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解民忧】黄浦区基层医疗机构创新举措,努力满足民众多元健康需求

黄浦区基层医疗机构创新举措

努力满足民众多元健康需求

近日,中新网、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了黄浦区在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做出的实效举措。

·

黄浦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同时楼宇密集度高,职业人群聚集。截至11月20日,全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1+1+1”服务签约人数26.71万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为40.57%。

区卫生健康委在建设紧密型医联体的基础上,引入6家市级优质专科医疗资源,全面提升社区卫生诊疗能力,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结合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探索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服务包”,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提供集健康教育、筛查评估、诊断治疗、社区康复、随访管理等于一体的“防、筛、诊、治、康”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

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开设社区认知障碍门诊,配套组建了由包括西医、中医、康复、护理、心理在内多学科协作团队;率先把脑健康筛查融入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中,通过量表测定、脑电图检查、基因学检测等筛出的高危和疾病人群形成三级转诊、签约管理、社区随访、康复训练的“防筛诊治康”闭环。

“豫见你”认知康复训练区、“豫乐汇”老年综合活动区、生态绿植园艺区、记忆咖啡馆……中心帮助老人感受自然、触碰记忆、体验日常、回归生活,形成了集专业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认知康复训练八大课程。据了解,以社区为起点的认知障碍防治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既往认知障碍人群“筛而不管、识而无医”的困境。在921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期间举办的“‘立防立治无问早晚’——豫见你愈见未来”主题活动中,豫园社卫创作发布的认知障碍主题公益歌曲《记忆的呼唤》MV得到广泛传播,让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人士关爱这些老人。

在全面做实基本医疗基础上,豫园社卫中心将“为老”作为中心服务特色,建设布置了“豫花园”、“侭安居”、“心灵驿站”、“生命树”、“豫见”邮箱等为终点前的生命带去更多温情。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力构建民众“家门口”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平台。为满足辖区居民对外科门诊手术的就医需求,打浦社卫引进优秀外科人才,在社区率先开展适宜外科手术,努力实现“小病不出社区”。中心探索开设“夜门诊”,包括全科门诊、中医适宜技术、康复理疗、护理服务,实现辖区民众上班、上学、看病两不误,也满足了部分民众晚间“家门口”的就医需求,进一步打通了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中心还打造互联网云诊室,推动社区“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

目前,黄浦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互联网医院建设,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平台,线上提供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电子处方,线下药品直接快递到家等服务。已配置CT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区分级诊疗体系,图像统一上传到区域影像中心,由上级医院进行远程影像会诊读片,对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快速诊断。

黄浦区楼宇密集度较高,辖区的商务楼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功能人口叠加,职业人群聚集。黄浦区将社区卫生服务触角延伸至功能社区,聚焦企事业、学校、园区(楼宇)等类型,以及职业人群疾病谱特征,在全区建成4家市级“功能社区”健康服务点,在商务楼宇建设包含可用医保支付的全科诊疗、中医、康复、护理、检验、影像检查等卫生服务站点,实现网上专家就诊、社区医生线下服务、药品物流配送到点的“全链式”健康服务机制,使职业人群足不出楼即能先享受到身边的健康服务。

同时,聚焦服务能级提升,区卫生健康委与全市6家三级医院进行项目签约,全面实施“黄浦区社区专科医联体项目”,推动三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强有力的学科、人力、技术等支撑,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黄浦的居民实现了在家门口看专家的愿景,构建起“让每个签约对象有一个家庭医生朋友,让每个家庭医生有一个专科医生朋友”的和谐医患关系。

原标题:《【办实事解民忧】黄浦区基层医疗机构创新举措,努力满足民众多元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