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原文刊发于2023年第6期《鹅城》

2022第二届湾区科技产业创新峰会。

当前,全省正加速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称大湾区)建设,惠城区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市)中心城区,应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找准定位,精准布局,为推动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我们通过分析惠城区资源禀赋和经济指标等要素,找出经济发展现状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而明确惠城区高质量推进大湾区建设的路径。

惠城区发展现状

(一)惠城区资源禀赋现状

1.区域面积

惠城区区域面积为1157平方公里,位居大湾区上游水平(第16位)。惠城区国土空间广阔,开发强度低,尤其是北部山区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辖区东江水系发达、水资源充沛,电力配电网完善,产业支撑力强,发展空间大。

2.常住人口

惠城区2021年常住人口为155.88万人,位居大湾区前列(第12位),虽然总人口并不属于直接经济指标,但却是左右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惠城区人口聚集能力较为突出,与大湾区经济发达地区相当。

惠城区2021年人口密度为1347人/平方公里,位居大湾区中间水平(第26位)。通常来讲,宜居城市的人口密度一般为每平方公里1000-3000人,4000以上属于高密度城市。可见,惠城区属于宜居城市,吸引人才的潜力大。

3. 区位交通

惠城区作为惠州的主城区,坐拥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北临河源市,西南临东莞市和深圳市,是大湾区连接粤东、粤北以及闽赣地区的枢纽门户。辖区内有6条高速公路、2条高铁、2条城轨、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平潭机场、惠州港近在咫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30分钟直达广深,全面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与大湾区其他县区的区位交通条件相比,惠城区作为大湾区东部重要交通枢纽地位的优势毫不逊色。

(二)经济指标现状

1.地区生产总值

GDP总量方面,2022年,惠城区GDP为1029.6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为大湾区县区平均GDP的59%,位居大湾区中间水平(第25位)。

GDP增速方面,惠城区2022年增速为2.8%,位居大湾区中间水平(第25位)。与今年GDP反超惠城区的坪山区比较,该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2022年在大湾区其他县区增速基本未达到年初预期目标的情况下,实际增速翻倍(预期目标增长7%、实际增长14%),从而一举以49.34亿元的微弱优势反超惠城区。

2.人均生产总值

2022年,大湾区县区人均GDP约为15.5万元,惠城区约为6.2万元,同比增长6.2%,不仅不到大湾区县区平均水平的一半,也低于全国和广东省平均水平,位居大湾区靠后位置(排名第41)。

惠城区人均GDP较低,一方面是因为生产性人口占比较少,据“七人普”数据,惠城区常住人口中15-59岁占比仅68.33%;而像南山区和坪山区分别高达78%、79.39%,均比惠城区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生产性人口外溢较严重,“住在惠城,工作在仲恺、大亚湾、深圳”是不少人的真实写照,惠城区环境好,生活和交通便利,而仲恺、大亚湾、深圳工作机会多,待遇较好,自然而然形成了职住不平衡的现象。

3.产业结构

惠城区三次产业结构为3.4:29.4:67.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2%、44.0%和46.8%。与南山区、禅城区比较,该两区产业结构与惠城区较为接近,其中禅城区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高达77.8%,占比高且发展质量好,具有很强的中心城区特征。近年来惠城区不断推动工业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与大湾区较发达县区相比,二产增加值占比仍偏低。

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022年,惠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90.54亿元,总量是2019年的近1.5倍,发展迅速;但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新能源行业2022年分别完成产值188.94亿元97.77亿元,比重仅为23.9%和12.4%。10亿以上工业企业仅有9家。产业集中度不高、主导产业不明显,工业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5.农业总产值

2022年,惠城区农业总产值达35.29亿元,同比增长7.7%,高于大湾区县区农业平均产值(31.38亿元),位居大湾区第26位。惠城区农业投入还有待增加,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22年,惠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63.40亿元,位居大湾区中上水平(第17位),高于大湾区平均值(563.65亿元)。惠城区的消费领域在大湾区县区中表现较好,但是与南山区、坪山区等发达地区相比,消费动能未完全释放,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收入不高,2021年惠城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56020元,落后于南山区(90378元)、坪山区(64154元)等,居民消费能力不足。

7.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惠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0.38亿元,同比增长0.8%,工业投资与房地产投资的占比分别为21%和50.4%,房地产投资拖累了整体增速。但纵向看,惠城区2019年到202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可见,惠城区的投资潜力大,且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前景可期。

