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不语:凭祥·祖国的南大门

我知道凭祥是因为友谊关,关注凭祥是因为凭祥是对越南开放的前沿,几次走进凭祥也是因为调研凭祥的开发开放。

凭祥秦时被归入“岭南三郡”的象郡(桂林郡、南海郡);宋皇祐五年(1053年)(北宋时)设凭祥峒,“凭祥”因此得名。凭祥虽然也换过姓改过名,但最终还是保住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凭祥得名比“代管”它的崇左得名历史要长得多,也比曾经同样是县级市的畹町要幸运得多,畹町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时候被撤销县级市建制,县级市的身份只有短短的14年,县级建制存在也不足50年。

凭祥有今天的地位身份,自然是历史积淀铺陈的结果。凭祥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曾经唱响过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历史凯歌。

从“镇南关”到“友谊关”

昔日镇南关,今朝友谊门。友谊关是见证凭祥历史发展的千年雄关。友谊关原来叫镇南关,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15公里处,踞大青山、金鸡山(古称锦鸡陵)隘口。与西北的平而关、水口关合称“南天三关”,是中国古代9大名关之一,是唯一还在使用的边关。据资料,镇南关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最初叫“雍鸡关”,后改称鸡陵关、大南关和界首关。关口附近山峦重叠,谷深林茂,地势险要,有“南疆要塞”之称。明洪武元年(1368)改建为两层门楼,形成了现在的形状格局,后易名为镇南关,其意不言而喻。1953年改称“睦南关”,1965年改名“友谊关”。

友谊关是其当代的名称,在不同时代友谊关有不同的关名,从关名的变迁投射出不同的历史作用,赋予了不同意义与愿望。雍鸡关、鸡陵关等以地理命名,突出“守”;镇南关有“威震南天”之意,在守的基础上,突出“威慑”;而“睦南关”具有“怀柔”之意,强调“睦邻”,友谊关则提升到了“睦邻友好”新高度。

在近现代,凭祥这块土地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与这座千年雄关紧密相关,几乎都围绕这座千年雄关展开。这座千年雄关几乎就是凭祥的象征,凭祥的命运,甚至是近代中国的命运也几乎就是这座千年雄关的命运。

1885年3月,清末名将冯子材率部抗法取得“镇南关大捷”,不但在镇南关大败法军,攻克文渊(同登)、收复谅山,还导致法国总理茹费理引咎辞职。取得“镇南关大捷”的中国虽取得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却以签订《中法天津条约》为结局。条约确认了1884年法国和越南之间签订的《第二次顺化条约》,其中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法国军队移交台湾,中国军队撤出越南,从此越南脱离中国,成为法国属地。胜利得而复失,结局令人扼腕。

“镇南关大捷”只是中法战争的一个片段,战场胜利,朝廷割地赔款似乎就是那个积贫积弱时代的标配。1883年法国军队进攻越南顺化,强迫越南订立《顺化条约》,迫使越南脱离中国的藩属地位,法国成为越南的保护国,由此引发中法战争开始。1883年12月,清军在越南北部失败,法国趁势占领镇南关。在英国调停下,1884年5月,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又称《李福协定》《天津简约》),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将驻北圻的军队调回边界,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法国不索赔款,但商品可从云南、广西输入中国内地)。

这个条约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让步,法国却得寸进尺,妄图进攫取更多的利益。可以想象当时的法国如何横蛮无理,而当时的清政府又是如何忍辱退让。1884年6月23日,法军将领杜森尼率领一支部队北上企图接管谅山,在谅山南部北黎附近的观音桥地区挑起冲突,清军被迫还击,史称“观音桥事件”(“北黎事件”)。由此,法国军队把战火延烧到中国东南沿海,同时占领澎湖并试图登陆占领台湾。法军还再次攻入中越边境镇南关,这才有了冯子材临危受命,率将士取得“镇南关大捷”。但“镇南关大捷”并没有使朝廷在谈判桌上取得有利态势,最终《中法天津条约》的签订使越南脱离中国,成为了法国属地。出现了“镇南关大捷”胜了局部,却输了全局的奇葩结果。

镇南关起义同样发生在凭祥,发生在镇南关,是革命先驱孙中山亲自拉响的反清第一炮。从1907年12月2日起义开始,迅速占领鸡金山三座炮台,到12月8日夜弃台,仅一周时间起义就失败了。但这次起义点燃了“倾覆满清,建立民国”的火把,照亮了前进之路。抗日战争时期,威震南天的镇南关也没有挡住日本侵略者,日军由越南进犯广西,将关门焚毁,千年雄关再次遭到劫难,凭祥这片土地也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践踏。1949年12月11日,凭祥的历史被改写。这一天,五星红旗插上了镇南关,宣告了广西全境解放。从此,凭祥与广西、与全国一道走向新生。从此,12月11日也就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区庆日”。从这一刻起,镇南关也就结束了那段屈辱的历史,以新的姿态挺立在祖国的南疆边关。从这一刻起,镇南关承担起了睦邻友好的新使命,这才有了“睦南关”“友谊关的新名称。

