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撑”基础研究人才,广州这份培养方案透露了什么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

近日,《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印发。其中提到,2024—2028年连续5年,广州每年将投入市财政经费不超过1.8亿元,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体系。

这是广州市率先构建以年龄层次、研究基础、资助额度等多维复合、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启航—续航—领航”阶梯支持体系,为基础研究人才成长护航。同时,广州力图通过市级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基础研究,实现“市、校、院、企”联合共建共治。

梯队体系

基础研究人才全链条接续培养

《方案》致力于阶梯式培育一批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基础研究人才,为此明确了四类举措。

第一类举措,是前瞻创新布局,实施青年博士“启航”计划赋予青年科技人才“第一桶金”,为广州储备一支创新基础青年后备军。2021年以来,广州创造性构建以青年博士为主的基础研究“普惠制”支持模式,迄今已支持2622名青年博士留穗开展基础研究,全市基础研究人才“蓄水池”已初步建成。即将实施的青年博士“启航”计划,将继续支持35岁及以下的青年博士开展5万元/项的自由探索研究,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

第二类举措,是瞄准国家任务,实施优秀博士“续航”计划给予优秀科技人才滚动配套支持,为广州挖掘有发展潜力的基础研究青年人才。该计划主要支持已获得“第一桶金”且成功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的优秀博士,将给予10万元/项的滚动配套支持项目(实施期2年),该计划支持40岁及以下青年人才。目前,在获得启动支持留穗开展基础研究的2622名青年博士中,已涌现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优秀博士超330名。

第三类举措,是新辟高光赛道,实施科技菁英“领航”计划,助力科技菁英晋身国家级人才,为广州培育一批有望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和进入国家、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该计划主要支持已取得一定成绩的科技菁英潜心开展国际前沿和重点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创新性基础研究,支持42岁及以下的科技菁英冲击国家“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项目。

第四类举措,是继续实施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构建多元投入、人才引育、学科发展融合的新模式,激发全社会参与基础研究积极性。2021年,广州在全国首创“市财政经费+共建单位自筹经费”形式的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下阶段,广州将继续拓展共建单位覆盖面,每年市财政投入不超过0.6亿元,以共建单位投入与市财政投入比例不低于10:1为原则(其中每家共建单位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鼓励在基础研究领域有研发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医院和科技型行业龙头(上市)企业等各类单位,结合本单位学科优势和发展需要深入开展基础研究。该计划将赋予共建单位对科研人才培育、基础研究领域方向有更大的自主性。

机制改革

重心从项目转移到人

“《方案》制定的初衷,就是要充分尊重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人才成长客观规律,以阶梯式的项目额度和项目负责人年龄设计,铺就广州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路径。”广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方案》充分对标国家基础研究科研任务。“启航”“续航”“领航”计划的项目承担单位准入条件、项目负责人的申报条件、项目执行的成果绩效,均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挂钩。例如,首创以培育国家基础研究梯队人才为目标的广州特色基础研究资源配置支持导向,在领域方向等方面全面对标国自然基金。“启航”和“续航”项目全部面向广州地区上一年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单位开展征集,“领航”项目全部面向广州地区近5年承担过国家“优青”和“杰青”项目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方案》将全面落实简政放权。项目中的市财政经费均实行“包干制”,赋予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同时,《方案》充分明晰了项目申报条件和验收指标,做到申报条件刚性、验收指标量化——

首先,优化遴选机制从过去的“以方向选项目、项目定人”,改为“以方向选人、以人定项目”;从过去的“项目验收绩效评价机制”改为“关联人才培育成效的验收评价机制”,将重心从项目转移到人,更加聚焦科研人才成长,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青年人才全链条接续培养体系。

其次,“启航”“续航”“领航”计划以“选人不选项目”为原则,充分赋予高校、科研院所等核心人才培育创新主体自主权,结合自身学科发展和人才培育目标,自主开展项目推荐,对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青年学者予以重点支持,

此外,《方案》首创关联人才培育成效的评价机制。在“启航”和“续航”项目,开展结果导向驱动的“五个一”联动式验收模式(即“一篇论文、一项专利、一个项目、一项奖励、一个职称”);面向基础研究科技菁英领航项目,探索开展与国家级人才项目或称号相关联的验收机制。不再另设验收指标、不组织技术专家评审,由组织单位审核后通过验收;对市校院企联合资助项目,充分授予共建单位验收自主权,不作具体验收要求。

■数读

广州市基础研究人才储备培育情况

2021年以来,广州创造性构建以青年博士为主的基础研究“普惠制”支持模式,迄今已支持35岁及以下2622名青年博士留穗开展基础研究,全市基础研究人才“蓄水池”已初步建成。

全国首创“市财政经费+共建单位自筹经费”形式的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目前已投入市财政经费0.44亿元,撬动22家参与共建单位投入超3.23亿元。预计5年(2021—2025)财政投入1.8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13亿元,市财政经费放大效益近8倍。

在参与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的共建单位中,有6家共建单位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或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达21人(杰青5人、优青16人),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实现首次1个学科入选前1%。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1个学科新晋前1‰。

2020—2022年,广州地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3年蝉联全国城市第三,2022年获资助经费突破19亿元;共培育国家“杰青”38人、国家“优青”132人,国家级基础研究人才“生力军”队伍不断壮大。

原标题:《四招“撑”基础研究人才,广州这份培养方案透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