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黄翠芬:研发基因疫苗的“蜜蜂妈妈”

科普青岛

黄翠芬(1921-2011),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分子遗传学家,组织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分子遗传学实验室,主持引领了全军分子遗传研究中心的建设。

炮火连天岁月

始终不忘读书

伤口感染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后果严重的,要截肢;如果腹泻厉害,身体软绵绵的,无论手头正在做什么,都只能停下来。

来自台山市台城街道的黄翠芬,就是研发疫苗、预防这些疾病的院士。

黄翠芬的母亲思想开放,不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要有可能,她就让子女们到较好的学校接受教育,而且还积极支持他们出国留学,这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是很少见的。

受母亲影响,少女时代的黄翠芬相当要强。母亲告诉她,如果没有文化,很容易被这个社会抛弃,她认定了这个道理。父亲不让她上学,她就不要父亲交学费,自己去考取奖学金。后来,她顺利拿到了奖学金,上了高中和大学。

黄翠芬读高中时,正值日军侵华;读大学时,正值太平洋战争。

有一次,黄翠芬在逃难过程中写道:“我长久地坐在河边,回想过去几天来历尽耻辱的逃难路程,深深感到自由的可贵。”

虽然处在炮火连天的岁月中,但是黄翠芬仍然没有放弃学习,艰难求学。

美国设置离境障碍

她和丈夫偷渡回国

1947年,黄翠芬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研究生,在此期间,她学习了物理、化学、遗传学、真菌及细菌代谢等课程。

1949年,得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学业有成后的黄翠芬和丈夫决定乘船回国。

当时美国的政策是阻止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知识分子返回中国,并设置了各种障碍刁难。移民局要黄翠芬和丈夫补缴在美国期间的高额所得税,但他们留学得到的是奖学金,其实不用缴税。轮船公司看到没有移民局的批准,就不给他们售票。

经过多方交涉,黄翠芬和丈夫还是无法离境。

后来,他们碰到一家货运公司,对方要求两人支付高价船票费,并声明如果被移民局捉到,他们概不负责。幸运的是,黄翠芬和丈夫顺利离开了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

也就是说,他们是“偷渡”回国。

▲周廷冲与黄翠芬,相濡以沫的“夫妻院士”

分子遗传学实验室

3年取得23项成果

回到祖国的黄翠芬,先是在山东医学院教学,后来,她开始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

上世纪70年代初,基因操作技术得以实现,基因重组、转化及产物表达等获得了成功。以前,只能靠从天然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人生长激素、胰岛素、干扰素等,都相继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获得大量产品。

黄翠芬意识到这是一场生物技术革命。

尽管当时她已年近60岁,但她迅速行动,在“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支持下,确立了基因工程在军事医学领域的独特地位,她派出军队科研人员,分别去上海和北京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开始较早的单位学习,同时还派出多名人员到国外的著名大学学习。

出外学习的人回来后,在黄翠芬的带领下,在一幢三层楼的危房里,组建了解放军第一个分子遗传学实验室。

当时的房子是一个幼儿园的旧址,他们自己动手,把它装修成宿舍和实验室;恒温室设在楼梯底下,他们用几条破旧棉毯做成隔温门帘;厕所也改装成了实验室等。

可是条件虽然简陋,成果却很丰硕。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他们就完成了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全过程,研制成功了乙肝诊断试剂盒。经临床试验,证明它能检测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短短3年时间,黄翠芬就带领众人建立了23项分子遗传学新技术、新方法。比利时著名分子生物学家H·Chantrenne教授来参观后,感慨地说,中国科学家有能力创造任何奇迹。

科研有前瞻性

研发基因疫苗

在选择科研方向上,黄翠芬很具有战略眼光,很有前瞻性。

她在分子遗传学研究室建立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并在应用方面取得初步成功后,就考虑尽快将这些新技术用起来,为军队、为人民服务。

20世纪70年代,黄翠芬发现,当时在军队,尤其是野战部队,腹泻是重要常见病之一。

前方战士的细菌性腹泻问题,容易引起非战斗减员。

看到这些情况,黄翠芬马上行动,组织科研骨干,决定把人类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疫苗搞出来,帮助战士们预防腹泻疾病发生。

在黄翠芬的带领下,几种人类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疫苗陆续面世,为部队和国家抵御疾病做出了贡献。

后来,考虑到癌症疾病的严重性,黄翠芬院士在年近80岁的时候,又开始研究肿瘤分子生物学,帮助人类与癌症做斗争。

90岁高龄坚持上班

抽血作为研究样本

晚年,黄翠芬院士遭遇病魔袭击,她的身心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即便跨入90岁高龄,黄翠芬仍然坚持上班,不断与研究生讨论课题,组织科研骨干研究,不断关注分子生物学的新发展,同事们亲切地称她为“蜜蜂妈妈”。

有一次,坐在病床上,身患癌症的黄翠芬招呼着护士:“来,给我抽两管,一管给我的学生,作为他们的活体医学研究样本;另外一管,就用来给医院化验。”

为什么要抽两管血呢?原来,黄翠芬明白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在住院期间,有个医学人员表达了研究的愿望,这名医学人员经常接触癌症实例。知道这件事后,黄翠芬赶紧找来了她的学生,让学生与那名医学人员联系,探讨将癌症实例和癌症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路径。

黄翠芬的坚强与忘我,像蜡烛一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奉献国家。

END

来源:《江门日报·青苹果》

声明:文章图片用于公益科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科普青岛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科技人物】黄翠芬:研发基因疫苗的“蜜蜂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