8.建筑业总产值

2022年惠城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40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0.47亿元,同比增长8.8%。与禅城区、坪山区比较,虽然禅城区GDP是惠城区的2倍多,但是建筑业总产值不到惠城区的1/2。坪山区虽然GDP与惠城区相似,但建筑业总产值仅为惠城区的86.7%。可以看出,惠城区建筑业在大湾区县区中有一定的优势。

机遇与挑战

结合惠城区发展现状,综合分析其优势与劣势,惠城区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惠城区资源禀赋具有“三个优势”:宜居,惠城区人口密度低,生活和发展空间足,全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水质优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宜居城区。宜业,市区商用楼宇资源充足,“1+4”工业园区组团已规划成型,扩容增量有潜力,产业发展空间大。惠城高新园为省级高新区,园区集聚一定规模的高新企业,具备承接广深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条件。宜游,惠城区是享誉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东坡文化重要遗存地,拥有“两江四岸”独特的风貌,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誉。

(二)惠城区产业发展有“四大劣势”:商贸业大而不强,现代服务业占比不高,仍以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工业依然是短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高明区相比,规上工业总产值仅为其1/5,遑论与南山区、禅城区等相比。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布局零散,产业链条不完善,未形成产业集群,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北部三镇土地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二、三产产业基础薄弱,镇域间经济总量最大相差18倍。

(三)惠城区正面临“三大机遇”:协同发展加速推进。继赣深高铁通车后,今年9月惠城区有望又迎来广汕高铁的开通,惠城区正阔步迈向双高铁站,将全面融入深圳、广州“半小时通勤圈”,有望成为粤赣闽物流人流南下西进的枢纽。产业升级势头良好。惠城区近三年工业投资展现强劲增长势头,年平均增长30.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16.7%提升至21%,将迎来产业升级的良机。城市能级稳步提升。惠城区近年来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4.83%提升至28.13%,城市能级正不断跃升,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集聚各方人才,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正当其时。

(四)惠城区要积极应对“两个挑战”:湾区城市间的竞争。随着大湾区不断融合发展,周边县区均有完整的产业集群,而惠城区尚未形成明显的优势产业,企业优惠政策不足,扶持力度较弱,导致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链主企业引不进来。优化营商环境的压力。当前区域间招商引资竞争已近“白热化”已是不争事实,招商引资不再是“拼地价”而是“拼营商环境”也成为共识,与大湾区发达地区相比,惠城区营商环境的便捷性仍有较大差距,潜在的资金、项目、人才等发展要素有被“虹吸”的可能性。

对策建议

惠城区要瞄准标杆,正视差距,立足现实,定好举措,奋起直追,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扬发展空间广阔之长。投入资金完善惠城高新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园区商超、学校、医院、邻里中心等生活配套设施,优化园区生产、生活环境,打造产城融合模式,增强园区竞争力,助力园区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争得一席之地。

(二)补培育主导产业之短。重新审视并布局城区主导产业,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产业风口,设立特色产业园区,将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向上述产业倾斜,有针对性地补链强链延链,发挥集合效应,迅速做大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三)抓创新动能转换之机。加大对引育高新企业的资金奖补,支持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项目总部建设,推进河桥科教新城、利元亨企业类省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广州、深圳等地科技园区、孵化器和创投机构对接,积极承接深圳数字产业、生物医药等产业资源外溢,推动一批新兴前沿技术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惠城,变“深圳研发加惠城转化”为“深圳研发乘惠城转化”,加速形成湾区科技成果转移首选地。

(四)借湾区东部枢纽之利。完善赣深高铁惠州北站周边配套设施,加快惠城南站及其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丰”字交通轴线建设,加快形成“两环十射”快速进出城骨干网络,提升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度,将湾区东部门户枢纽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力。

(五)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坚守生态底线,依托人文优势,打造“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展现“岭东名郡”城市形象,集聚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打造青年友好型社会,落实聚才引才政策,增强人口集聚能力。

(六)供优质营商环境之需。推动优化营商环境“828”方案尽快落地见效,主动向先进地区学习复制经验,主动对接衔接规则机制,推动“湾区通”工程,为企业提供快人一步、胜人一筹的优质营商环境。

(七)尽惠港人文相亲之能。据《南方日报》相关报道,旅居香港的惠州籍乡亲达100多万人,平均每7个香港人中就有1个祖籍惠州。供港水源的上游也在惠城区。惠城区应因势利导打好同宗同源牌,加强与香港人士的人文交流。

(区发展和改革局邓小明、袁丽萍)

原标题:《惠城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