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明德苑】清风廉历 | 刘温叟如何摆脱“人情债”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 ,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官至御史中丞。

刘温叟的先祖刘政会是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叔祖刘崇望,在唐昭宗时期担任宰相。父亲刘岳,任后唐太常卿。刘岳退居洛中时,对家人说:“我的儿子风骨秀异,只是不能预知寿命长短罢了,当今世道混乱,他能够与我都成为温、洛之间的老叟则足矣。”于是给儿子取名为刘温叟。

刘温叟为人厚重方正,行为遵循礼法。7岁时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因祖荫补任国子四门助教、河南府文学。后唐清泰年间,任左拾遗、内供奉。后来因母亲年老,刘温叟请求回家服侍,朝廷改任他为监察御史,分府视事。当时台署废弛,刘温叟加以革新。不久,他被召入朝任右补阙。此后,刘温叟在后晋、后唐、后周都任重要官职。宋朝建立后,公元962年,刘温叟兼任判吏部铨。

虽然刘温叟连续多年都担要职,但是日子却过得清贫。有一天,家住京城近郊的一位学生收获完庄稼后,就给老师刘温叟送来一车粮草,想让刘老师冬天烧火取暖,没想到却被刘温叟谢绝了。

这个学生对刘温叟说:“老师,这粮草是我家剩下的,也不值钱,您在城里没有地种,也就粮草可用。所以,我就给您送来,也算是对老师您的一点心意……”话已至此,刘温叟实在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

随后,刘温叟让家人按照这个学生的身材做一身衣服,作为回礼。这个学生合计了一下,老师送他的这身衣服的价值,竟然是他送给老师那车粮草价值的好几倍。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给刘温叟送礼了。

宋太宗赵光义任晋王时,听说刘温叟清介,曾派人送给他500钱以示嘉奖,刘温叟接受下来后就存放在府内西屋中,命令府吏贴上封条便离开了。第二年端午节,赵光义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前往送礼的使者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那些钱原封不动的在那,就回去告诉赵光义。赵光义说:“我送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别人的钱?之前接受下来,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说明他是真的清廉。”于是让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后来赵光义在后苑侍奉宋太祖用膳,谈论起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赵光义详细讲述了刘温叟的事情。宋太祖再三叹赏,迁任刘温叟为刑部侍郎,又改任御史中丞。

刘温叟主政的御史台,是当时全国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有个惯例,在俸禄之外每个月都要给所属官员发放名为“公用茶”的补贴,如果公用经费不足就以罚款补充。刘温叟每月理应得1万钱,但他非常反感这类补贴,从来没有领取过。

刘温叟任御史中丞12年,多次请求皇帝让人接替自己的职务。太祖难以找到合适人选,就没有允许。公元971年,刘温叟染病,太祖知道他家境贫寒,赏赐给他钱物。数月后,刘温叟去世,终年63岁。

◆中国的人情,从来不是无原则的人情。纵观古今,当这种关系触碰到底线时,无数贤达廉洁之士都能自觉摆正位置,维护好人情关系的纯洁性,防止人情变质。刘温叟便是这样一位廉者、智者。

来源 | 啄木鸟

原标题:《【廉政明德苑】清风廉历 | 刘温叟如何摆脱“人情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