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大卓 新音乐产业观察 收录于合集 #音乐行业对话 45个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赵大卓
“我这是人到中年二次创业。”Kenn Wu打趣说。就在最近,他的公司氧气娱乐第一次签约艺人。
这两年,Kenn Wu先后担任了《说唱新世代》音乐总监、《明日创作计划》音乐总导演,又制作出刘柏辛的《Manta》、易烊千玺的《My Boo》等多首爆款歌曲,逐渐被大众熟知。
实际上,从19岁创办自己的录音棚,2001年创办氧气娱乐(前身为Tiny Box Music)以来,出生于新加坡的Kenn Wu已在音乐行业奋战20多年。除了广为人知的制作人身份,他还做过音乐版权管理、艺人培训、企划等等。作为一名立足亚洲、放眼世界的资深音乐人,Kenn Wu和他的团队创造过不少出色的成绩。
但他大多时候低调从事幕后工作,早先从未想过自己会在中国开展艺人经纪业务。疫情期间,工作节奏慢下来,他开始有更多时间思考行业的出路。看到在急功近利的行业氛围中,那些有才华的年轻音乐人无所适从,他突然有想做点什么的冲动。
Kenn Wu
从《说唱新世代》走出的于贞成为他第一个合作对象。
A
和于贞的“两年之约”
这些年,时不时有音乐人向Kenn Wu毛遂自荐:“你们签不签艺人?”Kenn Wu很诧异:“我从来没有做过艺人经纪,你怎么能确定我能做好?”
Kenn Wu曾在2012年时签约了资深音乐制作人许常德,但他在中国从没签过台前的音乐人。在他眼里,制作人做艺人经纪最成功的是韩国JYP娱乐的老板朴振荣。但自己能做到那种程度吗?
但看到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签约后音乐内容没有被好好经营,或者被当作摇钱树,只是消耗他们去支撑公司运营成本。Kenn Wu开始跟团队商量,是不是可以先做一两个艺人,去好好地栽培经营。虽然投资新人的唱片不见得是一件高回报的事情,但他相信,只要能把每个艺人经营到极致,这其中依然蕴藏着商机。
刚好,他和于贞的“两年之约”也到了该履行的时候。
《说唱新世代》中,于贞的《她和她和她》以鲜明的女性视角,引起了广大听众的强烈共情,节目后歌曲在B站播放量飙升至数百万,话题热度也突破千万。于贞的表现也给Kenn Wu留下深刻的印象。
于贞在《说唱新世代》演唱《放肆爱》
但Kenn Wu也着实“坑”了于贞一回。节目第六期的舞台,于贞本来想唱《粒子们》,Kenn Wu则建议她改唱《放肆爱》。结果在现场投票环节,于贞惨遭淘汰,好在又获得了参加突围赛的资格。
Kenn Wu说自己心里是有歉意的,不过这是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歌曲顺序。如今,《放肆爱》成了于贞巡演时全场合唱的金曲,似乎验证了Kenn Wu超前的眼光。
节目结束后,Kenn Wu跟于贞开玩笑说,有机会两年后我们来一起合作。两年过去,两人都觉得沟通起来更顺了,Kenn Wu对她的音乐、她的歌路、她的演唱都有了更成熟的想法。于贞也自然而然成了氧气娱乐的第一位签约艺人。
于贞
Kenn Wu调侃这是自己“二次创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他想试试能不能帮音乐人成功做一些好内容,摸索出新的经营模式。
“在国内大家好像都在忙着签艺人,但很多时候并没有好好经营。这个行业其实没有多复杂,更像是在倒买倒卖。我跟一些老板聊天,很多人并不管过程。但我们的音乐行业好像不是这样子,应该是反的,过程很重要。”Kenn Wu说。
B
“音乐应该是高门槛的行业”
从19岁在新加坡创办自己的录音棚起,Kenn Wu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并逐步打造了氧气娱乐这一品牌。
“我并不是音乐专业出身,我的音乐知识都是凭热爱自学来的。但我知道要把琴练好,业务要过硬。”Kenn Wu说,“我从来都觉得音乐本来就应该是个高门槛、高标准的行业。”
