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沿着“最美家乡河”走出的绿色发展路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赤水市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赤水。

“在巡河中我们通过智慧河长手机APP,实时记录巡河时长与巡河轨迹,发现问题及时拍照上报,同时跟进相关部门整改落实 。”每周定期巡河一次,对于金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镇级河长王春富来说,早已成为习惯,只有自己看过了,心里面才踏实。

河道环境整治好了,如何保持也是关键。在金华街道的组织下,各个社区成立了护河巡查队,每周不定时对河段进行巡查,广泛宣传河道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提升居民环保意识,使“河长制”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近年来,赤水市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如何让赤水河碧水长流,还要在岸上“找答案”。在赤水市碧水清源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正在对出水口进行抽样检查,确保处理后排放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据赤水市污水处理厂生产副总经理喻洪伟介绍,目前污水厂采用的工艺为FO +MBR膜的生产工艺,排放标准为贵州省目前最高要求:一级A标排放标准,出水监测为每两个小时一次的实时监测,监测数据会及时上传省生态环境厅, 以便了解污水厂排放的实时情况。

目前,赤水市建成污水处理厂118座,14个乡镇全部建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收集压缩站,污水处理率达100%,实现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全覆盖。与此同时,为了让赤水河生态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赤水市立足生态效益,兼顾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在官渡镇金宝村水保项目点,村民们正在对红心柚进行修枝。该项目投入资金763万元,通过栽种1000余亩红心柚、柑橘治理水土流失,同时配套建设灌溉管网、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后不仅生态效益明显,更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们项目实施后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通过种植红心蜜柚,去年群众每亩收入3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每亩增收400余元,实现了多赢局面。水保项目实施,有效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官渡镇金宝村党支部书记袁应福说道。

十年如一日的治理与保护,让赤水河成为了水清岸绿的美丽家乡河。这一做法也是地处长江上游地区的赤水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的生动实践。日前,在水利部、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年寻找“最美家乡河”评选中,贵州赤水河(遵义段)是贵州省唯一一条入选河流,沿着这条“最美家乡河”行走,赤水正收获着“生态红利”。

原标题:《赤水|沿着“最美家乡河”走出的绿色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