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视角看昌黎】雨中水岩寺

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雨中水岩寺

(一)

春雨绵绵中,几位外地文友来访,去了碣石山,返回的路上,顺便去了水岩寺。朋友说,可惜大雨。我说,游水岩寺嘛,正应了一个“水”字,也是与天契合。

想来,我是和水岩寺有缘分的,虽不在现实生活中,起码也在骨子里。近一段时间以来,内心深处总有一些排解不了的游离,便一次次去水岩寺,或开车,或坐一趟两块钱的小公交车,很是方便。其实,去水岩寺不是为拜佛还愿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只是爱这里的一方山水,一份宁静,一份坦然淡定。说来奇怪,我十分喜欢闻那一股袅袅香火的味道,坐在藏经楼前面的台阶上,或依靠着白色的石栏杆,耳听梵音暮鼓,就会暂时忘记内心的烦恼,暂时忘记现实之中的一切纠葛。即便是离开以后一切依旧,但起码内心得到了片刻的安宁,片刻的小憩。

水岩寺,位于古城北隅碣石山景区的宝峰台上,又名“宝峰寺”。它背靠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东依一座海拔241米的山峰,其峰挺拔峭秀,怪岩耸立,酷似香炉,得名“小香山”;西连一道通往仙台顶西部峭壁的岭,坡岭顶部山势如冠,名“纱帽山”;峰台与小香山之间有一道山涧,直通仙台顶东部绝壁高处的龙潭洞,每到夏秋两季,莺鸣蝶舞,涧流潺潺,山环水抱,景色幽雅清秀。

水岩寺就是以依水傍岩而得名的。水岩寺是碣石山中的千年古刹,寺中的断碑残碣曾有“唐贞观元年重修”字样,所以,始建年代可追溯到唐朝以前的隋朝和南北朝时期。寺院殿前石栏之中,在辽代保宁元年曾立有两柱呈八角菱形的经幢,上镌唐开元灌顶国师不空奉诏译,由此可知在古城建在碣石山麓之初,水岩寺就已成为距离县城最近的佛门重地。到明朝隆庆元年,蒙古骑兵攻入界岭口,围攻古城不克,一气之下放火把水岩寺烧毁一空。明朝万历二年,一个名叫“真山”的“大比丘”,到处募化,历经多年,将水岩寺又复建一新,才使之保留下来。

据史料记载:原有的水岩寺筑在宝峰台的石砌坝台之上,有石阶通往山门。其后有一古井,井水甘甜清爽,井石有石阶通往又一级平台,其上曾筑有千佛殿,千佛殿内塑有十八罗汉佛像。西跨院为清朝后期设立的香山书院,书院前建有山神庙。东跨院较大,有正殿5间,内祀一尊笑颜可掬的大肚弥勒佛铜像;其南建有供香客休憩的客厅等;客厅前筑有一个亭台,名“得月亭”,立足其上可尽览碣石门内外的秀丽风光。

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岩寺复建工程竣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应邀为新修的水岩寺题写了匾额。时隔7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特来水岩寺察视,并多次主持水岩寺法事活动。现在,水岩寺已交由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主持大法师存海,举大兴土木之势,扩大了水岩寺的规模,翻建楼阁殿堂,重塑菩萨金身。如今的水岩寺,整日香火兴旺,晨钟暮鼓不绝于耳,各种法事庙会连绵不断,已经成为京东地区最有影响的佛教活动场所。

实际上,这里最怡人的还是水岩寺一带的绝色风景,这一带峰峦环绕,景色秀美,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桃杏如火,樱花似雪,梨枝泛银,各种野花开得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伴着淙淙泉水,游览古寺,畅话春意,颇令人赏心悦目,历来为游春胜地。此景在清朝同治年间重修的县志中被列入古碣石十景,名“水岩春晓”。古人有诗赞道:“晓日瞳瞳雨乍晴,山光悦性鸟争鸣。春风吹放花千树,惹得游人尽出城。”

前几日,存海大法师欲在寺中辟一小院儿,为作家和书画界朋友留一方活动场所,我当然赞成。便几经勘察,在水岩寺西跨院得月亭旁选得三间大大的禅室,设置了文房四宝等一应家什用具。待得来年,一帮文人雅士当可入住其中,接受四季风光和暮鼓梵音的熏陶了。

(二)

今年春天,虽然节气来得晚,进了五月还是寒意袭人,但春雨频频,花事如约。先是杏花,再是梨花,再是桃花,再是苹果花,再是衬托漫山遍野的各式野花,熙熙攘攘,撩拨得游人的一颗心像天空翱翔的风筝一样,飘逸而陶醉。

那天,霏霏细雨中,风景管理区院内的几株槐树竟然也开花了,我们刚刚下车的时候,竟让一阵淡雅的清香撞了个满怀,这让我很感觉意外。我记得前几天开车路过海边的时候,还为那里的槐树没有绿意而着急呢,想不到相隔不足十几里,季节竟然相差这么大。由此我想到,在某一些环节上,人是很傻的一种动物,我们总是愿意将自己的主观意志或有意或无意地强加到大自然的头上,并且也把这样的意念强加到人与人的相处中,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情。比方这里的百花,你着急不着急,你愿意不愿意,你欣赏不欣赏,你关注不关注,它们该开的时候准要开,不该开的时候就不开。我想,在它们柔弱纯净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个随着季节的约定而来而去的坚定的意志,任谁也不会改变它。

