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员工卷入内幕交易案,获利高达412万,背后迁出香港知名零售品牌

原创 成孟琦 财联社

证监会官网的一则内幕交易公告,将曾经香港第一潮牌从创立到退市的30年重新带回公众视野。

香港证监会5月2日公布,已获得法院命令向两名前投行职员曾静怡、郭诗乐颁发临时强制令。两人涉嫌利用I.T私有化消息进行内幕交易,证监会要求法庭禁止二人将价值824.6万港元的资产调离香港,且不得出售他们在香港的物业。

投行员工获利412万并将资产撤离香港

虽然曾静怡、郭诗乐涉嫌内幕交易活动的调查仍在进行中,但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13条,证监会可以利用内幕交易者的相关资产还原受影响的投资交易。

香港证监会指出,曾静怡在某投资银行任职经理期间获得关于I.T私有化的内幕消息,并向郭诗乐分享,其后利用相关内幕消息买卖I.T股份。二人在2020年10月至11月合计买入284万股I.T,同年12月,I.T宣布私有化建议后,二人随即出售此前所购股份,并从中获利约412万港元。

目前,曾静怡、郭诗乐已经离港并逐步将资产撤离,证监会认为资产耗散风险明显,有必要向法院申请冻结令以防止两人进一步将涉嫌非法收益在内的资产调离香港,并在两人日后被裁断应为内幕交易承担法律责任时,确保发出的处罚将能够履行。

涉内幕交易人员为前大摩投行经理?

香港证监会官网未有披露曾静怡曾经在哪家投行工作。参考当年I.T公告和证监会公开资料,当时作为要约人的财务顾问是摩根士丹利,而与曾静怡同名同姓的人士曾在2005年3月至10月任职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的证券交易及期货合约交易代表,牌照号码为ALV319。同时,根据香港证监会记录,2005年后曾静怡就没有在任何机构挂过牌,摩根士丹利成为其唯一有记录的投行工作经历。

而上文中提到的I.T,正是于2005年3月4日在港交所上市,并拥有00999这个特别容易被记住的交易代码,香港知名女星邱淑贞的丈夫沈嘉伟为I.T创办人及控股股东。

2020年12月6日,港交所发布I.T私有化方案公告,根据方案,I.T 获创办人及私募基金CVC联合财团的私有化要约,其他股东持有的非创办人股份将以每股3港元注销,实施该方案总计需要大约13.1亿港元现金。而2020年11月30日停牌前,IT的收市价只有1.94港元,私有化溢价高达55%。私有化计划的财务顾问正是摩根士丹利。

2020年12月7日,恢复买卖后,股价较停牌前上升44.8%,当日收市价为2.81港元。私有化协议安排于2021年4月28日生效,I.T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也自2021年4月30日起撤销。

香港第一潮牌30年沉浮史

香港证监会的一纸通告,再次将曾经的香港第一潮牌从创办、辉煌到退市的30年拉回公众视野。

IT是曾经的香港第一潮牌,创办人为香港知名女星邱淑贞的丈夫沈嘉伟。沈嘉伟在高中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银行柜员,但银行职员中规中矩地生活并不能让沈嘉伟满意。1988年,沈嘉伟利用业余时间在铜锣湾开了一家服装店,售卖当时欧洲流行的马丁靴,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随后,沈嘉伟将他的服装店改名为I.T,即Income Team的缩写,直译为“赚钱的团队”,直白地表达了想赚钱的心思。

改名之后,沈嘉伟的业务越做越大,引入了不少当时流行的日本时装品牌,还将店铺开在香港沙田屯门这些非传统零售区。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也没有影响沈嘉伟的业务扩张,1998年,IT成立了自有品牌5cm,2000年还在铜锣湾连开10家门店。

生意上升期的1999年,相识不久的沈嘉伟与邱淑贞在日本登记结婚。邱淑贞也成为了I.T的活招牌与形象代言人,息影后还经常陪沈嘉伟去欧洲、日本出差,同时,邱淑贞认可的品牌引入香港后往往都会大卖。

2002年,借助邱淑贞的人脉,沈嘉伟邀请了毫无设计经验的张曼玉担任设计师,推出了自有品牌izzue,I.T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2005年,I.T迎来了创始以来的一个高峰,在当年于港交所主板上市。邱淑贞为了助力I.T顺利上市,曾将自己的银行存款也归入公司质押品。沈嘉伟为回馈妻子出钱出力助I.T上市,将公司25%的股份分给了邱淑贞,而凭借这些股份,邱淑贞的身家在I.T股价巅峰时期一度超过20亿港币,2011年IT市值一度达到接近百亿港元,创下上市后股价最高点。

股价高位之后的2012年,也成为I.T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电商潮流的冲击下,传统百货纷纷关店。I.T在潮流裹挟里不可避免地出现营收及利润大幅下降,根据2012年I.T集团中期财报,上半年其纯利润按年下降35.8%,只剩1.1亿港币。随着营收利润不断下跌,I.T股价也不复往日辉煌。2017年,因为开拓内地市场及引入一众流量明星代言曾导致市值短暂攀升,但随后便一路跌到退市前的不足20亿港元。

正如I.T在退市公告中所表示的那样,由于市场环境严峻,受到了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全球旅游市场萎缩的三重夹击,这些因素要求公司重新制定战略,进行更深层次的业务转型和重组,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

不断扩大的亏损成为促成这家潮牌企业退市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IT退市前的最后一份半年报,其2020财年上半年总营业额减少31.9%至27.35亿港元;毛利减少40.2%至14.93亿元港币,毛利率由上一年同期的62.1%降至54.6%;而净亏损扩大至3.37亿港元。

原标题:《投行员工卷入内幕交易案,获利高达412万,背后迁出香港知名零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