我们走进通往滨湖魅力的神秘之门:一起看见第一枝蜡梅绽放,感受第一瓣樱花随风飘落,闻到第一朵桂花散发芬芳;一起在乡野村居捧起一杯咖啡,在市井烟火与自己相遇;一起踏进阡陌蜿蜒,感受日落湖湾的治愈力……
这一年,是滨湖与你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当乡村游成为时尚,滨湖的古村新舍,变得格外引人。
走进千年尧歌里,屋舍俨然、炊烟袅袅,沿着山水西路一路向南,目之所及,是青葱的山岭,是浩渺的太湖,绝佳的观赏太湖路线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再往南走,“董坞里”景观小品跃入眼帘,这个神秘的自然村经过提升改造,成为太湖边欣赏绝美落日的热门“新景”。
不止“新景”,也有奇妙的旅游体验。
依湖而立的车咖啡、雪浪山顶的雪浪不卷等,观日落晚霞、吹山风纳凉,感受“天空之境”奇妙美景,成为吸引眼球的网红打卡地。
同样掌握流量密码的南泉老街,在“修旧如旧”的改造提升后,让人更加眼前一亮,差异化的区域特色让老街东西南北全好看,增加了丰富的文旅体验。
老街、古村持续提升,文旅数字化也让滨湖出圈。
无锡影视基地MR数字人导游“孙尚香”上岗后,以智能交互导览系统,迅速俘获人心。
满足视觉味觉的同时,滨湖依托丰富的山水环境,成功打造5家国家级旅游民宿。其中,“山居壹聚”获评国家甲级旅游民宿,“小米的家”“和平小筑”“凡意山居”“马迹归山居”达到国家丙级旅游民宿标准。让倚竹林茶山、栖于古朴村寨,成为吸引赶路者的又一理由。
滨湖以广阔的视野,为海内外游客展现不止于湖面的美好。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放,来锡外籍人士更对滨湖的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乘坐“自在趣无锡”旅游观光专线,深度体验滨湖的山水人文。
新文化、新经济、新规划、新未来……滨湖的脉搏,在一轮轮时间的冲刷中,变得越发雄厚有力、声声有韵。
有这样一群人始终扎根这片区域,与滨湖美好共生。
从十里明珠的观湖座椅,到明园·芯广场的可充电街凳,滨湖区以群众期盼为牵引,持续推进城市休闲座椅建设,让人们在悠闲散步、健身娱乐中“坐得下来”“坐得舒适”。
另一方面,聚焦群众“方便”问题,落成育红公厕、梅园天桥公厕、观湖铂庭公厕3所公厕,在学院旁、景区里,为市民和游客创造更加美好的出行环境。
干净整洁的路面环境也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步。滨湖环卫运用机械化+人工保洁对路面进行全方位清洁,对果壳箱、条椅石凳等城市家具全天候随脏随擦,使市民伸手可触的城市家具整洁如新,达到“目之所及、洁净如洗”的感受标准。
既要“面子”光鲜,也要“里子”扎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作为滨湖区的民生工程之一,是顺应百姓生活需求、促进群众美好生活的“关键小事、民生大事”。为解决居民上下楼不便的难题,并致力于打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滨湖区相关部门分类施策、多元化解,今年全区范围内新完工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数量已达80台。
在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地方,滨湖始终不懈耕耘。冠嶂、军嶂古道经改造更显地域特色,增设便民设施、网红打卡地及便民驿站,成为徒步者休憩佳地,让诗意远方更惬意。
帷幕徐落,2024即将收场。
嗨,正在读这篇文字的你,或许我们曾见过。
在青祁桥公交站,在稻香路馄饨摊,在K-park大厦的咖啡角,在湖滨商业街新打卡的网红餐厅,在芸台书舍·钟书房旗舰店的书架前,在滨湖万象影城的电影厅,在运河外滩眼花缭乱的市集摊位,在地铁2号线的末班车厢里……
我们或许真的见过,那些平凡的日子里,闪耀着我们不凡的努力。喝过同一款咖啡,拿起过同一本书籍,在月光下坐上同一辆网约车,然后相视一笑:希望你今天的辛苦比我更早结束。
还有……不期许逢考必过的好运,不甘示弱披星戴月的你;起早贪黑,为热气腾腾的生活奔走的你;或许此刻,还在某处看护一方静好的你;纵然无数次想放弃还是选择再走一程跋涉至此的你……
每一个为梦想努力的你,都是自己故事里最好的主角。
2024准备杀青
下一幕,请继续精彩
————————————————
鸣谢
关心关注滨湖的各位媒体朋友
一直以来支持“无锡滨湖发布”的摄影师
长期坚持投稿的滨湖区通讯员
又一年不分昼夜一起加班的采编团队小伙伴
特别鸣谢
一直以来为“无锡滨湖发布”点赞/在看/转发的你
策划:无锡市滨湖区融媒体中心
部分图片:浦克承、张权、应威、安邦摄影、高翔、李惠民、刘解兴、朱平荣、飞天大钧钧、王建新、@LHG、区城管局、区产业集团、区建发集团
原标题:《这一年,滨湖致敬每一个努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