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门诊探访记

原创 健康报 健康报

愤怒、焦虑、忧愁、恐惧……表达情绪和感受的词语,大多和“心”相关联。随着医学的发展,这种关联逐渐被深入了解并应用于临床。

“双心医学是一门由心脏病学和心理学交叉形成的学科,强调在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主任刘梅颜介绍。继1995年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双心医学”概念后,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增加,“双心门诊”“双心查房”等服务模式相继出现。一批批既懂心脏病学又懂心理学的临床“双心医生”积极探索,努力帮助患者解开心结。近日,记者走进医院和社区,探访双心门诊。

“心病”还需“心药”医

“大夫您放心,我现在状态特别好。心脏病没有复发,心里头也痛快多了。前几天,我们团队还拿了单位考核第一名呢!”随访电话中,张女士开心地向刘梅颜分享自己的小成就,与一年前那个满腹心事、闷闷不乐的她形成鲜明对比。

一年前,张女士在家拖地时忽然感觉胸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后,她来到北京安贞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刘梅颜回忆,多项检查及检验结果均提示张女士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但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却没有显示血管堵塞和狭窄。刘梅颜团队推断其心肌损伤很可能由长期心理应激导致。

果不其然,经过与张女士深入沟通,刘梅颜得知,发病前两周,张女士的情绪可谓起起伏伏。工作压力大,连续熬夜;婆婆和妈妈先后生病住院,她在工作之余还要照顾老人;与丈夫教育理念不一致,感觉自己在育儿路上很孤独……那段时间,她一直处于焦虑、茫然的情绪中,晚上睡不好,白天不得闲。这些因素让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她,突发剧烈胸痛。

刘梅颜在接诊中发现,像张女士一样,不少心血管病患者合并心理问题,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导致疾病恶化。“根据相关临床病例统计,至少有2/3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前1~2周经历过突发事件,有重大心理创伤。即便病治好了,也会因处于负面情绪中导致病情反复。”刘梅颜介绍。

“我们过去认为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它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泵到全身,但后来发现它同时是一个情感器官,人在强烈的情感刺激下,心肌会使劲收缩,会有大量的激素分泌出来,让人体迅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刘梅颜介绍,“每个人的神经激素调节水平不同,在强刺激下,有的人可以快速调节状态,有的人则相反。当无法快速调节时,患者的身心就进入负循环,一些微小的刺激也会被无限放大,时间久了便发展为抑郁。”

刘梅颜表示,在非心理专科中,心理疾病患者的漏诊、误治极其普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心理疾病的躯体化表现。很多患者主诉的是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甚至对心理疾病呈否定态度。“患者到双心门诊后,我们会了解其基本情况,然后为患者做一些心脏方面的相关检查,排查心脏方面的问题。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均正常,那患者十有八九患的是心身疾病。”刘梅颜介绍,而后,医生会为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睡眠等量表评估。

经过评估,张女士的焦虑和抑郁指数均为中等偏重,睡眠质量指数超出正常范围。刘梅颜便为她开展了抗抑郁、抗焦虑、抗失眠的联合治疗,并提供心理支持。张女士恢复得很快,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用更少花费取得更好疗效

2013年,刘梅颜入职北京安贞医院,带领部分对双心医学感兴趣的医生、护士,开始了双心诊疗模式的一系列探索。经过近10年的实践,2022年12月底,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开诊。“一年多来,中心为大量患者开展了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同时针对心理问题进行评估与疏导,给予必要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这不光解决了患者血管的堵塞问题,也解开了其心中的结。”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何东方介绍。

在刘梅颜看来,“双心医生”不仅治疗疾病、消除病痛,还能通过心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减轻个人和家庭负担,是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践行者。“临床统计,加入心理评估、干预后,心脏病患者治疗的成功率至少可以增加30%,症状改善的成功率增加50%,同时患者的就医费用也减少了。”刘梅颜说。

“我们做过一个相关的试验,比较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心治疗与常规治疗的治疗成本和效果。”何东方介绍,“试验选取了195名患者,其中79名进入双心治疗组,116名进入常规治疗组。结果显示,双心治疗组仅1名患者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行PCI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8.73%;而常规治疗组有10名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治疗有效率为91.38%。”

何东方介绍,试验还运用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增量成本效果比(CER),在两组患者的住院床费、科室检查费等间接成本、隐性成本保持同质性的基础上,得出常规组的CER为766.74、双心治疗组为713.44,意味着双心治疗组具有更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在临床与科研工作之外,刘梅颜团队还致力于双心医学的制度化、标准化探索,让双心医学成果惠及更多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北京安贞医院双心医学中心医生迟云鹏介绍,团队于去年先后发布《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成年人精神压力相关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等多项专家共识,并于2024年年初发布《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认知临床诊疗指南》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双心医学领域这一标准的空白。

“《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认知临床诊疗指南》团体标准提供了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精神压力诱发心肌缺血、认知功能与谵妄的评估,以及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导。它能帮助临床医生对双心患者有更深入的认识,对病情作出有效判断,还能让患者尽快进入诊疗流程,缩短治疗周期,用更少的花费取得更好的疗效。”迟云鹏说。

医生本身就是一味药

迟云鹏深知,要让双心诊疗模式惠及更多患者,需要注重双心临床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基层医生的培养。“双心医学模式在基层的应用和推广非常重要。基层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了解患者的日常情况,有利于疾病的长期管理。”迟云鹏介绍,“很多双心患者的病情并不复杂,只要医生有足够的精神心理技能,让双心患者从疾病初始就得到很好的关爱和治疗,患者就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从2021年起,北京市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病特色科室建设。目前,已将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冠心病合并心理疾病)等12个病种纳入社区专病特色科室建设范围。2021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心门诊通过了北京市验收。

“我们依托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专家出诊﹢带教’的形式开展专病门诊工作,目前可开展多项辅助检查,还可通过基层转诊平台及专家内部加号为患者提供转诊绿色通道。”东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李艳玲介绍。

据了解,东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心门诊中,双心疾病患者的比例在25%以上。“他们大多是处于心血管疾病稳定期的患者,主诉症状多为失眠或者失眠伴抑郁,我们会为其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该中心全科医师纪金红介绍,“还有一部分患者因无法接受自己突然患病而抑郁,我们会加强科普宣教,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

李艳玲认为,在基层门诊,医生本身就是一味药。很多患者的疾病不严重,但对身体状况过度担心,对未来充满恐惧。这时,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认真的体检、一种真诚的态度,都有可能产生好的治疗效果。“我们都应认识到这味药的价值,并用好这味药。”李艳玲说。

如今,东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心门诊已开诊近3年,纪金红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首先,硬件设施更加齐全,中心陆续增配24小时动态血压、心电监测仪、心脏超声等仪器,能够满足辖区冠心病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此外,通过跟随专家出诊、外出学习培训等,我们的双心疾病诊疗意识和识别能力不断提高。我们还把对双心疾病的评估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档、健康体检以及疾病随访范畴,从而及时发现可疑患者、及时干预。”纪金红说。

文:健康报记者 郭蕾 通讯员 房琳 特约记者 庞永顺

原标题:《双心门诊探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