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
是一座城市迸发的榜样力量
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参与
什么是见义勇为?
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算见义勇为?
去哪里可以申报见义勇为?
……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Q1
见义勇为行为是如何定义的?
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Q2
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要件?
一是见义勇为主体是自然人,不是法人;
二是见义勇为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为难救助行为指国家、集体、社会、公民个人财产权及个人生命安全遭到威胁时,行为人实施了旨在降低损失或威胁的行为所产生一切后果的一切行为;
三是行为人并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法律约定的义务是指行为人与救助对象之间存在法律关系的救助责任,即超越法定职责或不具备法律约定的救助义务外才构成见义勇为。
四是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维护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带有正义感才符合兄见义勇为,如为维护自身利益则不构成。
Q3
申报见义勇为行为应提交哪些材料?
见义勇为行为人的陈述;
处理违法犯罪、抢险救灾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
案件事故损失和因见义勇为行为挽回、避免的损失情况证明材料;
现场目击者或者知情人提供的证明;
受益人提供的证明;
鉴定机构提供的伤情、伤残鉴定证明,有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等材料;
医疗单位提供的原始医疗诊断记录、住院证明等材料;
其他需要的相关材料。
Q4
见义勇为的申报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见义勇为应当在行为发生之日起90日内申报;如需依据其他结论才能申报的,自其他结论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报。
Q5
见义勇为的申报流程是什么?
县(市、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接到申报材料后,对事实清楚,材料齐全的,应当在30日内组织评审并作出确认;
对事实不清楚、材料不齐全的,应当要求申报人补齐材料,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查,并在材料补齐或者调查结束之日起30日内组织评审并作出确认。
县(市、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对拟确认的见义勇为行为,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当在当地媒体和见义勇为人员居住地、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申报人对确认有异议的,在接到确认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申请复核。复核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复核结论。
Q6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对见义勇为人员确认为见义勇为的,由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表彰奖励,给予不低于5000元的奖金;有较大贡献的,经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市、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报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审核。的奖励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Q7
因见义勇为负伤人员的医疗费用由谁承担?
因见义勇为受伤、致残、牺牲人员的医疗费、误工费、丧葬费和其他相关合理费用,由加害人或责任人依法承担。无加害人、责任人或加害人、责任人无承担能力的,参加工伤、基本医疗、农村新农合保险或国家另有规定的,由保险机构和有关部门按规定支付,不足部分从见义勇为基金中支付;未参加社会保险的,由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政府拨专款按规定予以解决;仍确有实际困难的,由行为发生地见义勇为基金会(协会)按规定予以补助。
Q8
因见义勇为使自己权益受损的如何补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Q9
见义勇为要不要担责?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
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让我们一起
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不断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1
原标题:《【知识科普】见义勇为知识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