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 | 竹乐里的中国气质

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竹产量最大的国家,特有的竹文化博大精深,竹乐文化亦是历史悠久。竹是古代“八音”之一,竹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世本》有言“女娲作笙簧”;《列仙传》记载,春秋时萧史善吹箫,能作凤声引凤凰止于其屋;晋代即以“丝竹”为音乐的名称,并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将乐师称为“竹人”……

黄卓 绘

中国竹乐器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种类和质量堪称世界之最,仅笛子类就有许多种,如长达3.1米的巨笛、短至4.6厘米的口笛、仅有一个吹孔的吐良、成对吹奏的云南基诺族的尼贝、根据四川大足石刻上的弯管乐器复原研制的弓笛、同时吹出双音的两头笛,等等。

李白诗云:“笛奏龙吟水,箫呜凤下空。”箫的音色柔和委婉、深沉细腻,相传当年楚汉相争,刘邦的谋士张良手执竹箫上前献计,用箫声和歌声致使虞姬自刎、楚王项羽乌江饮恨身亡,现在亦广泛用于戏曲和音乐生活中,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乐器。箫中名品“玉屏箫”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明、清两代为呈送皇宫之贡品,其采用贵州玉屏所产小水竹,经20多道工序制成,现有100多个品种。

除了笛、箫等大家比较熟悉的竹乐器,还有在彝、苗、哈尼、傣等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巴乌,广西京族特有的乐器独弦琴,深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民喜爱的芦笙,以及葫芦丝、京胡、二弦等众多比较成熟的竹制民族乐器。此外,广大民间星罗棋布着竹筒、小竹哨、竹口琴(口弦)、捣击筒、竹筒琴等各类竹乐器。

在我们祖先的竹乐宝库中,有很多值得关注、研究、继承、开发的乐器。比如排箫。提到排箫,很多人会想到欧美的排箫和排箫名曲《山鹰之歌》,其实,我国古代就有类似排箫。《世本》中记载:“箫,舜所造。其形参差象凰翼,十管,长二尺。”《博雅》中说:“箫,大者二十四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汉唐以来,石刻、壁画及随葬陶俑中常见排箫的形象。湖北曾侯乙墓出土过珍贵的古排箫实物:竹制,十三管,按长短顺序排列,最低音管长22.5厘米,最高音管长5.1厘米。

尺八是中国古代吹管乐,因其长度得名。唐代传入日本,而在中国失传,以致许多人都把尺八视为日本乐器。中国古代又称尺八为“箫管”“竖笛”“中管”。陈旸《乐书》载:“箫管之制六孔旁一孔,加竹膜焉。足黄重一均声,或谓之尺八管,或谓之竖笛,或谓之中管。”

竽则是大家从“滥竽充数”这一成语中知道但未曾见过、听过的古代吹簧乐器,在战国至汉代广泛流行,至宋代失传。我国近年出土的汉代百战陶俑、石刻、画像中多有吹竽的图像。《周礼·春官·笙师》中载:“掌教吹笙竽。”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竽,三十六簧。”另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东汉应劭《风俗通》、三国魏张揖《广雅》等书中都有竽的记载。竽的形制与笙相似但较大,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一件竽的实物,竽头、竽嘴是木制,22根竽管为竹制,分前后两排呈向内弧形排列,插在椭圆形竽斗内,通高78厘米。竽能独奏也能合奏,并在乐队中起到重要作用。《韩非子·解老》中记载:“竽也者,五声之长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

篪是春秋战国时广泛使用的古代吹管乐,《诗经》《楚辞》等文献中均有记载。《尔雅·释乐》郭璞注:“篪,有底之笛也,横吹之。”篪自唐宋以来,民间不传,只用于宫廷雅乐,时至今日,已鲜为人知。曾侯乙墓中也曾出土了两支篪,一支长29厘米,一支长27厘米,竹制,外涂漆并有花纹,两端封闭,设一吹口,五个接音孔,另有一尾翘孔。中央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家宁保生经潜心研究,曾在1992年开创性解决了开管与闭管的有效组合,确定了尾翘孔的功能和定位,重新排列了音孔,使这一世上罕见的两端封闭型的古代吹管乐获得了新生。

