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11月大事记『回顾2023』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048期 】

我国成功发射天绘五号卫星

2023年11月1日6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地理信息测绘、国土资源普查和科学试验研究等任务。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94次飞行。

星际荣耀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年11月2日14时00分,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验证火箭双曲线二号(代号SQX-2Y)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1分钟后,火箭在目标着陆点平稳精确着陆,火箭状态安全恢复,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通过此次飞行试验,验证了星际荣耀重复使用液体火箭一子级总体方案的正确性,连续变推力液氧甲烷动力系统方案的正确性,火箭着陆段垂直软着陆导航、制导与控制方案的正确性,液氧甲烷火箭加注、发射、回收及后处理流程的正确性与协调性,验证了火箭着陆装置缓冲及支撑功能和性能,获取了液氧甲烷火箭重复使用关键技术核心试验数据,为该公司正在研发的中大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SQX-3的研制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星际荣耀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也吹响了中国航天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方向追赶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冲锋号角!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

2023年11月3日22时54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95次飞行。

航天科工7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全系统长程热试车圆满成功

11月初,由航天科工火箭公司自主设计,总装的7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顺利完成200s全系统长程热试车,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火星祝融号着陆区横向风成脊形貌分析与成因研究取得新进展

11月3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发布消息,火星祝融号着陆区横向风成脊形貌分析与成因研究取得新进展。火星风沙地貌和古气候特征研究是火星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由于风蚀过程具有隐蔽性、持久性,火星表面横向风成脊(TARs)研究存在难度。研究发现乌托邦平原的TARs不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在它们的脊线及剖面部分硫酸盐物质发生了水合作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薄层胶结,将其固定。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6E卫星

2023年11月9日19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E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96次飞行。

“风云地球”国际版正式发布

据国家气象局消息,11月13日,“风云地球”国际版正式发布,这是继2022年6月“风云地球”平台投入业务试运行后,中国气象局面向国际用户研发升级的卫星遥感综合应用平台。

“风云地球”国际版根据不同国际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聚焦气象核心业务,强化多源卫星资料融合应用,为国际用户提供“高时效、智能化、精细化、可定制”的风云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服务。

在全业务链条构建的基础上,“风云地球”国际版可高时效获取气象卫星、数值预报等多源数据,快速生产定量化产品,高时效开展国际服务;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气象卫星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挖掘和建模,智能化识别出灾害性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提高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提供包括云图、要素、灾害事件、气候、模式校验等在内的5大类100多个定量化、多尺度产品,支持不同业务场景;根据不同国家和区域,配置重点关注的气象要素、观测区域、时间范围等,以满足用户在业务、科研和公众服务等领域的个性化需求。

我国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 01 星

2023年11月16日11时5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97次飞行。

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

11月上旬,《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最新修订版正式生效,其中包含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纳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对于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进北斗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应用。

“巧龙一号”分级燃烧抽气循环发动机涡轮泵介质运转试验圆满成功

11月上旬,天回航天在铜川试验基地圆满完成了“巧龙一号”发动机多次涡轮泵介质运转试验,氧泵、煤油泵和涡轮性能均满足系统设计要求。该涡轮泵为天回航天设计的新型高效轻质涡轮泵,其性能先进,结构重量仅为同类产品的55%,居国内领先水平。本次试验全面获得了涡轮泵的特性参数,新型高速轴密封技术、泵间免吹除技术、轻量化优化设计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通过验证。

“巧龙一号”发动机是由天回航天自主研发的、真空推力为百吨级的分级燃烧抽气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该发动机于今年8月立项,是一款具有超高性价比的商用发动机。如果把发动机比作火箭的“心脏”,那么涡轮泵就是发动机的“心脏”,本次新型高效轻质涡轮泵研制成功,为“巧龙一号”发动机整机试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助力天回航天产品谱系进一步完善。

火箭派完成80kW级超低温高转速高功率密度电机性能试验

11月中旬,火箭派圆满完成了80kW级超低温高转速高功率密度电机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设计指标。

火箭派自研的“香农号”火箭发动机,采用了液氧甲烷电泵增压技术路线,与传统技术路线相比,电泵增压发动机在设计上摒弃了传统的机械结构,转而采用“电气化”和“低成本”的设计理念,将原有副系统中的燃气发生器、副阀等机械零件替换为电机、电池和电控。经过优化,发动机工作原理更为简化,零组件数量大幅减少,整体重量明显降低。其可持续升级、高精度控制和低成本等特点,是电泵增压技术应用的一次巨大飞跃。

火箭派已经掌握80kW级功率的电机技术,该电机最高转速可达35000rpm,实现在极端超低温(-190~60)℃环境下也能够正常工作,功率密度更是达到了9.1kW/kg,这一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此次技术突破为后续发动机和火箭研发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我国大推力电泵增压发动机技术发展迎来新篇章。

深蓝航天发动机整机40%-100%在线变推力试车圆满成功

2023年11月20日,深蓝航天“雷霆-R1”液氧煤油发动机整机40%-100%在线变推力试车圆满成功。

火箭院湖南分院揭牌

11月20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湖南分院揭牌仪式在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举行。据悉,该院将重点聚焦航天领域新型飞行器、装备综合保障、联合创新研发、“航天+”产业四大业务领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7年11月16日。该院成功实施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北斗导航等为代表的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发射任务。

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实现“两日一试”

11月21日上午10时24分,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65所抱龙峪试验区首次实现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两日一试”,试验能力与此前相比有了大幅度跃升。高效开展试验任务,不仅能助推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综合能力提升,更能为航天高密度发射做好支撑。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2023年11月23日18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98次飞行。

东方空间“引力一号”火箭整流罩分离试验圆满成功

11月下旬,东方空间“引力一号”运载火箭整流罩分离试验圆满完成。本次试验对分离过程的协调性、整流罩和仪器舱的环境适应性、整流罩分离火工品系统设计的准确性、力学环境条件的准确性进行了充分考核,验证了整流罩对卫星最大包络的适应性和分离方案设计的可靠性。

“引力一号”整流罩的直径达4.2米、高9.345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可以容纳更多、更大体积的卫星,使“引力一号”具备“一箭半轨”、“一箭一轨”的发射服务能力,还可以满足货运飞船的发射需求。

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首批近地小行星

墨子巡天望远镜新发现的两颗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于11月下旬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这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的首批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均是11月18日首次观测到,发现时的视亮度分别为20.8等和21.0等,视运动速度分别为0.513度/天和1.006度/天。累积了多个观测站的观测数据后,2023 WX1和2023 WB2的轨道已经确定。其中2023 WX1与地球的最小轨道交会距离为0.0416个天文单位,预估直径约170米。

墨子巡天望远镜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大视场光学成像望远镜,已于2023年9月17日发布首光图像,这一望远镜也是目前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

中国空间站第一组全构型工作照发布

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照片在11月28日由香港特区政府组织的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与媒体见面会上首次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在轨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也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组全构型工作照。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原标题:《中国航天11月大事记『回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