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
《农民日报》综合新闻版刊文
《哈尼梯田边论道乡村振兴
——第七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见闻》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日前,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举办了主题为“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促进全面乡村振兴”的第七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大会调研团赴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就梯田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保护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研讨交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中的重要问题,共谋农业文化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发展之道。
资料图 红河州委宣传部 供图
铸“魂”——不断推进非遗保护传承
伴随着初冬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调研团走进位于元阳县哈尼小镇的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项项荣誉展示着元阳这个全国首个以农耕、稻作为主题,以民族名称命名的遗产地在农耕文化上的精耕细作、不断探索。
“迤萨——”悠扬婉转的古歌声入耳,以“哈尼四季生产调”为主题的大型原创剧目《哈尼古歌》在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上演。哈尼古歌不仅是梯田生产技术的全面总结,也是哈尼族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集大成之作。哈尼农耕生产生活和言传身教的文化传承进行了千百年,并成为哈尼族独特的文化现象。
“如今,在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下哈尼古歌越唱越远,梯田上的‘交响乐’有了更大的舞台。2015年,《哈尼古歌》走出红河,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惊艳亮相。半年时间演出1000余场,观众达100多万人次。”哈尼梯田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让全国政协委员、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教学点校长杨钰尼十分骄傲。
让世界倾听来自元阳的天籁之声,这是千年梯田古老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一次蜕变。荣耀的背后,是当地致力于挖掘、整理以及抢救性保护哈尼古歌等非遗文化投入的巨大努力。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哈尼古歌》在世界舞台的成功巡演,原生态的哈尼歌舞逐渐被世人关注,当地哈尼族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强势回归,承担起守护千年梯田农耕文明的重任。”元阳哈尼梯田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徐忠亮说。
留住民族的根,守住文化的魂,元阳深知保护传承发展历史文化重任在肩。“元阳将加快实施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传承展示工程,开发农耕文化体验、农耕技艺互动活动,推动《哈尼古歌》常态化展演,深入挖掘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哈尼阿培聪坡坡》等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的艺术、经济价值,并健全完善与农民群众利益共享、持续稳定增收的联结机制。”元阳县委书记张喆介绍。
资料图 云南省元阳县多依树梯田。陆忠 摄
续“脉”——持续强化遗产要素保护
调研团继续深入,来到多依树梯田景区。
多依树梯田景区位于元阳县城东部55公里,景区集中连片22155亩梯田,观景台下方可视范围有9600多亩连片梯田形成的自然景观,是聚云海、梯田、山寨及1.6万多公顷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于一体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涵养的水源形成涓涓细流,为山腰的村寨提供生活用水,又为村寨下方的梯田灌溉提供水源,继续顺流而下,在低地的河谷中交汇成河流,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搬运回森林。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是哈尼梯田千百年来能够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在多依树很好地体现着。
多依树梯田景区是元阳围绕梯田保护与传承的脚步从未停歇的注脚。近年来,元阳县通过不断加大对哈尼梯田的保护力度,在哈尼梯田核心区(含缓冲区)累计投入保护利用资金31.61亿元。坚持保护森林,大力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工程,遗产区森林覆盖率达49.57%。坚持水系治理,修缮沟渠34.59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00亩,解决遗产区6.6万名群众安全饮水。同时,不断加大对传统民居和村落的保护力度,改造传统村落64个、挂牌保护传统民居1603户、累计修缮保护遗产区民居4500余幢。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举措,守住了哈尼梯田的“四素同构”生态系统,守住了哈尼梯田的绿水青山。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全球农遗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后续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如何更好挖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传统农耕智慧、探索独具特色的和美乡村发展模式,迫切需要以更务实举措推动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元阳将加快制定梯田种植水稻、非遗传承保护、传统民居保护、水沟管护等奖补办法,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促进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力争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两山’实践创新转化和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实效。”徐忠亮介绍。
资料图 云南省元阳县古村落阿者科村的蘑菇房。龙俊 摄
激“韵”——千方百计促进增收致富
沿着古老的石头路,调研团来到了与梯田交相辉映的阿者科村,古树掩映之下,错落有致的蘑菇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云海沿着梯田升腾,村庄坐落于云端。
2018年,元阳县政府和中山大学联合编制了“阿者科计划”,通过将“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截至目前,阿者科村实现旅游总收入331.37万元,累计分红143.66万元,实现户均累计分红2.2万余元。
阿者科村的蜕变,是元阳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元阳县累计投入2.59亿元,成功打造以哈尼小镇、胜村集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大鱼塘、多依树下寨、阿者科等“两心多点”乡村旅游圈,共发展乡村客栈267家,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3000余万元。
“哈尼梯田资源的本质在于其是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兼具且互促的‘三生空间’,大多数原住民必须在与周边区域收入相仿的情况下才可能维持生产并传承传统文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研究员苏杨阐释了阿者科这样环抱在梯田中的古村落,得以与梯田共生共荣的根本所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主任委员闵庆文同样认为:“哈尼梯田的‘美景’是生活虽不富裕但始终表现出乐观、豁达、热情、和善的哈尼族人在农业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而且必须用农业生产劳动来保护与传承。”
除了发展乡村旅游,元阳县坚持走种养结构之路,传承发展种养模式,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综合种养示范4.52万亩,辐射带动13万亩,涉及农户39148户,示范区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辐射带动区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同时,着力打造具有元阳特色的哈尼梯田“绿色食品牌”梯田红米、梯田鱼、梯田鸭蛋等,实现销售收入近7000万元。遗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3928元增长到2023年的12502元……千年梯田变成群众实实在在的“致富田”。
撰文:张萌
原标题:《【聚焦】《农民日报》:哈尼梯田边论道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