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年俗,迎新春丨正月初一拜大年

百节年为首!

春节期间,

有着许多的习俗和讲究!

这些习俗讲究你都知道吗?

小编跟大家一起

重温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体会浓浓的年味儿~

正月初一拜大年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正"或"元旦"

辛亥革命之后,将西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新中国成立之后,保留了这一做法。因此,春节作为农历新年是比较新的说法。

01

开门炮仗

正月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02

拜大年

拜大年,又称拜节、见节、贺正、贺年、贺岁,各地习俗不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通常,正月初一的拜年是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之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幼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随着时代变迁,拜年的习俗也日趋简单了。孩子们给祖父母、父母拜年时尚有叩头作揖的,给邻居拜年就不必拘泥了。问候语也变成了“新年好!”“过年好!”等时新语言。语言和形式虽然变了,但是祝福的心情没有变。

03

贴鸡画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提到度朔山上有只天鸡,太阳刚刚升起,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不但在过年时剪鸡,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04

不扫除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否则财也会被扫出去。

原标题:《知年俗,迎新春丨正月初一拜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