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恐龙蛋超两万枚,是否全有修复必要?丨解码恐龙蛋倒卖案①

在微信、闲鱼等网络平台

向数十人兜售恐龙蛋

累计获利十余万元

该当何罪?

近日,河源首宗恐龙蛋公益诉讼案件判决生效,成功挽救166枚白垩纪晚期恐龙蛋化石。被告人王某构成倒卖文物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且因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被判令支付社会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16万元,并在省级媒体上向公众公开赔礼道歉。

2017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确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作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可以“公益诉讼起诉人”身份,对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

而在办理首宗恐龙蛋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河源市检察机关遇到了一些“拿不太准”的问题。譬如,河源出土的恐龙蛋数量众多,恐龙蛋能否与文物等而视之,是否每一枚都有修复的必要?文物本无价,但公益诉讼需有量刑依据和标准,恐龙蛋价值该如何界定?

针对上述问题,河源市检察机关邀请多名专业人士参与论证,学界与法律界因而展开长达数月的交流与辨析。近日,南方+记者就此专访了办理该案的检察官及参与案件办理的专家学者,了解争议问题的论证过程。

在此篇报道中,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杜衍礼不仅阐明倒卖恐龙蛋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因由,而且透过化石讲述地球故事,带领读者聆听远古遗物在当下所发出的回响。

河源市博物馆。

恐龙蛋并非工艺品,不可私藏或售卖

南方+:倒卖恐龙蛋的线索最初由河源市博物馆移送市公安局。这一线索是如何发现的?博物馆如何借助公检法力量追索流失的恐龙蛋?就通过公益诉讼保护古生物化石而言,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杜衍礼:2020年8月,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2022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2022年10月,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将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至2025年。在此背景下,河源恐龙博物馆和司法机关建立健全联动共建工作机制,形成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的保护合力。

河源恐龙主要包括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足迹。近年来,河源出台地方性法规《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相关部门联合打击盗掘、贩卖恐龙蛋行为,加大普法宣传等,群众已基本上形成不能买卖恐龙蛋的共识。一旦发现有人倒卖化石,河源很多懂法的市民都会打电话到博物馆反映情况。2020年7月起,王某以牟利为目的,在微信、闲鱼上公开贩卖恐龙蛋。我们收到群众举报后,第一时间将有人涉嫌在朋友圈倒卖恐龙蛋的线索移送河源市公安局。

经过两个多月的追踪调查后,公安人员在东源县仙塘镇一民房内将嫌疑人抓获。后公安部门取证显示,该嫌疑人共向38人销售恐龙蛋,累计获利16万余元。源城区检察院在批准执行逮捕时,敏锐意识到嫌疑人的行为不仅涉嫌倒卖文物罪,而且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符合公益诉讼的立案条件,后向源城区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的目的一方面是惩戒惩罚,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以案释法,避免此类事件再发生。河源埋藏恐龙蛋的岩石较坚硬,很多恐龙蛋是在施工中被发现,所以我们除了入学校、进社区外,还走进工地,通过个案、实例向大家讲述恐龙蛋具有的科研与科普价值,纵使河源恐龙蛋数量较多,但发现以后也不能把它们当作工艺品私藏或者售卖。

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群体的科普宣传,提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公众教育互促互进;恐龙对好奇心旺盛的孩童来说具有无穷魅力,他们接受相关知识后,回到家反过来还会向父母科普。我会推荐董枝明、尤海鲁等“恐龙达人”的科普著作或新媒体科普内容,让孩子们可以由浅入深,通过了解恐龙、关注恐龙生存环境等,进而认识地球演化的奥秘。

恐龙研究专家董枝明研究员在修复蜥脚类恐龙化石。

恐龙蛋所赋存的原始保存状态信息十分珍贵

南方+:河源恐龙蛋有哪些特点?可以通过恐龙蛋判断恐龙的种类吗?

杜衍礼:河源恐龙蛋化石特点有三:一是恐龙蛋馆藏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种类丰富;二是恐龙蛋出土点、地层信息保存完好,为科研和科普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赋存环境独特,恐龙蛋化石保存在粗砾岩中,世界上少见,因此具有较高科研价值。

此外,河源出土的恐龙蛋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长形、圆形、椭圆形、棱柱形等形状。圆形的蛋化石直径大的20多厘米,小的直径只有1.5厘米。个别恐龙蛋类型可以与恐龙属种相对应,但是大多情况下并不能通过蛋的形状来推测恐龙属种。

棱柱形蛋的蛋壳非常薄,只有0.5至0.7毫米,这种形状的蛋化石可以和伤齿龙相关联。因为科学家曾经在棱柱形蛋中发现伤齿龙的胚胎,验证了二者存在对应关系。长形蛋类也被认为与窃蛋龙类关系较为密切。

河源恐龙研究所技术人员在古生物实验室磨制恐龙蛋,制作切片。

目前,对于恐龙蛋的研究,除了宏观形态之外,还需观察蛋壳的显微结构。通过精密设备切割出蛋壳的径切面和弦切面,通常厚度为30μm。然后,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蛋壳的显微结构。河源出土的恐龙蛋以蜂窝蛋类、石笋蛋类居多。近年来,通过对河源发现部分恐龙蛋的宏观形态和蛋壳显微结构研究,鉴定出河源恐龙蛋至少有5蛋科、11蛋属、12蛋种,其中包括1新蛋属、1新蛋种。

南方+:自1996年发现第一窝恐龙蛋至今,河源出土恐龙蛋超两万枚,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一度令其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恐龙蛋有晶体蛋、泥蛋之分,应该如何评估其价值?为什么说倒卖恐龙蛋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与想象不同,修复后的恐龙蛋仍然嵌于板结的泥土中,只是蛋的轮廓更为清晰;与其说是修复恐龙蛋,不如说是修复蛋窝,这是什么缘故?

