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先行试点城市,温州这样干!

高质量发展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动力源自人才,而人才依赖于教育。近日,《温州市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先行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发布。我市将探索实践8大重点任务和15项配套改革,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产生裂变效应,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为温州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提供更有力支撑。

根据《实施方案》,我市将围绕重点产业设置提升专业,建立产业人才需求发布制度,推动在温高校围绕“5+5+N”产业需求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围绕优势专业培育壮大产业,在温高校重点打造1个以上优势特色学科,引进或培育至少1名领军人才,做大做强该学科涉及的产业在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推动科创平台在服务产业中质效提升,建立在温各类科创平台的新型评价机制,复制推广“龙头企业+大学(研究院)”创新联合体,加快落实新型研发机构“十个一批”机制。构建科教产联动的技术攻关机制,有组织地规划更有产业价值的科研项目,探索政企联合“揭榜挂帅”等科技攻关机制,形成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肠梗阻”,是试点要突破的重点。根据《实施方案》,我市将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建立校(院)地科研成果转化办公室,实现在温高校、科研院所内设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全覆盖,支持设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平台。构建科教资源服务下沉机制,开展科技特派员(团)、科技副总、科技轻骑队等专项行动,推动更多科研人员开展跨区域科技服务。打造链接全球开放创新机制,推动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活动内容更加聚焦服务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用足用好“温才”“温商”“温侨”等优势资源,加快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温创新创业。优化人才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建立在温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据悉,温州市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先行试点城市,是第一批省级创新深化试点项目。项目着力把温州打造成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全国标杆、新产业新经济高地、未来产业培育先行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试点,到2025年,我市面向重点产业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配置体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基本构成。

近年来,温州加快构建高能级创新体系,加速大孵化集群建设,集聚创新型人才,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奠定良好基础。今年以来,我市新引育高能级创新平台11家,新增大孵化器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港五谷”加速项目集聚,引育大学生、技能人才21.7万人。

15项配套改革具体内容

建立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围绕温州重点发展产业,优先支持新能源、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等一批新兴专业;提升鞋服、电气、泵阀等一批传统专业;撤并一批供给过剩专业。

试行科技计划自由探索项目赋权改革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项目管理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在自由探索类项目中扩大在温高校、科研院所项目管理自主权,实行自筹类科技计划项目“推荐立项、主导验收”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青年科技人才自由探索项目比例。

中国眼谷眼视光产教融合创新试点

发挥产教融合优势,支持温州眼健康科技、人才、产业汇聚,培养一批高端科技、产业综合人才,建立领先的转化体系,推进眼健康产业全链条发展,全力打造温州眼健康产业集群。

建立以服务产业为核心的平台评价机制

建立新型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高能级平台)、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孵化器(众创空间)四大体系的评价机制,以为产业服务的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开展政策、项目分配的重要依据。

推行产学研联合攻关体制机制

进一步深化“揭榜挂帅”机制等科技攻关机制,以瑞安市等地为试点,开展政企联合“揭榜挂帅”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每年通过创新联合体、产学研等方式开展10项技术攻关。

开展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集聚区改革建设

建设校地合作办公室,各在温高校、科研院所要明确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工作的分管负责人,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内设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全覆盖。通过联合院等模式,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转移机构,打造科技转化集聚地。

在高校、科研院所试点推行科技保险机制

在高校、科研院所试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处置全过程的科技保险机制。

开展“先投后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

探索在温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落地新模式,与科创基金相结合,建立“先投后股”机制,支持具有潜力的企业或项目,为初创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其发展壮大;在一定期限后,将投入的资金转化为股权。争取开展“先投后股”等改革举措1单以上。

搭建应用场景加速成果落地

在鹿城区、龙湾区打造人工智能、眼健康应用场景等,聚焦一个领域通过场景应用,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放产业场景创新资源,建设场景创新实验室,联合新经济企业开展产业跨界。

推动行业产教融合改革

推动由龙头企业、高校、职业学校牵头,联合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3个。

建立山区海岛县科技服务下沉机制

在温高校、高能级平台要在县(市、区)特别是山区五县、洞头区、龙港市等设点或建设技术转移转化机构10个,通过“轻骑队”等方式开展山区海岛县的科技服务工作。

建立青年科技人才国家交流机制

通过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以及“温才”“温商”“温侨”等优势资源,建立青年科技人才的交流机制,各在温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要加强与国(境)外理工类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积极组织或参加国际会议和研讨会。

建立科技副总柔性人才引进试点工作

推动乐清开展科技副总科技服务工作,以企业需求为主导,搭建产才融合桥梁,激活创新动能。聚焦电气产业集群,将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作为重点支持对象,通过“科技副总”项目,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所在高校院所的综合优势。

建立企业、科研专家教授制度

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试点建立企业、科研专家教授制度,挑选企业、科研院所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邀请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或企业讲师等角色,参与教学、研究和科研项目。

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

开展医工科教融合学院建设,由瓯江实验室与温州医科大学试点联合建设科教融合型学院,探索创新多元培养模式,为浙南乃至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培养国际化、创新创业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创业人才。

原标题:《​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先行试点城市,温州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