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有丽人|宋清如: 莎翁译著背后的一抹诗魂

自古以来,嘉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女性,她们在各行各业中引领风骚,为嘉兴乃至中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她们的信仰、才情代代传承至今。“嘉有丽人”为大家展现嘉兴籍及长期在嘉兴奋斗的杰出女性故事,希望能激励更多嘉兴女性成为共同富裕道路上奋勇争先的新时代丽人!

宋清如

“不要嫁妆要读书”

宋清如(中)

青年时代的宋清如,着素色旗袍,容貌清丽,表情娴静,心中或许怀有远大的理想。她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

几年之后,宋清如考上了之江大学,在那里认识了嘉兴才子朱生豪。

人们认识朱生豪,是因为他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作品;人们晓得宋清如,是因为她是朱生豪的妻子。

其实宋清如也是一位民国才女,1932年起即常在《现代》等多种文学刊物发表诗作,有“不下于冰心的才华”(施蛰存语)。”

宋清如的一生几乎横亘了二十世纪。1911年的7月13日,也是这样一个夏日,她出生在江苏常熟栏杆桥(现属张家港市)一个乡绅的家里。她很早就表现出对读书的强烈兴趣。初中毕业后,为了继续求学,她拒绝了家里为她安排的婚约,在当地留下了“不要嫁妆要读书”的动人传说。

1932年,宋清如初入之江。大一时,她就开始向当时权威的文学杂志《现代》投稿。《现代》主编施蛰存看了她所投的一文一诗后,回信称赞她的诗文作品“如琼枝照眼”。年轻的宋清如才华横溢,一系列诗作在《现代》《文艺月刊》《当代诗刊》上发表。她也非常有个性,她认为,大凡有出息的女子是不爱打扮的。

宋清如曾回忆最初认识朱生豪的印象:“那时,他完全是个孩子。瘦长的个儿,苍白的脸,和善天真,自得其乐地,很容易使人感到可亲可近。

西子湖畔、六和塔下,宋清如和朱生豪因诗结缘。十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战乱中天各一方,靠鸿雁传书寄托相思;婚后,二年半的柴米夫妻,朱生豪沉浸在译莎事业中,宋清如成了他得力的助手和勤快的主妇。

董桥在《朱生豪夫人宋清如》一文中写道:有人准备给宋清如写一本传记,宋清如听了说:“写什么?值得吗?”问起他们的婚后生活,宋清如只有一句话:他译莎,我烧饭。

其实,朱生豪曾邀请妻子和自己一起翻译,但宋清如以英文不如他而拒绝,她安静地站在丈夫身后,照料衣食起居,帮他校对誊抄润色稿件,扮演着读者、校对者、欣赏者的角色。

朱生豪因肺结核等多症并发离开人世的那一年,宋清如33岁,他们的孩子朱尚刚13个月。

宋清如为1947年世界书局版《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写的《译者介绍》

他逝去一年后,宋清如写下如此悲怆的文字:“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

在朱生豪离开后的岁月,宋清如一边抚养幼子,一边始终记挂着要把朱生豪“没有做完的事情做完”。

宋清如大学毕业的论文

1948年,宋清如独自完成180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写下译者介绍,交由世界书局出版。1955年到1958年,她在朱生豪弟弟朱文振的协助下,翻译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五部半莎剧。

可惜的是,当宋清如翻译完,和出版社联系时,却被告知已全部落实所剩下剧本的译者了。

更可惜的是,在那个不安定的年代,宋清如的翻译手稿也被毁了,我们是无法看见她是如何翻译莎士比亚的。

在朱生豪和宋清如的诗集《秋风与萧萧叶的歌》的序言中,有她昔日的学生骆寒超的回忆:

当施先生(施蛰存)向我们介绍了他办《现代》杂志的情况时,我插问了一句:“请问施先生,《现代》杂志常有诗发表的“清如”,是不是姓宋,之江大学的?”“怎么,你认识宋清如?”施先生腾地从古旧的圈椅里站了起来,眼直瞪着我好一会儿,接着有点自言自语地说了下去,“她到哪里去了呢?”

陪伴宋清如一生的职业是教师,她是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曾在秀州中学、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商业学校等学校当过老师。

宋清如与儿子朱尚刚

1976年下半年,在外漂泊三十余年的宋清如回来了,回到朱生豪生于斯逝于斯的南门朱氏老宅。

1987年11月17日,宋清如将她珍藏的朱生豪莎剧手稿捐献给嘉兴市图书馆。

1995年8月,宋清如编写的朱生豪书信集《寄在信封里的灵魂》出版。

1997年6月27日,当年的之江才女走完她86年的苦乐人生。

原标题:《嘉有丽人|宋清如: 莎翁译著背后的一抹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