杜衍礼:河源出土的绝大部分恐龙蛋都是泥蛋。之所以叫泥蛋,即小恐龙孵化或其他情况导致蛋壳破损,埋藏环境的砂岩、泥沙进入蛋的内部,蛋内的物质与埋藏环境周边的砂岩一致。

晶体蛋是一种俗称,指的是没有破损,保存得非常完好的恐龙蛋,埋葬环境周边钙、铁等矿物质通过蛋孔渗透入蛋内,经过结晶作用形成非常漂亮的碳酸钙等晶体。晶体蛋形成的条件较为苛刻,因而数量较少。

圆形晶体恐龙蛋。

作为地球演变过程中留下来的重要实证,恐龙蛋记载着恐龙的繁殖行为和习性;结合埋藏环境以及地层信息等,还可窥探恐龙生存地的古环境、古地理、古气候。恐龙蛋被盗掘、倒卖,意味着化石脱离原始埋藏地,其所赋存的原始保存状态和地层信息丢失,不利于开展相关研究;恐龙蛋不仅自然生态属性被破坏,而且科研价值、生态价值也相应减损。

江东新区临江镇东环路新联村路段发现的富集恐龙蛋地层。

目前,尚未有很明确的恐龙蛋修复标准。倘若发现恐龙蛋踪迹,科研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定位、拍照、测量、记录,判断蛋窝所处的地层层位、结构以及埋藏环境,尽量收集和保存原始蛋窝包含的珍贵信息。

拿到一枚疑似恐龙蛋的化石时,首先要判断是不是恐龙蛋,进而研究鉴定恐龙蛋的属种,然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对比,相同属种的恐龙蛋大概分布于哪一地层,属于什么地质年代。如去年河源发现一网纹副长形蛋,通过大范围排查分析,推测它可能是驰龙类产的蛋,间接证明驰龙曾经也生活在河源这片土地上。从这一角度看,单枚恐龙蛋也有其价值。研究是动态的过程,目前的科技手段不足以探明,不等于这枚恐龙蛋以后没有价值。

修复破损的恐龙蛋,要尽量保证原始蛋窝的完整性,还原其所附存的地质信息,保证后续的科研、科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过度修复会使珍贵信息流失,反而得不偿失。脱离原地埋藏状态的恐龙蛋,固然较为可惜,但也有其价值。

博物馆技术人员在修复工场拼接修复大型恐龙蛋窝。

河源将组建恐龙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南方+:河源市源城区人民法院认定该案当事人贩卖恐龙蛋,构成倒卖文物罪。就保护恐龙蛋而言,目前都有哪些法律保障以及学术支撑?

杜衍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因此,化石也被视为文物。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讲,文物是人类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见证物,而恐龙蛋等化石是地球演变过程中古生物的遗存。

除了国家大法外,我国又于2011年颁布施行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该部条例对古生物化石的发掘、收藏、进出境管理以及相关违法行为作出详细规定。此外,河源结合自身实际,于2017年施行首部实体法地方性法规《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不过,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所以今年河源市对该条例进行修订完善。目前,该修订条例正处于最后的专家论证和合规性审查阶段。

恐龙蛋研究专家赵资奎研究员在河源考察新发现的恐龙蛋。

学术支撑方面,经河源市编办研究同意,河源市博物馆(河源恐龙博物馆)去年加挂“河源恐龙研究所”牌子。近期,依托河源恐龙研究所,我们组建并成功申报“河源市古生物研究与保护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联系国内外恐龙研究领域的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及专家,为河源恐龙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和学术咨询;定期组织恐龙地质遗迹资源学术会议,汇编学术成果等。

接下来,河源恐龙研究所还准备邀请国内古生物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建河源恐龙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2016年7月15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吕君昌与斯洛伐克古生物学家Martin博士等对黄氏河源龙的骨龄进行采样研究。

除恐龙蛋外,河源还出土年代更久远的菊石

南方+:人类历史尚且存在未明究竟处,恐龙生存年代更为久远,考古研究过程中如何还原真貌?

杜衍礼:恐龙时代和人类文明是不同的概念,没有可比性。

科学家根据地层中的化石及岩石特征把地球历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最大的时间单元是宙,宙内分不同的代,代内分纪,纪内分世,世内分期,期内分时。恐龙生活在中生代;因此,中生代也称恐龙时代。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河源的恐龙主要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大概距今1亿年到7000万年左右。

河源恐龙博物馆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中大地质学院组成考察组进行野外调查。

河源盆地生活的古生物比恐龙更早的还有菊石等众多古生物。河源市博物馆田野调查人员连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在东源县双江镇发现了大量的菊石。菊石是海洋生无脊椎软体动物,大约生活在三叠纪。河源发现菊石,表明河源至少在1.8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

考古研究过程如何还原真貌,这是一个大的学问。我认为一定要有科学证据支撑。恐龙研究是跨学科的综合课题,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包括地质学、生物学等。

除了恐龙蛋,河源还出土过南雄龟。南雄龟是中生代生活在陆地上的巨龟。南雄龟的发现,更可看出在远古河源,各种古生物繁荣共生、和谐共处,组成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

来源 | 南方+

编辑 | 谢芳卉

校对 | 张汉青

审核 | 黄质旭

河源政法新媒体矩阵

河源反邪教

原标题:《河源恐龙蛋超两万枚,是否全有修复必要?丨解码恐龙蛋倒卖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