前几天看到六世喇嘛仓央嘉措一首题为《见与不见》诗歌,感觉很好: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虽然是表达爱情的,但具有很宽泛的普遍意义。如果人们真的能够想到这一层,对自然少了一些要求回报渴望得到的功利心,就会少了多少烦恼和愁绪呀。

就像今天的细雨,其实与我们的登山没有任何关系,它们本来是为碣石山的松林准备的,是为山坡的绿草准备的,是为水岩寺的青砖红瓦准备的,是为刚刚开放的槐花准备的,如果我们随了它而去,伴了它而行,将它看做是我们人生某一个过程当中精彩的一个章节,我们的心情就没有了任何的芥蒂,就会任由温情的雨丝在我们的内心柔柔的洗涤,将其中一个“念”字冲刷的干干净净。

那么我呢?我是为谁准备的?谁又是为我准备的?很多时候,这样的怪念头在我的心里越来越强烈,我总是渴望在冥冥中有一个答案,有一个结果,将这些答案结果很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明白我走过的每一步会是谁陪伴着我,或者说我前方的每一个驿站该是一处怎样的美丽风景等待着我。当然,这样的答案是不可能有的,即便是你站在了佛祖面前,他也不可能将这样的答案告诉你。何况我明白,佛祖不语,便洞察天下;如语,便等同我这样的凡夫俗子了。但我坚信,不论是人还是风景,必是存在了这样的等待,只不过,有的人能够找寻得到,有的人找到了而对方不知,有的人即便是穷尽了一生的努力,总是与这样的人和风景擦肩而过,使其在孤独中寻觅一生。

记得一句歌词:我在菩萨前许下诺言,让幸福洒满你身边……是啊,今天佛主就在我的身边,菩萨就在我的身边,伴着霏霏细雨,我同样许下一个心愿,不论是找到或是找不到,不论是找到了对方明白不明白,不论是依旧的没有找到还是在苦苦的寻找,我真诚地祝福所有的人:永远幸福。

(三)

我去过全国很多地方。每游览一处,总是关注那里的寺庙,但从来不烧香,不拜佛。有一次去云南陈圆圆曾经求过签的岩泉禅寺,着实被那里的导游误导得来到一位“高僧”面前,“高僧”先将好大一串佛珠套在我的脖子上,然后按着我的脑袋问:你愿意保佑你的家人、朋友一生平安健康吗?我回答是当然。“高僧”说,舍得舍得,舍一套高香吧。我问多少钱,回答是一千九百九十九,惊得我直冒冷汗。类似的情况在承德也被人劝说“舍得”了一次。但每一次“舍得”,都让我心生厌烦。而且对那里的风景那里的人都产生了一种不恭敬。

在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吝啬鬼,“舍”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我宁愿对失学儿童舍,对灾区同胞舍,对街上的乞丐舍。这样说,并不是对佛陀有什么不尊敬的地方,你进了寺庙,舍了再多,只能是那些该得的人得了,具体到佛菩萨很可能一分不得。如果是这样,佛对我这样的态度也会原谅的。我总是觉得,虔诚和爱一样,是深入灵魂的东西,不挂在嘴上,不流于形式,不虚情假意,不借机骗钱。如此说,不知道菩萨是否同意。

我就喜欢水岩寺,真正的一方净土,这里拒绝了世俗,拒绝了嘈杂,缭绕的香火,绵长的佛乐,低沉的暮鼓,仿佛能够穿透历史的厚壁,由远古到现在,由昨天到今天,再到明天,再到永远。你到寺中,仿佛进入了一截历史的横断面一般,被一种巨大的佛教文化气息笼罩着,让你的灵魂轻盈如一缕香烟。

今天的水岩寺因了雨则更显庄严肃穆。世俗的尘埃被细雨洗涤了,心灵的尘埃被梵音洗涤了,自然的景色被春风洗涤了,凸显了自然、佛家、游人之间的融洽与和谐。这样的情景是我最愿意看到的,在人生的纠缠中,很多事情让我们的心神倍感疲惫和无奈,总渴望握住一双手,或者是看到一双鼓励的眼睛,或者是听到一句安慰的话语,但又总是不能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里,才能够涤净心里的污浊之气,还灵魂一方亮丽的天空。

在这里,自然才绝对不在乎你的“舍”与“得”呢。其实,在我看来,“舍”的本身就藏有了很大的功利性,就是为了最后的“得”而来的,这样的把戏,充满了中国传统狡诈的人生圆通处事哲学。我倒宁愿我们的心灵在面对一切能够面对的事物时,多讲究舍,而忽略得。当然,这样说不免会沾染了虚伪的嫌疑,但这却是我在经历了心灵的大痛苦大磨难之后才得出的一点心得,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幸福,而少一点痛苦忧伤。

水岩寺,你给予了我太多太多,而我真的不能够回报你什么。那么,我就只能将我的感悟留在你的山水之间,给每一位能够走近你的人些许的觉悟和祝福。(肖沛昀)

文图:100个视角看昌黎编委会

原标题:《【100个视角看昌黎】雨中水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