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雨花记忆【80】丨长沙市雨花区成立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长沙的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有的行政区划逐渐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市区规模小但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区、郊区界地不清;5个区按区位分别称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郊区,区名不规范且没体现长沙作为全国文化名城的特色。为理顺城区管理体制,拓宽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区域管理环境,完善并强化辖区功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进步,确保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城区进行区划调整,雨花区承接长沙市郊区得以成立。

区划调整,组建新区

1995年10月,长沙市政府《关于辖区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上报湖南省政府和国务院。1996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湖南省调整长沙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6月2日,省政府发出《关于调整长沙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批准长沙市实施区划调整。6月19日,市政府发出《关于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对长沙市所辖五区进行调整,撤销原市辖的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和郊区,分别设立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和雨花区。《通知》还明确了新五区的行政区域及四至范围。

1996年6月19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

长沙市区划调整前,郊区下辖火星镇1个镇,马王堆乡、东岸乡、黎托乡、大托乡、洞井乡、雨花亭乡、望岳乡、岳麓山乡、福安乡9个乡,东屯渡农场、畜牧农场、园艺示范繁殖场、国营综合农场、东方红农场、湘湖渔场、西湖渔场、岳麓渔场、红色渔场、市养鹿场10个场,共有90个村、9个居委会、28个管区,全区面积276.7平方公里,总人口30.52万人。

长沙市郊区行政区划图。

在这次调整中,原郊区的火星镇、东岸乡、东屯渡农场第一、二、三3个分场(原东花路即人民东路以南的三分场部分,按村级整体不分割的原则,随3个分场一并交芙蓉区),马王堆乡的新桥、新合、火炬、农科、渔场5个村和东屯渡居委会划入芙蓉区;湘湖渔场上交市委、市政府管理;大托乡、畜牧农场、园艺场以及雨花亭乡的新开、石人、渔场3个村划入天心区;岳麓山乡、望岳乡、东方红农场、西湖渔场、岳麓渔场、市养鹿场划入岳麓区;福安乡、综合农场、红色渔场划入开福区;雨花区保留黎托乡、洞井乡以及雨花亭乡的5个村(红星、石马、自然、井塘、莲湖),马王堆乡东花路以南4个村(高桥、五一、火焰、友谊)。

调整后雨花区行政区辖:原南区左家塘、侯家塘、井湾子、圭塘4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黎托、洞井、雨花亭(不含石人、新开、渔场3个村)3个乡和马王堆乡的火焰、友谊、高桥3个村以及东区的五一村。区界四至范围:东至长沙县㮾梨镇、黄兴镇、跳马乡界(雨长线东);南达长沙县跳马乡、暮云镇界(雨长线南);西从芙蓉路(识字岭起)到新中路(东二环)、中意路至洞井乡与大托乡乡界,与天心区接壤(雨天线);北由人民路(识字岭起)至花桥以浏阳河为界,与芙蓉区毗邻(雨芙线)。

长沙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示意图。

授印挂牌,新区诞生

为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长沙市郊区党委、区政府成立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高效务实的工作班子,提出区划调整的基本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大局为重,确保经济发展,确保人心安定,确保社会稳定。区委通过抓队伍、建班子,抓调研、清家底,抓宣传、保稳定,抓纪律、促发展,抓落实、促圆满,迅速按预定的步骤和方法落实区划调整的各项工作。

1996年7月10日,长沙市雨花区授牌授印仪式。

1996年7月10日,市委、市政府给雨花区委、区政府授印挂牌,雨花新区诞生,原郊区党、政、群机构顺利完成历史使命,成建制划归雨花区。区委、区政府仍在设人民中路245号。

1996年7月10日,完成从长沙市郊区到雨花区挂牌交接。

新成立的雨花区,总面积115.2平方公里(比原郊区缩减161.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8平方公里,城郊农村面积67.2平方公里。总人口36.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51万人,农村人口6.82万人,辖4街、3乡和高桥乡筹备领导小组。是年,雨花区在市辖五区中形成“人口第一、面积第三、财政收入第五”(简称“一三五”的区情格局)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格局。

