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
西安沿着共建“一带一路”的
大道乘势而上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十年来
西安从对外开放的“后卫”
变为“前锋”
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
“钢铁驼队”驰而不息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2013年11月28日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开出,最初中欧班列(长安号)年开行量只有百余列。2023年9月28日,从西安开往莫斯科的中欧班列(长安号)鸣笛启程,这是中欧班列(长安号)自2013年开行以来的第20000列。目前,这支“钢铁驼队”已拥有17条国际干线,覆盖亚欧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4月,比亚迪已经开始通过中欧班列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出口新能源整车。随着公司乘用车出海计划不断深化,中亚市场将不断发展壮大,通过面向中亚贸易的物流通道,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量将持续增长。
中欧班列(长安号)自2013年首发以来,累计服务企业16500家。与平台公司携手,先后开行了比亚迪、吉利、隆基、冠捷、爱菊等特色专列,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定制化”的优质班列产品。
“空中走廊”繁忙有序
十年来,西安积极发挥中国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国际运输走廊和国际航空枢纽。西安已累计开通386条客货运航线,其中国际客运航线83条,全货运航线45条,开通4条第五航权航线,构建起“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航线网络格局,不断密织的“空中走廊”繁忙有序。
今年以来,西安相继开通至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等地的客运航线。在西安至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和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2条国际航线开通后,西安成为全国唯一一座率先通航全部中亚五国的城市,“空中丝绸之路”不断织密。
借助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优势,空港新城推行“海关集中查验”“互联网+进口快件”通关监管新模式,创新实施进出口货物机坪“直提直装”,实现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国际快件“当日到货,当日清关审验,当日转运配送”,满足企业对通关、物流时效和特殊商品安全运输“零延时”需求,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有效运能保障。
如今,从西安出发,2小时航程可覆盖我国75%的领土和85%的经济资源,5小时覆盖全亚洲城市,12小时覆盖全欧洲城市。三期扩建工程投运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将全面提升。
立体多维国际贸易通道
四通八达的航线网,带动促进了快递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发展。十年间,来自国内外的药品、水果、生鲜等产品搭乘货运航线联通世界,开展全球贸易。
近年来B2C(企业对消费者)和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的跨境电商快速崛起,这是一种不同于B2B(企业对企业)传统外贸的新业态。在立体多维国际贸易通道的助推下,跨境电商近年来飞速发展,逐步构建起连接西安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数字丝绸之路”。
2022年以来,随着百世快递、京东国际物流等多家跨境电商企业落地西安,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建设步入快车道。2022年1至11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跨境电商班列178列,是前一年全年发运量的1.4倍,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33.4亿元,同比增长75.8%。
西安市发改委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西安外贸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20.6%,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西安进出口贸易中民营企业活力显著增强。去年前三季度,西安民营企业进出口1166亿元,增长17.6%,占西安进出口总值的35.3%,较前一年底提升5.3个百分点。
西安将持续打造科技创新地标、对外开放高地、金融支持港湾、一流营商环境、美丽宜居城市,不断提升西安投资生态。从1983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西安以来,40年间,西安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提升,外商投资西安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末,西安已有世界500强榜单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达到251家。
2022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1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19.47%,西安外资发展持续向好。外资企业在西安工业产值中的占比超过1/5,税收贡献超过1/4,进出口贸易额更是高达一半以上。在带动就业、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西安将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资本、市场等各方面释放出更多的合作机遇。
展望未来
西安将充分发挥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
深化“枢纽对枢纽”国际货运合作新模式
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
重要对外开放通道
更好促进商品、资金
技术、人员大流通
原标题:《新华社关注!西安深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