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洗手日】“手”护健康,从现在做起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并设立每年的10月15日为“全球洗手日”,其目的是呼吁全世界通过“洗手”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虽然提起来“七步洗手法”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但是你真的会洗手吗?

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七步洗手法”的那些事儿。

Q1

为什么要勤洗手?

手是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借手传播,而在工作、劳动、外出旅游等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双手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一些公共物品,比如电梯按钮、门把手等,这些物品表面可能就有病毒或者细菌。

用流水洗手,可洗去手上80%的细菌,如果用肥皂或洗手液再用流水冲洗,可洗去手上达99%的细菌。因此,彻底的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中医有句话叫:“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高明的医生是让人在没有病的情况下防止得病,而手卫生的重要性也正是这个道理。

Q2

医务人员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手卫生?

(1)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接触患者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2)下列情况应洗手: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b)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

(3)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4)下列情况时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Q3

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进行手卫生呢?

(1)手脏后,要洗手;

(2)做饭前,餐饮前、后;

(3)便前,便后;

(4)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护理病人后;

(5)触摸口鼻和眼睛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要洗手或手消毒;

(6)外出返家后;

(7)咳嗽或打喷嚏后;

(8)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

(9)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简而言之,接触清洁物品前,或者接触污染物品后都需要洗手。

Q4

如何正确洗手呢?

“七步洗手法”的正确方法

请记住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或者均匀涂抹速干手消毒液

第一步: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

第二步: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揉搓;

第三步: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第四步:十指弯曲紧扣,拇指转动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指尖在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清洁手腕。

Q5

如何选择洗手用品?

肥皂:包含高级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的盐类,脂肪酸中的钾和钠盐溶于水后,能有较强的去污和杀菌的效果。

香皂:除了含有肥皂的功能外,还添加了润肤成分。(如甘油、棕榈树等)

洗手液:含有杀菌成分,能有效抑制或杀灭手上沾染的各种细菌,同时,还含有护理成分。

日常生活中,推荐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外出无流动水条件时,可使用手消毒液,通常为含醇速干手消毒液或醇类复配手消毒液。

Q6

戴手套可代替手卫生吗?

手套高度密封,戴了一段时间后,手上或多或少会滋生一定量的汗液及微生物。戴手套前进行手卫生,可预防微生物进入手套后大量繁殖。

脱掉一次性手套后,为了保持双手清洁仍要认真做好手卫生,因为即使是新的手套仍有一定的渗透力。

原标题:《【全球洗手日】“手”护健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