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HU
“有人问,滨湖有什么?”这是滨湖宣传片《不止于湖》的开篇之问。这一问,恰如画出人们心中对滨湖的素描,勾勒出它的影像。
从“大洋探底”的“奋斗者”号深潜器,到“九天揽月”的神舟飞船,再到问鼎全球超级计算机榜首的“神威·太湖之光”……这些大国重器都烙上了“滨湖印记”,尽显滨湖的硬实力。
对普通人来说,滨湖更多展现的是柔软的人文一面。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却能凝结一切。文化之于滨湖也是如此,对于文化厚度的积累,滨湖从来都是不遗余力。
01.
重现“滨湖往事”,彰显城市魅力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苍白无力的,这样一座城市向前跑得越快,落在身后的灵魂就离得越远。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城市最为显著的标识,也是城市的魅力来源。
岁月轮转,它们都逐渐沉淀为地方的文化标识,不仅产生文化链接,也建立了长久的情感链接、记忆链接。
昔日的横山草堂是古人读书会友之所,今日通过异地迁建的横山草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座横山草堂建筑群,一座雪浪书院,成为雪浪山生态景观园的一处人文景点。这里不仅可以了解雪浪地区的人文历史和农耕家居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锡南地区的红色革命斗争史,还可以从中反映出时代的巨大变化,让后人在这里寻找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徐梦影故居,修葺一新的农舍掩映在一片绿树林中,白墙黛瓦的建筑风格彰显出江南水乡的韵味。推开木门,院落里的银杏树矗立挺拔,再往里走,就是光辉思维交汇的教室——启民社。在写着入党誓词的红色展板上,徐梦影的人物剪影凝望门外,正继续向世人讲述时代的新篇。
一提起无锡,就想起这里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摇篮;一提起滨湖,就想起这里是无锡工商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流淌着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实业报国的文脉。
当前,荣巷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文史挖掘研究、优质资源对接等工作正全面推进;无锡市“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重点项目荣毅仁纪念馆将于11月竣工,以全新的姿态回归大众视野。届时,大公图书馆也将以阅读空间的形式,焕新回归,来到市民身边。
把传统与现代安置得如此妥帖,这是滨湖的文化底蕴。
02.
以电影之热,做好文化产业大文章
数字之风徐徐吹拂,文化产业迎风生长。
去年滨湖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7.99亿元,占GDP比重6.43%,位居全市第二。
今年1-6月,滨湖区拥有规上文化企业136家,同比增长10.6%,实现营收63.81亿元;全区新增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71个。
2023年的暑期炙热无比,却也激发出人们对于电影的热情。两部“滨湖造”的影片,贡献出江苏出品影片票房99.96%的亮眼成绩单。由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出品的影片《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总票房46.85亿元,贡献暑期档票房占比22.72%。
今年中秋国庆档,由园区企业参与制作的《坚如磐石》和参与视效制作的《志愿军:雄兵出击》成为档期内的大赢家,分别以8.79亿元和4.96亿元票房圆满收官。
今年1-8月,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累计招引企业102家,其中先后招引了天浩盛世影视制作项目、视游互动元宇宙项目、一壹互娱影视文化项目等一批数字影视及数字文化项目;影视剧立项165部,同比增长5%,承接影视剧拍制项目168部,同比增长3%,
此外,今年以来园区参与制作的《流浪地球2》《满江红》《长空之王》等多部影片上映,票房成绩亮眼,领跑全国。
今年6月,站在光影的变革大潮中,一块长44米,高10米,直径23米的中国最大“电影级巨幕拍摄屏”走进园区摄影棚。仰望屏幕,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电影科技的自立自强,是未来电影产业的浩瀚宇宙。
“这块 LED 显示屏的背后是 5G 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达在2023 中国·江苏太湖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峰会上向我们介绍,“这个实验室是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联合共建,充分发挥各自的科研优势和产业优势。在服务无锡国家数字产业园整个创新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中,在中国电影科技发挥示范作用,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今年全力服务国家电影一号工程《澎湖海战》、“一带一路”题材影片《狂爆》等主旋律、高科技项目的创作生产,让更多精品影视打上‘滨湖出品’的文化烙印。”园区正向着以打造“中国·数字影都”为目标,奋力跑出引领“中国电影4.0时代”的加速度。
03.
