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 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与中国风险投资

2023(第二十三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即将在上海举行,此时此刻,距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七、八届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首度提出《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已经整整25年。

截至2022年末,中国创业基金数量已达19353只,管理基金规模增长至29023亿元。风险投资已然成为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有效结合的投融资方式,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助推器,更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和稳增长、扩就业的重要举措。

回顾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轫,风险投资的繁荣发展与成思危二十多年前持续奔走呼吁分不开。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金融业相对其它行业开放步伐较为滞后,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较为突出,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有知本而无资本”,比一般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资金困境。成思危曾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既无健全的股权市场,也无健全的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转化起来非常困难。“全国一年有3万多项科技成果,仅有20%转化成产品,而建厂生产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却不足5%。”

1981到1984年,成思危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生院开始做访问学者,对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美国风险投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他敏锐地注意到催生“苹果”“惠普”“IBM”等大公司、新经济的秘密武器就是风险投资,“为何不用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让它尽快地商品化”,成思危萌生了将风险投资引入中国的想法。

“没有风险投资,建设创新型国家难以实现”1987年,时任化工部科技局总工程师的成思危应邀赴美参加风险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研究,在加深对美国风险投资情况了解后,更觉风险投资是推动前沿科技产业化、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坚定了在中国推广风险投资的决心。完成研究课题后,他正式向化工部领导提出了在化工系统开展风险投资的建议。在成思危看来,中国大量的科技成果需要转化,中国的高新技术需要发展,风险投资至少有三个重要的意义,第一:“分享盈利、分担风险”的做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第二:能够支持高新技术的发展。第三:开辟了民间投资的新渠道,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工具。但当时大家对风险投资不大了解,各方面条件也不成熟,建议没有被采纳。

“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成思危没有泄气,1996年,在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参加科技成果转化高级研讨班学习时,成思危写出了《科技成果转化呼唤风险投资》一文,指出风险投资是支持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详细阐述了风险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时间风险投资在学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此后成思危又在《科技日报》上主办了风险投资专题征文活动,得到了热烈响应,他在中南海业余大学、中央电视台广播电视大学授课时,时时刻刻都不忘常常讲讲风险投资。

1997年9月,成思危主持召开了国内第一次以风险投资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美国花旗成长基金、穆迪公司等代表一致认为,中国发展风险投资的条件基本成熟。成思危把研讨会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综合起来,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几点意见》。

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向大会郑重提交了几经修改后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提案指出,“当代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必须借鉴国外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推动科技进步”,建议“明确把发展风险投资作为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并纳入国家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规划。鼓励、支持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因提案目光深远、内容详实,被全国政协列为当年的“一号提案”。由此,风险投资真正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开始受到政府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一号提案”掀起了中国风险投资大发展的序幕,吹响了中国风险投资业迅猛发展的号角。

1998年下半年,我国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就达到43家,平均一个省1.3家。1999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等七部委提出的《关于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开始系统推进,各地纷纷成立创业投资协会,全国各级政府风险投资基金数量指数级增加,截至1999年底,风险投资公司达到100多家。上海在1999年人代大会上将“结合建立创业基金,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写进了上海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推出了总额达6亿元的“上海创业投资基金”,各地还纷纷成立了创投协会……从0到1,中国风险投资迎来了它的快速发展期。

当风险投资在我国方兴未艾之际,成思危更加意识到,要使风险投资这一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条件下的产物在我国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关键的是传播风险投资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培养专门的人才。为此,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著书立说,自著和主编了大量论文与书籍,如《努力开拓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风险投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等,为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付出了大量心血。

就这样,成思危开辟出了中国创新创业的一条新路,开启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大门,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波高科技产业投资浪潮。正因为他为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奔走呼号,做出了奠基性、拓荒式的贡献,不遗余力地推动风险投资事业发展,业内人士都亲切地称他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1999年4月8日,在成思危倡议下,由民建中央和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了以“进一步推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就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方向问题进行了研讨。2000年4月19日,又举办了以“中国风险投资运营机制探讨”为主题的研讨会。

在总结两届研讨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思危认为,风险投资在中国依旧是年轻的事业,必须不断从理论、实务、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在他的推动下,研讨会定名为“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希望通过论坛集思广益,为中国风险投资寻找发展道路。

2001年4月19日至20日,由民建中央主办的“2001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在北京举办。此后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持续举办至今,陪伴着、见证着中国风险投资业的起步与快速发展,为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0月14日,我们将在黄浦江畔迎来2023(第二十三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本届论坛将以“创新、融合、共赢”为主题,共同围绕如何推动风险投资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深入讨论。

成思危在风险投资领域辛勤耕耘三十余载,在风险投资不为人知的时候他加上一把把薪柴;当中国风险投资业寻找道路时,他点燃一根根火炬;当风险投资过热时,他又泼点凉水。如今,成思危主席已经离开我们八年了,当下,中国风险投资在募资、投资、市场退出等方面都实现了更高水平突破,中国创业企业紧随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中小型科技企业成为我国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大量单期超100亿元的超级创投基金不断涌现……他开垦的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已然在中国的大地上结出了硕果。

原标题:《从0到1 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与中国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