中国共产党长沙市雨花区挂牌。

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政府挂牌。

新区微调,平稳过渡

1996年长沙市区划调整,郊区变动最大,贡献也最大,但区委从全市整体利益出发,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主动工作,有序调度,顺利实现郊区至雨花区的交接过渡。为有效整合区域资源,体现“优化配置、城乡一体、成块连结、界线分明、便于管理、有利发展”的区划调整指导思想,区委、区政府决定对行政区域进行内部微调。

1996年7月10日,《长沙晚报》刊登《我市新的五个区开始运作》。

1996年9月,区政府作出《关于长沙市雨花区行政区域微调的请示》,将全区设6街3乡1镇的微调方案呈报市政府。经同意后,12月13日雨花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下发《长沙市雨花区行政区域微调方案》。同时召开全区行政区域微调工作会议,微调工作开始实施。12月18日至20日,区辖各乡、镇、街,按既定方案完成管理权交接。此次区域微调涉及3个乡、5个街道,变更行政隶属关系的有3个村和45个居委会。

1996年12月13日,雨花区印发《长沙市雨花区行政区域微调方案》。

此次区域微调,新设立东塘、砂子塘2个街道,保留左家塘、侯家塘、圭塘、井湾子4个街道建制,对城区街道作切块调整,以东塘广场为中心,以韶山路和劳动路为轴划为4块,东北角为左家塘街道,西北角为侯家塘街道,西南角为东塘街道,东南角为砂子塘街道,井湾子街道与雨花亭乡合并以乡建制,将洞井乡的大塘、圭塘、月塘3个村划归圭塘街道。洞井乡改为洞井镇。新建高桥乡,保留黎托乡。区域微调后,雨花区下辖6街、3乡、1镇,97个居民委员会、39个村。

1997年7月2日,市政府下发《关于调整市辖区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的通知》,将高桥乡更名为高桥街道办事处,辖原火焰、高桥、五一、友谊4个村和高桥大市场居委会;雨花亭乡更名雨花亭街道办事处,辖5个村、17个居委会,与井湾子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全区各项工作均按新区微调后的新体制运作,实现平稳过渡。

1997年7月2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调整市辖区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的通知》。

新组建的雨花区,分别与芙蓉区、天心区和长沙县交界,根据民政部和省、市要求,1997年4月,雨花区成立勘界工作领导小组,与相邻区、县组成联合勘界工作小组开展勘界工作。三条边界线经有关四方成员实地踏界、核界、合界、定线、埋桩、测绘、整理正式定线定型,2000年6月全面完成勘界任务。三条边界线全长67.72公里(其中雨芙线13.1公里,雨天线18.8公里,雨长线35.82公里),实地埋设界桩8个,其中三方合交点三面界桩3个,双面边界线桩5个。

长沙市雨花区行政区划图(完成长沙市行政区划调整和区域微调后)。

雨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7'30"至113°06'30",北纬28°02'30"至28°11'30"。勘界工作各项资料经省、市验收合格后,由常务副区长代表雨花区签字,于2000年7月28日上报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2001年2月12日,省政府对勘界协议书予以批复确认。雨花区勘定的边界线,是以长沙市市区区划调整划定的雨花区行政区域四至范围新界址为依据,确定边界走向,参考国土详查资料,实地勘定核实,经勘界双方确认签字后,报上级批准的法定线。

热烈祝贺长沙市雨花区成立仪式。

长沙市雨花区成立,改变了原郊区以农业为主的发展思路,拓宽了发展路径,雨花区开始从原来的发展农业经济迅速转型为城市经济,大步迈开了由郊区变城区的发展步伐。

原标题:《百年党史·雨花记忆【80】丨长沙市雨花区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