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
正因为水系发达,三亚河流域为原始先民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环境和丰盈物产,也为三亚这座城市的兴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人们依水而生,逐水而居,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三亚,因水而灵动,潺潺流水经久不息,汇聚成河,穿城而过,为三亚增添了底蕴与活力。
1 溯源
摊开三亚地图,三亚河(西河)、临春河(东河)贯城而过,奔涌向前汇入海中,才算真正聚首。
根据三亚市水务局相关资料显示,三亚河位于南华加里东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琼中隆起)的南缘,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特征为整体间歇性的差异上升。流域内主要有在九所—陵水深大断裂、崖城—藤桥断裂和红沙断裂等。由全长 31.5公里的主脉六罗河,以及发源于南岛农场北面山地的水蛟溪、发源于中间岭的半岭水两条重要支流汇成。
六罗河是三亚河的主流,发源于三亚市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的中间岭右侧高山南麓,流经三亚福万水库、水源池水库,再经过槟榔村流到三亚市区,最后从三亚港入海,流域面积达337平方公里。
《崖州志》中对三亚河就有记载:三亚水,源出城东北一百余里长岭,东南流,经抱冲、力罗等黎村,抱寨虎岭之水,及抱豪、镜校诸岭峡水来会。又南至落牛潭,与半岭小水会。其小水,源出罗葵大岭,西流经半岭峒,与大水汇为深潭。东流经打皞岭下。出槟榔园,名椰根水。南至三亚市,与大陂水会。又东至刘家尾,南至金鸡岭麓,出临川里,与临川水会,注三亚港,入海。约行百里……
在六罗峡谷,一块用红字书写的“三亚河之源”石碑新立于河边,这是三亚首次给“母亲河”源头树碑,明确了三亚河源头。
9月25日,“溯源三亚河”活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之一,在三亚河重要源头的六罗峡谷,拉开了各界共同探寻三亚河的奥秘,深入挖掘三亚河文化底蕴,将三亚河流文化融入三亚历史文化,擦亮三亚河流文化名片的序幕。
峡谷间,河流蜿蜒流淌,水声潺潺,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回荡在峡谷的每一个角落。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峡谷之中,光影交错,更添几分神秘与幽邃。
三亚市人文地理学会会长李鸿新认为,三亚河流域的狭义范围,东至三郎岭、落牙岭、死马岭、南丁岭、海螺岭、狗岭、大尖岭、鹿回头岭等,西至豪包岭、黄口岭、两王岭、马岭等,这地理上的空间是三亚河四条主要支流的集水范围。
而更广义的三亚河流域范围,东面可延伸至甘什岭、北山岭、回风岭、白石岭、大安岭,将榆林溪水系纳入其中;西面可延伸至阜尖岭、云梦岭、和尚岭、马岭,将肖旗河水系纳入其中;更远可到天涯区与崖州区交界的荔枝岭、南风岭、南山岭,将文昌水、塔岭水、南风水纳入。
流域总面积337平方公里的三亚河流域滋养着土地,养育了经它流域的生灵。在这片大地上,人们因它的供养而称其为“母亲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体系。
2 觅迹
六罗河汇集从林鼻岭、六罗山、高岭、石牛岭、草蓬岭等集水地流淌出的溪流成河,有了福万水库的流水加入,水量变得更加充沛。
在河流上游,福万水库与水源池水库被称为河谷双珠,不仅承载着灌溉下游农田和供给城市用水的重要职责,同时还肩负着抵御洪水侵袭、确保防洪安全的重大使命。
福万水库位于三亚河林家水上,于1974年11月开工建设,是三亚市第一期供水工程的组成部分。拦河工程为浆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度28.9米,泄洪堰净宽度18米,设2扇9×6.7米钢弧形闸门。坝顶长度115米。因为有了叶剑英元帅的题词,是地方文物保护单位。
库区水绕山显灵气,山环水显秀气。水映蓝天,云影如画,微风拂过,水面泛起涟漪,倒影随之舞动,美不胜收,一派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
六罗水汇集福万水库中的流水后,流入一个宽阔的河谷中。在这里,由于筑坝截流的作用,形成了水源池水库。该水库的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日军侵琼时期,当时就已经开始了初步的修建工作。而作为饮用水源地,到了20世纪80年代,水源池水库又重新修筑与加工,从而形成了如今高峡平湖的壮丽景观,是三亚重要水源地之一。
水库之景,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缓缓展开在眼前。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四周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悉数揽入怀中。阳光洒下,金光闪闪,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水库边,绿树成荫,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偶尔,几只水鸟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为这静谧的水库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远处,群山环抱,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水库与群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站在水库边,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六罗河水从水库流出,水流潺潺,带着水库的清凉与丰盈,缓缓流向远方。河水在阳光下闪烁,宛如一条流动的银带,将水库的静谧与下游槟榔村的热闹紧紧相连。它滋养着沿岸的万物,为大地带来勃勃生机,也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那些关于水的记忆,关于生命的律动,都在这流淌的河水中得到了永恒的延续。
3 寻踪
槟榔村由于靠近市区,楼房变得鳞次栉比,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聚在这里康养,让这个昔日静谧的村庄变得热闹非凡。
这里既有热带田园的美好,又有黎族人文的风情,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故事变迁。
三亚河的另一条主要支流——水蛟溪,就在这里汇入到六罗河,并正式形成三亚河(西河)。
三亚河(西河)从六罗河与水蛟溪汇水点算起,到出海口约8公里。
临春河(东河)蜿蜒流经临春岭的东北与西侧山脚下,因而得名临春河。实际上,临春河的主流是草蓬水,其主要源头源自草蓬水库,而该水库的水则来自草蓬岭与石牛岭之间狭窄沟谷的自然汇流。
李鸿新认为,若干年前,三亚东西两河并不相交,而是各自入海。在时间的长河中,两条河流的上游裹挟而来的泥沙漫漫沉积,分别在入海口附近形成了两个露出海面的浅滩。久而久之,就成了两条狭长的地块,即榕根地块与河西地块。河西地块一开始就是一个狭长半岛,榕根地块曾经是一个狭长的离岛。后来,受到两条河流的泥沙持续地交汇沉积,榕根地块变成了半岛,在清朝地图上称为龙坡。两地块一直向南延伸,最初都很狭窄瘦长,遇到鹿回头岭的阻挡而停止延伸,两河三岸之间形成两个宽阔的潟湖。
原先,两条河流仅在下游区域交汇,而榕根桥所在的位置原本是一处狭窄的浅滩。民国初期多开辟为盐田,20世纪40年代日军占领三亚后,将这最狭窄地方挖断疏通,方便舟船往来和泄洪,使两条河流重新恢复了类似于在龙坡合龙前的相互沟通状态,榕根地块因此变成了一个离岛。随后,三亚东西两河在交汇后如同解开的结一般分开流淌,经鹿回头山阻挡后又重新融为一体流入大海。
三亚河日复一日悠悠地流淌在大地上,它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滋养着两岸的生灵与万物,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与梦想。
来源:三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