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地】近悦远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八年来,松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这是上海朗亿功能材料有限公司CEO唐晓峰和他的团队说起松江时的共同感慨。

唐晓峰2003年来松江大学城求学,2010年,在松江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的支持下创立了朗亿新材。二十多年间,朗亿新材作为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相继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归功于让唐晓峰如数家珍的“人才库”——公司技术中心目前拥有博士7人、硕士32人,研发人员50余人,占比达45%。值得一提的是,团队中半数以上都有在松江大学城求学的经历,他们在松江成才,在松江成就自我,是松江千千万万人才的缩影。

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强劲动力是人才,在这片近悦远来的人才新高地,朗亿新材与松江的“双向奔赴”顺理成章。而在“来来来,到G60;去去去,到G60”的感召下,这样的“双向奔赴”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可谓比比皆是。在这个天下英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舞台上,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让人才“第一资源”变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精准施策

构建松江特色人才服务体系

位于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昆山分区的上海众之鑫智能化设备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内,设计师叶龙凯站在打包好的两条汽车动力电池模组线前自豪地告诉记者,它们将发往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基地,而他主导设计了模组线中的电池极柱激光自动化清洗设备。

叶龙凯(右)

叶龙凯来自广西,去年毕业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虽然入职不到一年,但他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除了电池极柱激光自动化清洗设备,他还独立设计出了焊前CCD寻址自动设备,得到汽车制造企业的青睐。

“在松江上了4年大学,我对松江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有非常好的人才政策,成长空间也比较大,所以毕业后就选择留在了这里。”叶龙凯说,就在前不久,自己的人才租房补贴通过初审,最终通过后,每个月将拿到约900元的补贴,“对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这笔补贴能缓解房租压力,让我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人才公寓

叶龙凯的故事当然不是个例。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启动以来,松江聚焦“6+X”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丰富《加快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建设实施办法》及涵盖企业分类、人才评价、积分管理、青年创业、成果转化、技能培训、薪酬扶持、人才安居等10项配套政策,形成了更具引领性、系统性、精准性的“1+10”人才政策体系,并建立起一套围绕重点企业认定和优秀人才评价为基准的阶梯施策机制,通过实习实践补贴、录用奖励、培育奖励、生活补贴、人才公寓、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多策联动”,实现对人才的全周期服务和支持。截至2023年底,全区已分类认定3000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扶持企业,优秀人才认定积分21880人,基本覆盖100%的上市企业、95%的规上企业,以及93.5%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人才公寓

为了让各类人才立住脚、留住心、扎下根,松江还积极深化人才公寓、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党群阵地“四位一体”的人才安居工程,打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健全“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供应体系。截至目前,已汇聚2万套高品质人才公寓,归集4万套人才安居租赁房源,形成78个人才公寓党群服务阵地,仅2023年就发放租房补贴8700余万元,2.5万余人次受益。

人才服务是引才聚才的“软实力”。在松江,已经形成全市首个“区人才服务中心—街镇园区人才服务站—重点企业(商圈、人才公寓)人才服务点”三级服务网络。依托覆盖全区的20个人才服务站、51个人才服务点,一支440人组成的人才“店小二”队伍,已打通服务企业人才的“最后100米”。“通过设立人才服务站(点),把人才服务从办事大厅搬到人才身边,解决人才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实现‘人才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区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一体发展

推进九城人才资源高效配置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这些年来,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携手推动人才资源有序流动、高效配置。

2018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牵头举办了首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之后,九城市共同发布人才发展新举措,共同实施百万科创人才引进工程,并形成了九城市轮值举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等长效制度,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持续打响人才工作品牌。

第五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

去年12月15日至16日,第五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在浙江湖州举行,峰会围绕九城“聚变”、创新“蝶变”、服务“嬗变”,发布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引领创新高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凝聚九城市力量,以更高质量的人才一体化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会上,还发布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社会保障卡人才服务一卡通”,九城市联合拓展人才“同城待遇”,共同推进人社服务“一卡通享”、交通出行“一卡通乘”、文旅观光“一卡通游”、就医购药“一卡通结”、政务服务“一卡通办”、生活消费“一卡通购”等高品质便捷服务。

近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始终秉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践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九城市先后签订了《深化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人才交流合作协议》《关于共同实施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百万科创人才引进工程的合作协议》等多项人才政策,以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人才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形成“九城一张网”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上海超硅半导体有限公司

在人才强国战略指引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引进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高质量人才链赋能高质量创新链产业链。着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推进与上海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清华、中科大、复旦、同济等高校合作。瞄准“卡脖子”领域技术攻关,建立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机制,促进区域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涌现出300mm和450mm单晶硅晶体生长系统、光刻胶、量子通信、新型航空动力辅助装置等重大原创性成果,填补国内急需领域多项空白。

近悦远来

聚天下英才打造人才新高地

“选择到松江,主要是上海对人才的重视,特别是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科创生态’所深深吸引。”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细胞和基因治疗研究院院长、松江区科协主席郑颂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道。作为国际上“诱导性调节T细胞”的主要发现者,郑颂国在国内外免疫及风湿病学界均享有极高声望,曾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雷诺德·韦斯勒终身讲席教授、风湿和免疫学中心主任。

郑颂国(左)

在学术上,郑颂国颇有建树,不仅是“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者、牙龈间充质干细胞领域开拓者,还建立了小剂量IL-2治疗炎症性疾病理论、调节T细胞感染性耐受理论、骨免疫学理论,细胞靶向细胞理论,并创建了多个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的分子靶点。去年7月,郑颂国回国,出任位于松江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和基因治疗研究院院长,致力于打造中国细胞和基因治疗疾病研发策源地和国家级科创中心。“回国后,我每天都在工作,没有一个休息日,但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去年11月24日,郑颂国在当选松江区科协主席后对记者说,“我现在的想法是,将平生所学贡献给国家,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优秀大学生参观G60展示馆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自启动建设以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要求,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合作、开放、共享,加快集聚全球人才智力等高端要素资源,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和人才交流合作,真正做到了聚天下英才共建共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九城市联合建立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专家库,为九城市项目评审、技术攻关、行业发展提供高端智力资源;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院士联合工作站,促进最新科研成果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企业资源紧密结合;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专家在科研攻关、院校合作等领域开展多项合作,促进国内外人才的双循环;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举办两院院士走进G60系列活动,全力打造两院院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最前沿科技成果发布平台、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平台。

上海朗亿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研发人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数据显示,九城市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3.77%,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至5.4万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增长226.4%,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增长163.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15%;顶尖科技人才不断汇聚,拥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占全国11.6%;龙头科技企业迅速成长,科创板企业占全国20.42%;科技创新日益活跃,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8.12%,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集聚新高地。

文字:李于伯

图片:李于伯 岳诚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新高地】近悦远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