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

1897-1987

邓小平为路易·艾黎题词

路易·艾黎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也是抗日战争的英雄。他的事迹和精神不仅在中国广为传颂,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和赞誉。艾黎逝世后,邓小平为他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他的抗战故事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个友谊和团结的象征。

1897年,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来说也是平常的一年,然而就在这个平常年份的12月2日,在一个意为“春天的土地”斯普林菲尔德的小镇上,一个男孩降生。在离斯普林菲尔德火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路易·艾黎纪念公园,纪念这位小镇里走出的伟大人物。当他在这个小镇出生的时候,没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个新生男孩此后90年将有60年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度过,人们称他是“中国的新西兰人”,“新西兰的中国人”。

路易·艾黎

1927年4月21日,路易在上海码头下船,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回忆录采访中路易·艾黎说到:“当我坐船来到上海的时候,在这边码头下船,这里没有海关,没有任何手续,你只要拿上你的行李下了船就可以离开,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这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国家。”他发现,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港口,居然没有海关,也没有边防检查,外国人可以随时随地地在这个国家通行,自此他对中国产生好奇。

路易·艾黎在上海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还有进步群众遭到逮捕和屠杀。他发现这座被称之“东方巴黎”的大都市背后隐藏着令人震惊的苦难,在从事工厂督察的工作期间,最痛苦的经历之一是看到在当时的缫丝业体制下童工许多孩子不过八九岁却遭受令人难以置信的折磨。艾黎厌恶眼看着别人受苦,六个月后艾黎决定留在中国,不仅是因为看着孩子们受苦更是因为对上海以外中国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接触。

1928年至1929年是艾黎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1929年3月,艾黎来到无锡,看见因组织缫丝厂工人成立工会以争取好的待遇而被指控为共产党,有六个年轻的缫丝厂工人,全部被行刑的行刑的军官扣押在地上实行枪决。后来他在一本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得出自己的结论,那就是旧制度必须被推翻。

此后路易艾黎结实美国传教士约瑟夫·贝利,贝利与艾黎交谈后郑重告诉他:“你年纪尚轻还可大有作为,然而所望为君者,不要做一寻常的外国人,专门剥削中国以自肥,你应帮助中国救助中国,使中国人能够完全自立。”艾黎谨记老人的话,从此一生都在致力于为中国人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而努力。40年代他用贝利的名字命名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中国工合技术培训学校,也是后来著名的“培黎学校”。

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队继发动“七·七事变”侵占北平、天津之后,又对上海发起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击,“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战时历经三个月,最终以中国军队撤离,日本全面侵占上海而告终。艾黎在和斯诺夫妇交谈中得到启发,他们想在未沦陷区域建立一系列小型工业合作社,经过几波周折后“工业合作计划”得到认可,路易艾黎也辞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工业督察的职务奔赴武汉,全力投入到工合计划中。

第一个工业合作社由大华铁器合作社,在宝鸡建立。一年多的时间内,由宝鸡为中心西北地区建立557个工业合作社,月产值达400多万元。

抗日战争初期,大量的中国轻伤士兵由于印度产的薄棉被不足以御寒而被冻死,相反日本士兵却使用着由中国进口的羊毛织成的厚毛毯。国民党政府两次从海外进口100万条军毯都被日军截获。1939年,军政部同意了艾黎的建议,向工业合作协会拨款120万元定制羊毛毯40万条。至1942年以西北工合为主,各地工合共制军毯250万条,自此也大大提高了工合的地位。

工合制作军毯纺车转动的场景

全国各地的工合组织从1938年的仅68个到1940年底达到1780个,月产值2400多万元,分布17省,不仅援助了20多万的难民和失业者,工合产品还供应军需民用,也成为了反封锁的有效手段,防止人力物力外流, 打击日军,“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策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战争结束后,路易艾黎继续留在中国,为中国的重建和发展做出贡献。他创办了一所学校,为中国的年轻人提供教育和培训。他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路易艾黎于1987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他的事迹和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中国政府在山丹建立了路易艾黎纪念馆,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纪念活动。

山丹艾黎纪念馆

原标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路易·艾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