公共文化空间,不止于美
城市之美,美在都市风光,美在自然山水,也美在内涵品质,美在艺术人文。
运河外滩,坐落于梁溪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作为中国工商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些红色建筑群落,挺拔的烟囱、硬朗的厂房、斑驳的标语,不仅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岁月长河中见证了中华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变迁。
如今,一场场时髦聚会,一场场直击灵魂的艺术展在运河外滩上演,为城市带来独特的文化气息。
作为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旅消费空间,黑匣子剧场往往具有实验性、创新型的小型空间,在运河外滩的老厂房里有一家开放式剧场——TOO BOX艺术空间小剧场,观众和舞台间没有明显间隔。不论职业、年龄或圈层,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组成有趣的圈子。
运河外滩带来了创意市集、艺术展览、主题活动、美学沙龙等多类主题活动,日益成为雅俗共赏的时尚文艺打卡地,经典与潮流交相辉映的城市客厅。
在滨湖,一间又一间“钟书房”是点缀在城市中的阅读之灯,这些书房为我们提供了一处慢下来的空间,让我们在阅读中寻找宁静,感受生活的美好。
自今年4月正式运营以来,滨湖区钟书房旗舰馆——芸台书舍收获了一大波市民的好感。“我们希望通过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盘活周边的艺术氛围和文化生活,带动辐射圈内的人群参与其中,重塑他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旗舰馆负责人表示。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群众的物质生活越富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就越强烈。近年来,滨湖区在抓好经济民生的同时,正努力提供更多与群众文化需求相对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文化惠及百姓。
今年以来,滨湖区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擦亮“百姓百戏·滨湖有戏”文化品牌,举办四季滨湖翰墨飘香主题书画展、掌上弦乐沙龙、风夏音乐季等文化活动,累计服务市民群众已达280余万人次。新建芸台书舍、禾田社、花韵九龙湾等“钟书房”5个,构建以8家公共图书馆为龙头,15家“钟书房”为地标,78家农家(社区)书屋为支柱,109个阅读新空间为补充的“15分钟”全民阅读矩阵。7个公益小剧场年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300余场次,运河外滩、荣巷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等3个场馆获评“江苏省最美文化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
04.
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在滨湖,太湖108廊道由滨湖区108公里湖岸线构成,以山水西路为起点,经双虹桥、环湖路、十八湾、十里明珠堤、环山东路、七里堤至环山西路,独占太湖最美一角,廊道以景相连,日渐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环湖特色旅游走廊。
今年4月,经过一年多的升级改造,位于太湖108廊道最西端的龙头渚公园正式开始试运营;而在太湖108廊道的最东端,无锡太湖植物园一期启动区建设近日也将进入验收期;在太湖108廊道中段的雪浪山景区也在今年完成焕新升级,提升+改造让这些传统景区“动”了起来。
今年1-9月,滨湖区共实现旅游总人数2410.6万人、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273.9亿元、同比增长10%。中秋国庆长假,滨湖的文旅活动同样红红火火,全区16个主要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90.4万人次,同比增长75%,实现门票收入7188.4万元,同比增长100%,25家主要旅游饭店平均入住率为63.7%,同比增长20.3%,均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近日,拈花湾景区“拈花一笑”成功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名单。拈花湾文旅夜游演艺产品《拈花一笑》,通过沉浸式、行进式结合的表现手法,以声、光、电、动态雕塑、无人机、AR等科技手段,具象化表达东方传统文化,营造身临其境的场景体验。目前已历经四次版本迭代,累计演出超万场,深受游客好评。
今年以来,滨湖文化旅游业强势复苏、繁荣向好,“颜值”和“气质”双在线的魅力滨湖吸引了一系列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从樱花烂漫的无锡马拉松,到骑行追风的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从热力四射的中国铁人三项联赛,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人鱼公开赛;从夜间灯光秀,到太湖音乐节……这一场场充满活力的文旅活动都诠释着“体育+文化+旅游+生态”的独特魅力,也是滨湖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秋风渐起,又一批文体在滨湖陆续“上新”,滨湖的文旅基因一触即发,带来城市新活力。
05.
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
一场文化新热潮正从湖湾席卷而来。
新时代新征程上,滨湖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该怎么谋篇布局?
“由文化发展催生的观念解放、思想成果,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成为推动地方创新创造的动力源泉。”
“作为区域软实力的核心,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就是赢得区域竞争的‘关键变量’。”会上,滨湖区委书记孙海东邀请大家做大滨湖文化品牌,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
10月25日,滨湖区召开全区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这是滨湖区建区以来召开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文化工作大会。会上,聚焦文化高质量这一主题,重点发布了《滨湖区文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太湖湾科创带“1+3”文化专项政策文件。
“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5年,聚焦文化强区战略目标,紧盯文旅融合发展“一条主线”,提升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方面质效”,凸显“百年工商精神、百年红色基因、百年民俗传统”等“三百”地方文化特色,打响“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中国数字影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现代运河客厅”等“四张城市文化名片”,打造无锡乡贤文化交流中心、区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芸台书舍”钟书房旗舰馆、融创秀演艺中心、锡西片区公共文体活动中心等“五大文化地标”。
同时,通过统筹推进一批文化项目、开展一批文化活动、创排一批文化精品、壮大一批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文化人才,使滨湖跃升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江苏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区”,成为更加开放包容、更富创新活力、更显人文关怀、更具时代魅力、更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强区。
此外,《滨湖区加快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政策意见2.0版》中针对文化产业领域的专项政策,在全区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出台。新增实体书店等文化事业方面的扶持举措,并针对数字电影、旅游、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细分领域研究拟定了专项政策,量体裁衣、一业一策,强化文化全产业链扶持。以更加务实、更为管用、更具实效的举措,推动滨湖文化更高质量发展,为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滨湖新实践贡献文化力量。
“让滨湖成为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江南印象标识地、百年工商传承地、文化产业富集地、文化创意引领地和全域旅游目的地。”
今天的文化催生明天的经济,明天的滨湖必将充满阳光。
原标题:《以“文化”之名,读懂滨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