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点赞 悦赏通辽非遗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通辽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项;

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8项;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4项。

非遗

已经成为了解一座城市的最特别的方式

传统文化的美妙绝伦

城市记忆的丰富多彩

审美技艺的绵延传承

现在

请感受下通辽非遗的魅力

蒙古族马具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马具制作经验,2008年,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具制作融木工、刺绣、皮毛、金属等工艺于一体,在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是蒙古族特有的曲艺说书形式,因采用蒙古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乌力格尔的语言丰富、流畅、幽默感人,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语调起伏较大,说唱艺人情感流露明显,扣人心弦,是蒙古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口头传唱艺术。2006年,乌力格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科尔沁叙事民歌

科尔沁叙事民歌是蒙古族代代相传的一种叙事民歌,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草原。曲调特色鲜明,节奏明快,内容贴近生活。2008年,科尔沁叙事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尔沁服饰

科尔沁服饰作为蒙古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艺术结晶。科尔沁服饰根据性别、年龄、季节和场合的不同,款式和色彩略有区别,而总体上依旧沿袭着蒙古袍的基本形制以及配戴帽子和饰物的着装习惯。2007年,科尔沁服饰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科尔沁皮雕画

科尔沁皮雕画,是以皮革为雕刻材料的一种雕刻工艺。皮雕画的制作要经历描图、走刀线、捶打、上色、缝线、封边等十道工序才能完成。科尔沁皮雕画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逼真,色彩对比强烈。2022年,科尔沁皮雕画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尔

潮尔是北方草原民族弓弦乐器,可分为潮尔类乐器和胡尔类乐器两种。蒙古族潮尔类乐器有:潮尔(流行于科尔沁、喀喇沁地区)、锡纳干·胡尔(“锡纳干”为“勺子”,流行于锡林郭勒、喀尔喀等地)、叶克勒(意为“马尾”,流行于新疆、阿拉善地区)、阿日森·胡尔(“阿日森”为“皮”,流行于昭乌达、科尔沁北部)等。2010年,潮尔制作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塑传统技艺

泥塑,俗称“彩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2022年,泥塑传统技艺被列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科尔沁绳结技艺

科尔沁绳结技艺是通辽市一项传统民间技艺,它是从中国古老的绳结技艺发展而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作品主要来源于游牧民族生活中的日常实用,比如马龙套,马鞭,固定蒙古包的绑绳,蒙古服的扣子等。2019年,科尔沁绳结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艺

根艺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素材,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的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2012年,根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通辽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通辽文化旅游广电资讯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

制作:史景辉 主编:包卫国 策划:张 辉

原标题:《为家乡点赞 悦赏通辽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