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微观江海:
百川汇海。海是最聪明的水。因为它知道,主动守在最低的地方,于是长得最大。“小江海”的“大格局”,就是守在民生一枝一叶关切的最低处,从一餐一饭的点滴小事中来,从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中来,从古树榕影的乡愁情怀中来……
邱昱 摄
如果幸福有味道,那会是什么滋味?
在蓬江长大、在江海工作的熊伟光,难忘那一口“外海味道”:“很小的时候,还是骑自行车年代,妈妈带我去外海吃云吞面,当时只觉得外海好遥远啊!但是一咬那个云吞,有肥猪肉在里面,哇,爆浆的感觉!那个味道记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云吞面。”
如今,江海交通四通八达,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远方”,人们从五湖四海奔赴江海。如何把这种幸福滋味再放大,用更细的“颗粒度”,将群众的“小确幸”汇聚为“大幸福”?作为外海街道党工委书记,熊伟光把目光瞄向彩虹社区。
拉近“邻距离”,汇集“邻聚力”。2023年7月,江海区、外海街道、彩虹社区三级联动,打造出集“休息、服务、问需、提升”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幸福邻里汇”。
外海街道“幸福邻里汇”供图
来到“幸福邻里汇”,幸福在这里触手可及:上午,海伦湾小区居民黎伯陪着外孙在亲子阅读区看故事书;临近中午,社区居民贤姨将亲手制作的猪脚姜送到“邻里食堂”,提供给老友品尝;下午2时,外卖配送员周建华走进“邻里食堂”餐饮区,花费12元获得一份菜品丰富、分量足的美食;晚上,在一河之隔的中山古镇某灯饰厂工作、在江海区居住的李依在“幸福俱乐部”喝茶拉家常,其妻子则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
这样细致入微的幸福,可感可数。上线一年多来,“幸福邻里汇”联动部门单位、整合周边社区党组织资源以及社会机构,为居民开展了“点餐式”服务200多场,服务群众约4万人次。
外海街道“幸福邻里汇”供图
从一枝一叶的小事切入,一点一滴勾画好民生大事,江海在“绣花功”里彰显精微“颗粒度”。
0
作为有追求的品质之城,为了建好江门儿童公园、城央绿廊等“民生大工程”,江海区直奔一线城市“取经”,只为“把最好的城市空间还给市民”;
城央绿廊。彭伟宗 摄
作为懂情怀的品质之城,江海区在下沙公园建设期间,专门为古树“让路”,只为保留“原生态”场景“古墙榕影”,留住下沙原住民的乡愁;
何榕 摄
为了把教育做出“幸福味道”,江海区今年秋季上新的高新一小,用心配齐了“文化餐+健康餐+智力餐”,家长孩子参观后赞不绝口;
李彤 摄
让居民住得安心,新南小区党支部还为小区76个楼栋安装新楼号牌,新更换的楼号牌加入社区标志,抢眼醒目,更具识别度,亲戚朋友、外卖配送员找地址一下子方便多了……
在江海,幸福的“颗粒度”,粒粒分明。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胡晴晴 何榕 陈婵)
关注【江海高新发布】
读懂高新 关注江海
新闻资讯 一手掌握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江海高新发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显微镜”下看江海:一座品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