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的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
作者:马世生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枣庄市的西北部。东邻山亭区,南临薛城区,西濒微山湖,北和邹城市接壤。东西45公里,南北46公里。面积1485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在周代,滕州境内曾经存在三个国家,即滕国、薛国、小邾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滕,作为县名始见于史册。汉初,高祖析小邾置蕃县,隶属豫州刺史部鲁国。汉武帝时改滕县为公邱县。东汉时,公邱县属豫州刺史部沛国。
三国时,滕境各县属魏,魏沿袭秦制。西晋仍袭汉制。蕃县、薛县、公邱县都属豫州部鲁郡。晋惠帝元康年间,将蕃县、薛县改属徐州部彭城国,将东海郡的昌虑县改为属徐州部兰陵郡。409年(晋安帝义熙五年),晋克复青、徐,撤销薛县、戚县,将其地划入蕃县,属兖州部。南北朝时,457年(北魏太安三年)撤公邱县,置阳平县属兖州部鲁郡。526年(北魏孝昌二年),于徐州部始置蕃郡,领蕃城(即蕃县)、永兴(今薛城区临城镇)、永福(今徐州市铜山县崮岘)3县,郡治蕃城。539年(东魏元象二年)撤销蕃郡,并入彭城郡。547年(东魏武定五年)又置蕃郡,复置薛县。
隋初,586年(开皇六年),改蕃县为滕县。596年(开皇十六年),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不久又将滕郡改为滕县,县治在蕃县故城,属徐州部彭城郡。滕,作为县级行政区的名称,从此沿用至1988年4月底。那时县境,东南至抱犊崮,南到今徐州市贾汪,西过微山湖,北与邹县接壤,东北至城前,大致包括今天的滕州市、微山县、山亭区、薛城区以及峄城区、台儿庄区、铜山县、邹城市的部分地区。滕县的境域从隋至民国大体未变。唐代滕县属河南道徐州。元和年间,县城东移二里筑新城(今滕州城的旧城区)。五代因之。
宋辽金时期,北宋置滕阳郡。1182年(金大定二十二年),金置滕阳州。1184年(大定二十四年)改为滕州,辖滕、沛、邹县和陶阳镇,属山东西路。元因之。1369年(明洪武二年)撤州置县,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宁府。1385年(洪武十八年)升兖州为府,降济宁为州,滕县改属兖州府。清沿明制。
民国地方政区分省、道、县三级。1913年滕县属岱南道。1915年滕县改属山东省济宁道。1927年,废道,设省、县两级。1932年,行政院规定省以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6年,滕县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济宁),为一等县。抗日战争期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7年春,滕县属徐兖绥靖区,8月调整山东行政区划,滕县属鲁西南第一行政督察区。1948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二次解放滕县,国民党县政府溃散。
日军侵占滕县后,利用汉奸组成治安维持会,1938年8月,建伪滕县公署,日军派顾问控制。1939年4月,伪山东省公署将山东划分为四道,滕县属鲁西道。第二年7月,又将四道改为十道,县分一、二、三等,滕县属兖济道,为一等县。1944年,滕县改属兖州道。1945年8月,日本投降,伪滕县公署随之瓦解。自1938年3月日军侵占滕县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农村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县境内和邻县交界处,先后建立了几个县级政权(有的名为办事处)。因此,政区的隶属、名称、区域变动也较为频繁。1939年2月,中国共产党滕县委员会于羊庄镇大赵庄成立,8月,以津浦铁路线为界分为滕东、滕西县委。1940年7月,滕西县委撤销。1941年7月,滕东县委改为滕峄边工委。抗战前期,县境各抗日民主政权隶属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鲁南区。1941年,滕境属鲁南行政区。1943年9月,滕境属鲁南行政区第二专署区。1944年4月,中共滕县县委、县政府在东庄里重建;7月,设临城县;8月,设凫山县。1945年8月,滕县、凫山县、临城县隶属鲁南行署第二专员公署。1946年1月,滕县改为麓水县,4月,将双山县改为麓水县,恢复滕县;撤销凫山县,原滕县沿湖地区归属滕县,官桥以南归属临城县。此时,滕县属鲁南区行政公署第一专署。半年后恢复凫山县。1948年9月,滕县属鲁中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临城县属第五专署。1949年7月,滕县属尼山专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之后,滕县属鲁中南行政公署尼山专员公署。1950年,尼山专区和台枣专区合并改为滕县专区(驻滕县),辖滕县、临城县、凫山县、平邑县、白彦县、邹县、曲阜县、滋阳县、济宁县、济宁市、丰县、沛县、华山县、铜北县、峄县等。1953年9月,滕县专区和湖西专区合并为济宁专区(驻济宁),辖滕县、薛城、凫山等县。同时,撤白彦县,将其所辖原属滕县的徐庄等5个区划归滕县;建立微山县,将滕县所辖湖域划归微山县。1956年3月,撤薛城县、凫山县,将其所辖部分地区划入滕县;12月,山东省调整县的等级,滕县由甲等县升为特等县。1960年3月,将滕县临城公社的164个自然村划归枣庄市(1960年设县级市,1961年升为省辖市)。1979年1月1日,滕县由隶属济宁改属枣庄市,仍辖30公社。1983年11月,枣庄市齐村区改为山亭区,将滕县东部的店子、冯卯、辛庄、徐庄、辛召、山亭、桑村、城头8个公社归划枣庄市山亭区。自此,滕县辖22个乡镇(7个乡、14个农村镇、1个城关镇)。
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滕县改为滕州市。
行政区划
滕州市行政区划,明代之前不详。明初,县下设乡,乡下置社,全县划分为6乡59社。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增加到9乡87社。9乡是滕城、使相、安乐、礼教、柏山、迎仙、义河、明理、安仁。清初,政区未变。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改用保甲法,用八卦名统领72保。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1918年,改社为区,全县为72个区1652个村。1946年改为9个区辖76个乡5个镇,区以序号命名,乡镇以地名命名,保甲以数为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年,滕县设11个区辖135个乡镇、604个村。1956年全县为20个区辖288个乡、1962个村,面积2218平方公里。1958年,撤乡镇建18个人民公社,将欢城、殷庄两个公社69个自然村划入微山县,将邹县39个自然村分别划入滕县的界河、东郭两公社。1966年5月,下辖168个公社。1982年5月,夏庄、辛庄、金庄人民公社分别更名为党山、水泉、洪绪人民公社。1983年11月,将滕县东部的8个公社划归山亭区。1984年3月,全县22个公社改为8个镇14个乡,1985年2月,全县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2000年6月,撤销城关镇设龙山、荆河两个街道。2001年2月,峄庄乡并入大坞镇,党山乡并入东郭镇,撤销岗头镇和望庄镇,设立滨湖镇。原有两个街道加上撤销的城郊乡扩为4个,即荆河街道,龙山街道易名为龙泉街道,新设立北辛街道、善南街道。自此,滕州市辖17个镇、4个街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法治滕州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善城春秋】滕州的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