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机是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军事武器之一,它由春秋时楚人发明,至战国后期结构与制造渐趋成熟。秦统一七国后,弩的制作日见完备和精美,再经两汉三国时期的发展得以进一步完善。它是古代军队作战必备之器。
在灵台县博物馆馆藏有一件兵器——弩机,汉代,青铜质,灵台县收购组征集。郭长15厘米,宽3.4厘米,高3.2厘米,望山至悬刀长18.3厘米。由郭箱、勾牙、悬刀、望山、插芯组成。郭面有半圆凹槽。插芯首部圆泡形,末端有竖向插孔。
机械一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机械的“机”是什么呢?“机”原指某种、某类特定的装置,《说文解字》对“机”的解释是“主发者也”;《释文》称:“机,弩牙;括,箭括。”在古代很多时候机指的就是弩机。弩机是弩上最重要的青铜组件。弩是用机械力射箭的弓,是由弓发展而成的一种远程射杀伤性武器。弩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臂、弓、机。“臂”一般为木制;“弓”横于臂前部;“机”装在臂偏后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机”,当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持于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臂”上的箭槽内,通过“望山”进行瞄准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形成的动能,高速将箭射出。
弩机大约出现在战国,盛于汉晋,衰于明。《吴越春秋》里记载:“当是时,诸侯相代,兵刃交错,弓矢不足以威天下……(楚)琴氏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后诸侯可服”。就是说,当时诸侯争霸,经常打仗,弓箭不能威服天下,楚国的琴氏就发明了弩机,对其他诸侯造成很大的威胁。
弩机的发明对古代的军事有很大的影响。弩出现后,由于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因而使得各地的兵器制造者和发明者不遗余力的革新改造,创造了许多适应不同战争需要和各种兵种需要的弩。
春秋晚期发明铜弩机,战国时期进一步改进形制,弩普遍装备军队,广泛用于战争,弩机已具备牙、望山、悬刀、钩心四个部分,但无铜郭,安装于木槽中。这时出现了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等四种弩。
汉弩有两方面的改进:一是弩机加装铜郭,二是望山增加刻度,这两项技术革新使箭的动能和精准度都有了很大提升。《汉书·艺文志·兵书略》之《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中载:汉代有了用双臂拉开的“擘张弩”以及用脚踏的“蹶张弩”。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蜀时,曾制造一种连弩,称为元戎,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枝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板机,就可由箭孔向外射出一枝,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枝入箭膛上,再上弦,又可继续射出。
晋代的弩较汉代大,有“万钧神弩”之号。如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十二月,刘裕用万钧神弩,连破卢循。
《北史·源贺传》记载:北魏源贺率军屯守漠南时,装备12架床弩,每架床弩配备6头牛。这种床弩由牛提供动力,拉动床弩绞盘,张弦上箭。
唐代发明车弩,用绞车张弩,射程远达七百步,可摧毁城防工事。车弩兼连弩和床弩的优点,既能齐发,又能机动,杀伤力还很大。
宋弩制作精良,各类齐全,为中国之最。装备最多、最有名的是神臂弓,《宋史》说:“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箭。”具有射程远、重量轻的优点,所以一直流传到明代。最能反映宋代造弩技术水平的是,发明了系列床弩,《武经典要》载有双弓的双弓床弩、大合蝉弩、斗子弩和三弓的手射弩、三弓弩。明代末年,弩渐衰落。清朝军队已经不用弩作为战斗武器了。
弩机作为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发明之一,在公元前就成为我国军事中的重要武器,直至1100年才传入欧洲。西方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战国时期的弩机已可以和近代的来复枪相媲美,是古代工程技术的杰出成就之一。
出 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来 源:灵台博物馆
原标题:《文物里的灵台——汉代兵器: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