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 | 推进诚信教育,共筑诚信社会

诚 信

诚信

孟子曰:“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古往今来,诚信的力量从来都不容忽视。

诚信的定义及由来

诚信一词最早是分开使用的,“诚”和“信”都是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最早将“诚”与“信”连用的是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他明确提出:“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认为诚信是凝聚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基础。

诚信典故

季布一诺

秦末汉初楚国人季布,楚汉战争中做过项羽的大将,后来归顺西汉高祖刘邦,担任河东太守,一生特别讲信用,只要答应办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从没有失信于人。他以侠义闻名,重守诺言,因此人们常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

曾子烹彘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妻子刚从集市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

诚信的分类

学术诚信

学术诚信就是在学术活动中坚持诚实、公平的基本行为准则。学术诚信主要体现在考试、作业、实验室或研讨会等方面。恰当引用和自由表达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杜绝剽窃和抄袭等行为。

贷款诚信

助学贷款就是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贷款帮助,包括生源地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助学贷款。获得助学贷款后,借款学生一定要按时足额还款,还款情况将被载入到你的个人信用报告, 一定要记得及时还款。

缴费诚信

随着社会征信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或个人的失信行为已成为企业和个人重要的征信记录,从而作为金融机构联合惩戒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金融用户的信用评价、办理贷款、人才招聘、商务合作、评选评优、个人出国、求职、职位升迁等各方面活动。信用报告不仅是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也是信用社会的“通行证”。

生活诚信

诚信是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要求,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是社会存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形成了社会的重要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何做到诚信于人?

(1)不轻易许诺。做承诺时要慎重,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诚实地回答,礼貌地拒绝。

(2)要说到做到。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答应别人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重视自己做过的每一个承诺,即使是一件小事。

(3)坦然地面对,不做作。做真实的人,少说多做,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4)心诚则灵。以一片赤诚之心,必能获得别人的信赖、理解、支持和合作,这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

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诚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请记住:诚信无价!

1

原标题:《诚信教育 | 推进诚信教育,共筑诚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