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即将发布:以温度守护生命之约

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2023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即将于3月21日正式发布。

在发布会如火如荼的筹备过程中,工人日报与中华遗嘱库共同策划了一期节目。讲述遗嘱咨询师这一“冷门”职业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度呈现了遗嘱咨询师的服务“温度”与人文关怀。

“虽然我们不像医护人员那样直面死亡,但会间接地让人感觉到死亡离你不远。”2月27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服务中心,中华遗嘱库遗嘱咨询师刘千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遗嘱是指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理,并于创立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截至2023年底,中华遗嘱库已在全国设立60余个服务中心,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478850人次,登记保管311868份遗嘱,生效遗嘱8721份。

“我的主要工作是帮助老百姓解决关于遗嘱订立、遗产继承的问题。同时也为他们普及《民法典》继承篇的相关内容,做到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刘千说。

刘千告诉记者,遗嘱的订立流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遗嘱咨询环节,需要了解立遗嘱人的意愿,财产情况以及家庭情况。其次是遗嘱的起草环节,需要通过专业的律师来进行遗嘱内容的起草,起草之后会交给当事人进行内容确认。最后是登记环节,会有精神评估和身份验证,还要对立遗嘱人进行录音录像以及邀请两名见证人现场见证。登记完后就是存档和遗嘱宣读了。

从教培机构老师跨行从事遗嘱咨询服务已经两年多,刘千服务了上千名咨询者。“工作以来,我曾因子女争夺老人财产而困惑,也曾因老人临终前还千方百计为子女着想而感动,更曾被一些老人生死相守的爱情故事治愈。有时候,我们和立遗嘱的老人的初次见面,可能就是最后一面,所以也会感到伤感。”刘千说。

在刘千服务过的咨询者中,有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大爷让他印象深刻。“老大爷在订立遗嘱视频录制的环节,老是做一些搞怪的动作,一会做鬼脸,一会做出‘比yeah’手势,一会又哈哈大笑。因为订遗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我们觉得有些动作可能不符合要求,就问老大爷为啥这样做。老大爷说,他是刻意这么做的,不想让老伴在他过世后看到他的遗嘱伤心流泪。”刘千说。

那一刻,刘千觉得特别感动:“于是,我们尽量满足老大爷的愿望,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让老大爷做一些搞怪的动作。”

除了一些老人之外,让刘千感到惊讶的是一些“90后”也开始来立遗嘱。去年国庆假期后,刘千接待了一名“90后”小伙子。“这个小伙子说希望在10月25日之前拿到遗嘱证,原来那天是他女朋友的生日,他希望把这个送给他女朋友作为生日礼物,并且在当天向女朋友求婚。”刘千说。

刘千表示,其实小伙子的遗产没多少,而且主要是QQ空间、iCloud、微博、小红书、B站等平台账号的所有权,也就是虚拟财产。但这让他觉得,这是年轻人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表达其对女友至死不渝的爱意,值得肯定。

在刘千看来,工作两年多,他看到了一些人为了争夺财产与亲人反目,看到了人性之恶,但更多的还是看到了人性善的一面。他最大的收获是:觉得父母很伟大,很多父母临终前不是为自己考虑而是千方百计为子女着想,这也让他觉得趁着父母还健在,应该多陪陪父母,多关心父母。

作为中国遗嘱专业服务开创者,中华遗嘱库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可以安心、从容面对自己身后事的地方。

在这里,市民们可以得到专业的遗嘱咨询与指导,确保遗嘱符合法律要求,并能充分表达个人情感。

从2018年开始,中华遗嘱库连续6年对社会发布了《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通过对保管的几十万份遗嘱数据全面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真实逻辑,全面呈现了全国遗嘱大数据以及各地、各类型人群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白皮书呈现的不仅是一组组冰冷的数据。

它详细描述了立遗嘱的人群特点、趋势动机,为社会各界呈现了其背后潜藏的故事和情感诉求,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遗嘱背后的温度与情感。

每年的白皮书不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份有深度、有情感、有温度的社会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