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科研 | 《新民周刊》对话市一临床研究院王宏林教授: 好研究如何变成好产品?

转化医学对多数人来说

可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但对于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者而言,

转化医学是沟通两者的桥梁,

旨在将研究理念准确、

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应用,

最终为患者服务。

近日,《新民周刊》对话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临床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主任王宏林教授,

寻找了首个由我国本土原始创新、

从头开发、获得NMPA临床试验许可的

银屑病治疗候选药物CKBA软膏,

历时近20年从研究成果

到真正产品的故事。

白癜风是慢性的顽固性皮肤病,由皮肤的黑素细胞功能消失引起,发病机制复杂,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经卫生部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3000万例白癜风患者,63.4%的患者是年龄小于20岁的青少年,其中仅有11.7%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到目前为止,人类仍然没有发现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物。

另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一旦患病,终身受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外用治疗药物多数含有糖皮质激素,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使用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与耐药性,其他外用药物,存在起效慢、疗效弱、病情控制不佳等问题,同样让上千万患者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针对银屑病和白癜风患者的困扰,王宏林教授研究了20年,取得了原创性科研成果后,实现院企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银屑病、白癜风一类新药已经完成I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II期临床试验,最快有望于2-3年上市。

“20年前,我们从中药乳香中提取出了活性成分AKBA,这是一种治疗风湿性疾病很有效果的成分,许多人知道它的价值,却没有掌握大规模生产的方法。自2011年始,我们和企业合作,用了3年的时间,攻克了原料药AKBA提纯分离的技术难关,产量大幅提升后,AKBA从每毫克700元的价格降到了2元,使其具备了批量生产的先决条件,后经修饰筛选,我们得到新化合物实体CKBA——C,就是China,这是我们中国人从头创新,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创新候选药物分子。”王宏林告诉《新民周刊》。

将科学研究转化为产品的过程要经历许多困难:资金、技术,临床试验失败等,“一个药品要上市,需要证明该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从2015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进行临床前研究,通过动物模型试验等验证安全性、药效学等数据,光资料就写了整整6个行李箱。”王宏林说道。

2019年,王宏林团队CKBA软膏外用治疗轻到中度银屑病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许可,成为首个由我国本土原始创新、从头开发、获得NMPA临床试验许可的银屑病治疗候选药物。在II期临床试验过程中,王宏林团队意外发现CKBA在改善白癜风皮肤黑素脱失症状上也有良好的效果,有望拓展白癜风为第二适应症。“因为白癜风在我国尚未有创新药面世,如果II期临床顺利通过,按照国家政策可优先进行审评、上市,造福千万白癜风患者。”

20年磨一剑,王宏林感慨万千。过去,许多研究都停留在论文阶段,没有形成应用型的成果,甚至还有国人的研究发表后,被国外医药公司拿去进一步研发成产品的情况,后期所获得的利益和研究者毫无关系,对于研究者本人和国家都是损失。“一方面是研究者不重视转化,另一方面则是产业端和学术端没有很好的连接起来。最近几年,国家特别鼓励创新,鼓励转化,我们在科研能力和平台打造上都已经能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媲美,在科研人才储备上更是优于国外。”正如王宏林所言,数据显示,我国自2008年起实施“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至今已收获60多个获批的一类新药,上海约占三分之一。

2020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成立了市级医院临床研究促进发展中心。作为一个大型平台,“临促中心”根据“促进、服务、协调”的总体定位,一头对内整合资源,支持市级医院的转型发展;一头对接相关的生产企业,打通企业新产品在医院内快速验证和应用渠道,助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进入这条赛道,主动对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前沿进展和新突破。在王宏林团队的研究之外,市一医院还有众多转化相关课题在研。预计“十四五”期间,医院的临床研究型病床数将达到至少200张。围绕着重大疾病临床价值导向,更多科研人员与临床专家开展联合攻关下产生的成果,将为我国原创新药的开发贡献市一力量。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2022.11.14《新民周刊》

记者/周洁

原标题:《第一科研 | 《新民周刊》对话市一临床研究院王宏林教授: 好研究如何变成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