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92周年。今天,我们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商务印书馆这两个角度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向前仆后继的抗战军民致敬。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全民抗战
在中国的抗战史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但追溯其根源,是起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御外侮,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南京路上悬挂的“国难”横幅。)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目的是为了转移国际上对“九一八”事变的关注,迫使国民政府无法更无力处理东三省的问题,日本帝国主义更妄图将上海变成侵略中国的新基地。“一·二八”事变爆发之前,日方百般制造事端、蓄意颠倒黑白。中国共产党敏锐地觉察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野心,于事变前夕,1932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即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武装保卫中国革命告全国民众》,提出了“总同盟罢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的响亮口号,1932年1月31日、2月2日、2月11日、2月15日,中共中央又相继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为上海事变第二次宣言》《中国共产党关于上海事件的斗争纲领》《中央致上海反帝大同盟党团的一封信》《中央为上海事变给各地党部的信》,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反侵抗暴。
(以上两张照片是“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第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敌。)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在侵略者的铁蹄下,上海满目疮痍。)
中共中央更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了反抗侵略的纲领,中国共产党通过上海党组织发动群众、支援前线,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成立的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时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然尚在探索阶段,却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力量,成功地将军队孤立的“片面抗战”转化为民众齐心、各方支援的“全民抗战”。“淞沪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通过工会、学生会及其他群众组织,展开了对十九路军的热烈支前工作。他们策动各界人民组织义勇军、敢死队、情报队、救护队、担架队、通信队、运输队等等。有的在前线配合作战,有的担任后方勤务的任务,对作战、供应各方面,起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这是蔡廷锴(时任第十九路军军长)对“一·二八”淞沪战场的回忆。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上海市民为抗敌的战士们捐干粮。)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上海市民帮抗敌的战士们挖战壕。)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上海市民组织起来的义勇军大刀队。)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引领下,义勇军、敢死队、救护队不惧危险、不辞辛劳,上海各界民众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协同抗战。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感染下,中国军人骁勇善战、绝不退缩,屡屡挫败侵华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蕴含的力量,是十四年抗战岁月里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砥砺抗争的精神支柱。
二、面对浩劫矢志不渝的商务印书馆
它曾和北京大学旗鼓相当、平分秋色,同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它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也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文化机构;它还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发源地之一。它就是“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总厂图景)
1897年,商务印书馆成立,至1919年,短短的20余年就创造了20个中国第一,出版中国第一部大型现代语文辞书《辞源》,生产制造中国第一部汉字打字机。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译介《天演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鲁迅、巴金等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编辑“万有文库”等大型现代丛书。东方图书馆,为商务印书馆所设,因藏书丰富、规模宏大,更有“亚洲第一图书馆”的美誉。在中国近代史上,商务印书馆既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先驱,又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孕育了深远的红色文化。
(东方图书馆)
商务印书馆于1923年7月成立中共党小组,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之一,党的力量在此迅速发展,1925年5月,商务印书馆已有党团员五、六十人,党支部就此建立,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工人运动,铸就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图景)
追求救国真理,实现强国梦想,是商务印书馆所呈现的时代精神。然而,日本侵略者却将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等文化机构视为眼中钉。“一·二八”淞沪抗战一开始,日军就炸毁商务印书馆总厂,投弹目标明确且为集中轰炸(“1月29日上午10时许,日机向宝山路上的商务印书馆总馆厂投掷6枚炸弹,炸毁印刷所、制造总厂、栈房……”,出自郭太风的学术论文《日本的“文化侵略”与中国出版业的命运——以商务印书馆为例》),并焚毁东方图书馆。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商务印书馆总厂被炸成一片废墟。)
在侵略者的飞机对闸北的狂轰滥炸中,民房、工厂、商铺、校舍支离破碎,商务印书馆总厂各类印刷机器或炸坏或焚毁,东方图书馆里的各类书籍变成飞扬的纸灰,尤其是珍贵的善本古籍(涵盖宋、元、明、清版,皆是不可多得的人类社会的珍品)近8万册,尽皆毁于侵略者的野蛮凶暴。
蔡元培等为之震惊、愤怒,斥之“破坏文化事业及人类进步之残暴行为”。(1932年2月1日《大公报》第三版《为文化请命!》)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被侵略者焚毁的东方图书馆。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侵略者对商务印书馆等文化机构的野蛮破坏,是一场令人发指的文化浩劫,从中却看到侵略者的恐惧。
侵略者恐惧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源远流长。
侵略者恐惧的是中华儿女在苦难岁月和时代变革中奋发图强的红色文化和坚毅不屈的革命精神。
侵略者恐惧的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一脉相承、绵延不绝。
“一·二八”淞沪抗战后,损失惨重的商务印书馆并未就此消沉,他在形势严峻、恶狼环伺的环境中积极复业,在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浸润下奋力支撑,在时代的印刷机上谱写“矢志不渝”的动人篇章。
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我们崇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凝心聚力;回望“一·二八”淞沪抗战,我们瞻仰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勠力同心,奋勇不屈;居安思危,永矢弗谖。
附“一·二八”淞沪抗战简介:
1932年1月,日本侵略者为转移国际上对“九一八”事变的关注,蓄意在上海挑起事端。日方先居心险恶策划“日僧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焚毁上海民族企业三友实业社毛巾厂,后又继续兴风作浪、颠倒是非、咄咄逼人。1月28日夜,侵华日军进攻上海闸北地区,驻上海的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抗战,随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增派第五军(张治中任军长,下辖第87、88师)参战,坚持抵抗一个多月。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屡挫敌军、战果卓著,日军不得不三易主将、数次增兵。但终因国民政府妥协退让、后援不继,中国军队被迫后撤。1932年5月5日,在英、美等国所谓的“调停”下,国民政府签订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勠力同心 奋勇不屈 居安思危 永矢弗谖——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轻触阅读原文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赞 分享 在看 写留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勠力同心 奋勇不屈 居安思危 永矢弗谖——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