当然,许多国家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竹乐器,包括缅甸的“巴德拉琴”、印度尼西亚的“安格隆”、越南的“德朗琴”“格隆布斯”等,可以供我们了解和借鉴。

人们把最美的声音叫做天籁,“籁”字就是竹字头的。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曾写诗赞颂竹笛奏乐的美妙:“柯亭有奇竹,含情复抑扬。妙声发玉指,龙音响凤凰。”竹乐器取材于山林,声音质朴纯真、丰富多样,适合表现自然生活。此外,竹在不同季节、气候与环境下,会有不同的美感与韵致,将其制作为乐器,会产生和而不同的曲调。

总之,繁多的品种、巨大的产量、不高的价格,为竹乐器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用竹子做乐器,其材料具有弹性好、速生、环保等诸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壁薄中空、体积有限、形状单一、容易开裂等弊端,需要努力克服。做乐器的竹子要特别注意选材,在产地、品种、外观、年份等方面都有讲究。

基于我国竹乐丰厚的遗产,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们创建了北京竹乐团。乐团所用30余种乐器全部为竹制,除了各种中国传统的民间乐器,也有我独家发明、亲手制作的多个新型竹乐器。如竹板琴弥补了中国民族乐器没有板状打击乐器的空白;失传千年的古代乐器“相”的回归,解决了民族乐器中缺乏低音的短板;还有用1000多度高温烧制而成、可以发出金属音色的竹炭琴……新创乐器主要为满足组建乐团需求,因为乐团乐器要极其丰富,各类乐器还要具备不同音色和音区。北京竹乐团的竹乐器高中低音齐全,吹打弹拉齐备,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已经超过了钢琴的音域。

北京竹乐团演出现场

另外,竹乐器的演奏曲目没有现成的作品样板,每首曲目都要重新编排。北京竹乐团成立之初,作曲家莫凡和杨一丹为我们写出竹乐六重奏《潇湘竹影》和傣族乐曲《小卜少》,乐团作曲家陈崴创作了《竹翠京城》等一批作品。如今,北京竹乐团的曲目既有中国传统的民间乐曲,也有大家喜闻乐见的世界名曲,还有很多自己原创的新曲。这些曲目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风格和竹文化气质,演奏时配合服装、舞美,带给观众清雅脱俗的美妙体验。

作为一个由高水准专业人士组成的独具特色的乐团,北京竹乐团自2007年组建以来,不仅频频亮相国内众多知名剧场和重要活动,还多次走进泰国、蒙古国、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后,中心副总裁来信盛赞北京竹乐团“绝妙非凡的表演”,认为演出“介绍了中国传统手工制作的竹乐器的精妙和独特的音色,其独创性和精彩表演让观众惊讶和陶醉”。

北京竹乐团的演出活动及一系列研究成果、音乐产品的推出,除了有助于丰富我国的民族音乐,在国内外传播竹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还可以通过乐器和主题音乐传递我国生态环保的绿色理念。以竹代木,既保护了森林,又提高了竹子的利用率,借由音乐赋予竹子新的生命。

竹笋埋在土里的时候是见不到阳光的,但也能感受温暖、体会春风,使劲儿往上拱。我想,我们北京竹乐团的成员就有竹子这种吃得了苦、铆足了劲的韧劲,也有着高洁清瘦的竹子精神。同时,竹是最富生命力的植物,雨后的春笋一天可以长高1.2米。我们坚信,如雨后春笋般节节绽放的中国竹乐,一定会以其独特的中国气质和风韵,为中华音乐的百花园不断谱写新的乐章。

北京竹乐团中秋节目录制

(作者系北京竹乐团创始人,陈璐采访整理,本文首发于《中国文化报》2023年4月25日8版)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