这样的转换其实体现的是中越两国老一辈革命家和两党两国人民的那段友谊。见证的是中共与越共“同志加兄弟”的革命情谊。据资料介绍,1938年至1944年间,胡志明曾在广西进行革命活动,多次经由凭祥一带进出越南。1954年北越独立后,胡志明曾多次经“镇南关”到广西访问、度假、过生日。1965年越南战争爆发后,中国出兵援助北越抵抗美国,中国军队和援助物资经常由此进入越南境内。在这样的背景下,“镇南关”变成了“友谊关”,据说这是伟人的亲自改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书写的“友谊关”关名。把“镇南关”改为“友谊关”,见证了中越两国“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谊。此后的岁月,“友谊关”见证的友谊也经历了不少风雨摧残,经历了困难曲折,曾一度从友谊的“顶峰”跌到“谷底”,只是在经历风雨后,在经受挫折之后,终于又从“谷底”上升,逐步迈向“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好同志”的新阶段,构建起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图:友谊关(睦南关)标志碑(拍摄于2024年3月)

图:友谊关关楼正面 (拍摄于2024年3月)

图:友谊关关楼背面 (拍摄于2024年3月)

从“边关重镇”到“开放前沿”

凭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边关重镇不仅是因为凭祥有九大名关之一的友谊关,还因为凭祥地处边境,与越南谅山接壤,有97千米的边境线,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有资料甚至说是“中国最靠近东盟国家的国际化城市”,按照凭祥这一标准,这样的城市应该是有好几个的,至少瑞丽、河口还有东兴,以及被昆明托管的磨憨也是“最靠近东盟国家的”,因为这些城市也与凭祥一样地处边境,也都是开放发展的前沿。

图:友谊关口岸 (拍摄于2024年3月)

边关重镇重在“边关”,“边关”在不同的的时空下作用完全不同。设“关”最初的目的在于“阻隔”,在凭祥设“关”说明这片土地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两千多年以前就在这里设“关”,印证了凭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说法,也说明“关”起“界上之门”和“阻隔”作用的历史也延续了两千多年。这样说来,凭祥作为边关重镇的历史自然也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凭祥“边关”从“阻隔”向“贯通”转化的历史其实不长,其转变的开始应该是沿边开放战略实施以后。伴随着新战略的实施,边关重镇的凭祥逐步淡化边关身份,树立起开放新形象。

凭祥的开放从《中法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就开始了,只不过那时的开放是被动的、受制于人的、无奈的。从五星红旗插上镇南关那刻起,凭祥的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间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也不是全面的开放,并且中间中断了十多年之久。

可以这样说,凭祥进入全面开放时代,比沿海、内地要晚,但开放的步伐却很快。1992年6月,凭祥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当时云南广西两省区为数不多的沿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从此凭祥驶上了开放发展的快车道,2016年8月1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9年8月2日,广西自贸试验区正式设立(其中有崇左片区)、2022年凭祥成为广西唯一纳入国家发改委建设名单的物流枢纽。经过近30年的时间,凭祥从开放的末梢迅速成为开放的前沿,从“阻隔”的边关成为对越开放的重要门户,中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成为广西沿边开放的排头兵。

就口岸布局看,凭祥与云南的几个口岸城市有些相似,都是在一个县(市)层级行政区域内聚集了多个口岸、通道和边民互市点,都是边境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对缅甸开放的瑞丽。对老挝开放的勐腊、对越南开放的河口。这些口岸无论是对缅、对老还是对越,走出国门都是走到了东南亚。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凭祥竟然是广西最大的口岸城市,水陆公铁口岸齐全,边民互市点齐备。这个口岸城市面积仅有650平方千米,只下辖4个镇,常住人口也仅为12.9万人,这对我的认知是一次修正。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山海相连的东兴应该是广西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

凭祥能够拥这样的地位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是区位的优势。凭祥西南两面与越南凉山省交界,边境线长97千米,地处广西腹地通往越南首都的重要节点上,距广西首府南宁和越南首都河内均为160千米(高速公路)。前往越南河内,经凭祥出境距离最短,这样的区位在广西是最优的。二是交通的优势。清朝末期至民国年间,就曾两次筹修到镇南关的铁路,后因技术规范原因搁置和日本入侵而停修。上世纪50年代,先后修通了南宁至凭祥和凭祥至河内段,广西有了重要的铁路大通道。凭祥站至越南河内铁路采取了“三轨铁道”的创新思路和办法,中越两国准、窄轨车辆均可行驶,解决了中越两国铁路标准不同的问题。此后形成了河内-凭祥-北京-莫斯科的国际联运铁路。公路方面,光绪十六年(1890年)就修筑了龙州到镇南关的龙镇公路,成为中国修筑较早的公路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了大量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等级的公路,建成了以南友高速(G7211)、巴凭高速和219国道、322国道为主要干线,以县(市)乡道路和口岸公路为补充的联通的公路网,各口岸、通道和互市贸易市场之间互联互通,高效便捷。三是口岸基础优势。据资料,凭祥是广西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目前,凭祥境内有友谊关口岸(公路)和凭祥口岸(铁路)2个国家一类口岸,平而关(水路口岸)1个国家二类口岸,口岸基础良好、通关便利化程度高,实现了大通关协作机制,通关速度一直名列广西首位。四是政策叠加的优势。凭祥拥有崇左市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凭祥国检试验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是崇左乃至广西拥有国家级开放平台最多的县域城市。

这样的凭祥是配得上广西沿边开放的排头兵称号的,这样的凭祥是也是不负这一称号的,数据就能充分验证这一点:2022年凭祥外贸进出口总额1637.80亿元人,突破16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3%。2023年,凭祥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845.14亿元,同比增长12.7%,总量占广西约1/4,持续稳居全国沿边口岸城市和广西县域首位。这在全国都是了不起的成绩,甚至可以成为对越开放的标兵和领头雁。

镇南关下旧时月,友谊关前新日升。

昔日戍边烽火地,今朝桥头共富联。

(作者:张高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注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