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14岁姑娘100米跑11秒63,体育总局专家点赞“未来可期”

资料图。

继4月21日100米跑出11秒63,4月27日,宁波初二女生陈妤颉又在江西婺源举行的中国中学生田径精英赛上跑出了11秒57,获得冠军。

如此惊人的成绩,让在场观众纷纷拍视频发至社交平台,陈妤颉又一次“出圈”了!

记者就此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苑廷刚研究员请教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科医保障等话题,苑廷刚研究员对陈妤颉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前景光明、未来可期,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苑廷刚研究员长期从事国家田径队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多次参与王丽萍、刘翔、张培萌、苏炳添、谢震业、韦永丽、巩立姣、张国伟、王宇、朱亚明和王嘉男等优秀运动员的科技助力工作。

他观看陈妤颉参加浙江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的100米、200米比赛视频之后表示:“她跑得非常协调和积极,向前性较好、脚下趴动技术较好;但步长能力、舒展性待提高,需控制住左右摇摆和前后的摆臂幅度,保持积极向前跑动;其他技术需要更详细地看。”

关于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方面,苑廷刚说:“短跑运动员选材一般不看身高,而是看跑动的专项感觉和专项表现,尤其是神经兴奋、动作技术表现、高频率、跑动姿态的向前性、两髋摆动幅度、动作的舒展性、脚下的脆劲、趴地的积极性等方面都是选材要重点参考的。遗传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是短跑选材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优秀运动员的孩子一般具备优秀的运动遗传基因。”

陈妤颉的父母曾经都是短跑运动员,父亲100米的最好成绩是10秒80,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母亲在浙江省体校时100米的成绩为11秒94,达到国家运动健将标准。这是一个宝贵的遗传优势。

陈妤颉母亲供图。

很多运动都是“天才的运动”,尤其短跑项目,天赋因素特别重要,针对性的科学化训练和参赛也特别重要。

短跑运动员成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作,不可急于求成或拔苗助长。

一些运动员也会大器晚成,比如苏炳添和加特林;有的孩子在年轻时很快就能表现出优异的成绩。天时地利,加上孩子的能力和技术水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自律品格、伤病和状态等,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天赋和发展潜力是所有优秀运动员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孩子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的权利。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在训练方面应该怎样把握训练强度、节奏?

苑廷刚表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在训练方面要注意发展灵敏性、协调性、爆发力、快频率、快节奏、核心控制能力,进而发展最大速度能力和速度耐力,再发展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

短跑训练强度要注意提升内在能量供给的效率,也就是提升ATP-CP供能能力,提升无氧供能能力。要注意提高精密度蛋白质食品的摄入、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的训练后恢复。

训练强度要逐渐提高,达到目标强度后就注意积极休息恢复,训练量不要太多。青少年训练的关键是要质量,要保证正确的技术动作。

节奏内在是神经肌肉系统协同控制的结果,外在是步长能力和步频能力的稳定性表现,还有核心控制和摆臂技术。

短跑运动员的节奏训练和能力提升都很重要,单独提升步长能力或步频能力都很有效,能同步提升步长能力和步频能力更重要,也是短跑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指标。

苑廷刚研究员表示:“短跑训练既要看外在技术动作表现,又要看内在能力提升等决定因素;既要懂专项规律,又要会应用规律,重点是利用规律和因材施教,对孩子成长过程的科学培养很关键,助力其获得真正的成功。”

据悉,宁波市体育局已了解陈妤颉的情况,准备为她成立专门的科医保障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