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
是我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
北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
汹涌澎湃
南有“唯见长江天际流”之
波涛滚滚
秦岭之水,纵横交错
润泽中国亿万年,孕育华夏文明
近年来,西安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思想到位、整治到位、修复到位、保护到位”要求,聚焦“守护秦岭之安、永葆秦岭之美、善谋秦岭之用、筑牢秦岭之治、永续秦岭之魂”目标,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出重拳开展各类专项整治,用实招推动监管效能提升。
当前
秦岭整治已转入动态排查整改
修复已进入巩固提升
保护已步入常态长效的新阶段
秦岭正在由治变美
整体生态环境发生了
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
时值隆冬
秦岭的温度
早已降至0℃以下
在积雪的装点下
群山似一幅水墨画跃然眼前
此时
秦岭北麓“山水工程”
不少项目也进入收尾阶段
今年以来,西安实施的秦岭“山水工程”从源头上进行系统性生态保护修复,第一批共有36个子工程项目,截至12月22日,累计完成生态修复17370.93公顷,河道修复277.83千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山水工程”的实施
为秦岭带来了哪些变化?
接下来
跟随小编再次探访秦岭
穿越山水之间
在生态保护修复现场
揭开这里田之变
山之变、水之变的秘密
撂荒土地变成良田
临潼区小金街道毛湾村地处秦岭保护区范围内,是土门河左岸支沟流域的上游。因四面环山,全村120多户人家居住在山谷中,村民世世代代靠种地为生。前些年,由于土地零碎分散,加上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的田地大量闲置荒芜。
今年忙罢后
村里迎来了一项大工程
——
临潼区小金街道毛湾村土地整治项目
正式实施
毛湾村超48公顷的耕地经过土地平整,划分为171个田块,原本的坡耕地改成了梯田;田间易冲毁的土路修建成了长2.5公里,宽3米的混凝土路;农田边种上了国槐,田坎上撒播了黄花菜、紫花苜蓿、白三叶、诸葛菜种子组成的草花组合,田坎顶部还栽植了3432株花椒。
经过土地综合整治
村里的坡耕地变成了梯田
不仅田块面积增大
田间的道路也修复了
耕作更为便利
更重要的是
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得到了强化
植物防护措施全方位建立
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明显控制
农田生态系统越来越稳定
目前,村里正在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盘活村里的生态资源,并且请设计师对全村进行了三期规划,开发民宿和生态旅游产业。
青山绿水映出
“振兴路”
与毛湾村一样,位于临潼区代王街道西柳村的坡地,因为耕地既不连片,地势也高低不平,不利于成块种植和机械化耕作。村民耕种和收割都靠肩挑背扛,有劳动力的种上了庄稼,缺劳动力的干脆撂荒,原本好好的田地变成了“插花地”,甚至任由野草疯长。
这里的变化同样是因为
临潼区骊山浅丘区土地整治项目
(代王片区)的实施
施工现场,21.08公顷的坡耕旱地综合整治已接近尾声,高80米,有30多个耕作面的大块梯田已基本成形,每一级的田坎处全部用石料一一铺设,整齐又美观,如同一条条银灰色的长腰带萦绕在山间,成了骊山脚下的新景。
图:华清宫景区
与常见的梯田不同,施工过程中,项目设计师对坎低田窄的窄幅梯田进行归并改造,改善耕作条件,规划修筑梯田9.36公顷,通过表土剥离及回填,石质田坎修筑、田埂修筑、土壤改良及土地翻耕等措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同时,通过修筑田坎和田埂,改变地形,削弱土地侵蚀强度;通过为田坎栽种植被,强化土壤稳定性,减弱雨水径流冲刷,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
完工后
这里的撂荒地即将归零
荒坡将逐步转变为青山
据了解,目前临潼区骊山浅丘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升级版正在规划中,从设计单位的初步设计稿中,可以窥见,这里未来有望成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当地越来越多的群众将成为“生态红利”的受益者。
生态屏障不断优化
洋峪河发源于蓝田县焦岱镇洋峪川的秦岭山脉之一的月牙山北坡,沿岸分布着农田和村庄,河水滋养两岸田地,养育着当地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洋峪河河道岸堤出现了损毁,周边水土流失严重。
附近的村民表示
自从工程队来施工后
大家担心的情况就不复存在了
村民口中所说的工程,是洋峪生态屏障功能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工程,主体区域位于蓝田县焦岱镇,通过开展洋峪河道岸堤修复、水土流失治理、林地提升改造和土地综合整治等,将实现洋峪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生态安全屏障作用,从而改善洋峪周边农村人居环境。
项目计划完成生态保护修复
509.81公顷
工程内容包括完成河道修复
9.13千米
水土流失治理82.96公顷
林地提质改造192.79公顷
土地综合整治234.06公顷
施工过程中,通过在两岸铺设浆砌片石,在河道内修复、新建跌水等方式,有效阻挡泥沙下河,稳固岸坡,涵养水源,减少岸坡冲刷和水土流失,防止农田退化。
特别是在河中浸入格宾石笼,将大小不一的石头装入方形的钢丝笼内,利用石笼的缝隙让小颗粒的土顺着水流进去,从而留在石笼中,辅助流域沿线的植被恢复。
洋峪生态屏障功能优化
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工程项目
是“山水工程”中的全能“选手”
涉及山水林田多个方面的
修复与提升
施工过程中,项目利用无人机、人工配合的方式在洋峪河周边林地栽植乔木、灌木共计96万余株,使该区域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得到改善。
截至目前
项目已完成全部河道修复任务
完成生态修复任务的95%
随着洋峪生态屏障功能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工程的实施,洋峪河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肉眼可见的全面提升。不仅如此,洋峪小流域农用地得到了有效整理,优化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了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了乡村振兴。
随着“山水工程”的不断推进
秦岭北麓生态屏障不断优化
山水林田相生相融的和谐景象
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们
在这儿“安家”
近日,国家林草局发布的我国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中,陕西秦岭国家公园创建区大熊猫重要栖息地、陕西富县子午岭豹重要栖息地、陕西延安黄龙山褐马鸡重要栖息地、陕西千阳千湖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陕西渭南黄河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等16处入选。
这些重要栖息地
保护了82.36%的
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类
↓↓↓
据了解,根据我国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的重要性、种群数量和栖息地区位重要性、特殊代表性等,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共分为珍贵濒危物种生存繁衍区域、野生动物集群分布区域等六类,涉及31个省区市,覆盖了565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衍地、迁飞地,包括兽类127种、鸟类339种、两栖爬行类62种、昆虫37种。
相信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陆生野生动物种类也会越来越多
让我们共同期待!
原标题:《秦岭北麓关键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