2009年元宵节,Kenn Wu从新加坡来到北京,当时手头刚好有几个项目要做,他也没想到自己自此常驻北京,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这里。
初来中国,Kenn Wu深刻感受到中国娱乐业的突飞猛进。“我来这边不到一年就有人打电话给我,问我要不要帮成龙制作歌曲。我要在新加坡,100年恐怕都没有办法接触到那么头部的艺人。”
Kenn Wu
不久后,他又为张学友创作了动画电影《神笔马良》主题曲《童真年代》。自此,他在中国的工作邀约越来越多。
他真正被公众熟知,还是通过综艺舞台。在《说唱新世代》的舞台上,Kenn Wu为选手们制作出了《她和她和她》等不少出圈的作品。但他也因为较真,成了节目组公认“难搞”的音乐负责人。
譬如,节目中“汽油队”把Beyond的作品《AMANI》与说唱结合,完成了作品《We We》,以全新方式延续了原曲“和平与爱”的主题,惊艳了全场。但其实节目组最开始青睐的是改编《海阔天空》,因为觉得这首歌曲大众更熟悉。“《海阔天空》已经被翻唱得太多了,不如玩一点稍微不一样的。”Kenn Wu没少为了追求“不一样”的感觉和节目组博弈。
《明日创作计划》延续了“明日系列”流程和标准,但Kenn Wu依然想在快节奏的节目流程中寻找新的花样。他经常跟节目组说的就是“你们可以换一个思维方式”。
Kenn Wu
综艺之外,Kenn Wu则以制作人的身份延续着自己对音乐独到的理解。从刘柏辛的《Manta》、易烊千玺的《My Boo》、汪峰的《没有人在乎》,他一直希望能在市场导向之外,寻找到艺人最特别的一面,哪怕有些许冒险。
在团队伙伴眼中,Kenn Wu是个对音乐品质有执念的人。有时候作品明明已经完成,Kenn Wu可能还会加班钻进录音棚,修改自己觉得不满意的细节。
C
寻找艺人的“原生”状态
转型做艺人经纪,Kenn Wu依然从自己最擅长的内容入手。
在他看来,经纪公司就是服务公司,最有价值的资源其实在艺人身上。经纪公司最重要的是,不被短期的经济利益蒙蔽双眼,帮助艺人开发潜在的创造力。归根到底,还是要打造“不一样”的作品。
这一点在他当制作人就已显现出来。工作时,Kenn Wu相当一部分精力在于和艺人沟通,寻找他们的特质。“我的工作是一直在引导,因为大部分成熟的艺人其实他们的审美都非常好,他们经历了很多,他们都知道什么音乐是厉害的。但怎么帮他们找到让自己发光的一面?”
刘柏辛的第一张专辑《2029》是Kenn Wu制作的。筹备第二张专辑时,Kenn Wu一定要求刘柏辛自己来做,并鼓励她自己参与编曲,做自己的音乐。“哪怕你不能完全自己操作,至少demo你要来自己完成,总之一定要有你自己的东西在,我来帮你达到更好。”在不考虑市场的情况下,奇怪的创意和想法一个个冒出来,于是有了大爆的歌曲《Manta》。
当下中国的流行音乐,借鉴了很多欧美的元素。但在Kenn Wu眼里,“你从国外买一堆东西回来料理,不一定合每个人的胃口,得有自己的处理。”总之,还是要找到独有的表达方式。
为INTO1制作《万里》时,Kenn Wu没有单纯添加中式乐器去做传统的“中国风”,而是通过把控旋律走向和调配各种乐器的排列组合,在不同文化元素的碰撞间,营造出中国风般恢弘大气的氛围。同时,他让团员们把固有录音模式彻底忘了,重新发掘自己声音中最有特质的部分。
到筹备于贞的新作时,Kenn Wu把一套方法论提炼为寻找艺人的“原生”状态,这是他从《明日创作计划》学到的新词。“原生”是每个人的根,是他区别于其他人的本质。
“我现在鼓励这些艺人去超越自己,你要做的创意全世界都很多人做过了,你怎么去自我突破,去做自己没做过的东西?”Kenn Wu说。
从《说唱新世代》以来,于贞尝试了多种曲风,走得很快。现在,Kenn Wu希望她能放慢脚步,找回自己最初做音乐的感觉。
于贞
Kenn Wu相信,特别的音乐一定有自己的市场,他希望通过作品把自己的音乐价值观延续下去。“可能我们也没能力改变整个行业,但也许能改变一部分人的职业生涯呢?”他说。
- 全文完 -
长期征稿,稿费业内高水平
感兴趣的朋友请把稿件发到邮箱
rechords@163.com
原标题:《签约于贞,Kenn Wu和氧气娱乐的“二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