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无讼社区”“无讼村屯”创建,是人民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构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格局的重要方式。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法院《“无讼社区”“无讼村屯”创建工作方案》要求,白城中院党组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全市统筹一体推进,不断加强对下指导。各基层法院紧密结合实际,积极采取措施扎实推进“无讼社区”“无讼村屯”创建。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推出白城法院创建“无讼社区”“无讼村屯”系列报道。本期我们走进洮南市福顺镇——榆树“无诉村”。
榆树村地处吉林省城市福顺镇,与德胜村、袁家村等相邻,附近有昂岱山、洮南双塔和莲花图庙等旅游景点,是洮南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辖区内共有居民130户、常住人口450人,村民多种植辣椒、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由于其地缘位置具有典型性,且仅于2019年与2020年各发生一起诉讼案件,都为民间借贷案件,并都以调解的方式结案,群众基础较好。经洮南市人民法院研究决定,将其作为首批“无诉村屯”示范点创建。
自挂牌成立示范点以来,福顺法庭积极发挥基层法院的主体作用,持续和创新“枫桥经验”,坚持府院联动。工作中力争当地镇党委政府支持,坚持以“基层问题化解在基层”的理念引导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设立了驻村法官工作室,法官深入最基层,“面对面”帮助群众,“心贴心”为群众解决困难,“实打实”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排除矛盾纠纷,就地调解,收集村情民意,服务新农村建设。福顺法庭实地考察,结合以往工作经验,选派熟悉民情、社情、乡情的法官入村屯开展创建工作。村屯的驻村法官,负责指导和参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同时在社区、村屯公开栏上长期公示方便群众联系;聘任社区、村屯调解员,选派法官对村屯调解员进行调解业务培训,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普法宣传,通过法律咨询、以案释法、开设法律宣传栏、配送法律书籍等形式,多渠道扩展群众的法律知识。通过不懈的努力,以福顺法庭为主导,村屯政法委员为辅助,各司法所、派出所及当地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协调、齐抓共管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2019年以来,福顺法庭坚持多元化解、多方参与、多重调解相结合的工作理念,持续细化“无讼村屯”建设工作:
一是依托“法官进网格进村屯”,搭建“1+1+N ”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多措并举,激发村镇负责人、网格法官的领导模范作用,凝心聚力,将“无讼村屯”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依托“法官进网格进村屯”,搭建“1+1+N ”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法官进网格12次。
二是借助“诉前调解”平台,设立专人专员办专人专事,平台调解员为各乡镇司法所等行政部门负责人,公开公示各调解员擅长的调解方向,让群众自由分配时间,做到“少跑一次”,将“无讼村屯”建设工作抓在细处。借助“诉前调解”平台,设立专人专员办专人专事,进行诉前调解180次,调解率达到83.4%,尤其是家事纠纷案件诉前调解率高达95.7%。
三是积极推进“巡回审判”与“普法宣传”等工作,开展“普法进学校”、“送法进家门”等系列活动,与当地学校、妇联创建青少年普法大讲堂、妇女儿童法律宣讲会。切实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使“无讼村屯”工作为百姓谋福祉。积极推进“巡回审判”与“普法宣传”等工作,开展“普法进学校”“送法进家门”等系列活动,开展巡回审判13次,普法宣传11次,进行新闻报道10次,为当地学校等部门提供司法建议2次。对于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及时记录总结,并且设立工作台账,为今后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提供借鉴,将“无讼村屯”建设工作落在实处。
四是创建问题回访与开展总结会议,在为群众定分止争后,定期开展回访工作,听百姓心声,暖百姓心窝。福顺法庭与各村镇负责人、政府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总结会议,对于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及时记录总结,并且设立工作台账,为今后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提供借鉴,将“无讼村屯”建设工作督在痛处。福顺法庭始终坚持便民原则,对于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做到将“法庭搬到家门口,将温暖送进心坎里”。2022年5月,原告李某与被告席某两人产生债务纠纷,福顺法庭法官得知被告席某患有严重疾病刚刚做完手术行动不便的情况后,决定在被告家里进行巡回审判。庭审前,法官主动关心被告席某身体情况,了解家庭现有实际困难。经过法官与双方当事人耐心沟通、调解,最终原、被告握手言和。庭审后法官积极联系当地村委会对于席某的情况施以援手,帮助改善其家庭经济状况。
自开展“无诉村屯”创建活动以来,福顺法庭及洮南法院全体干警广泛参与,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各项工作,多方联动配合,使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2019——2022年以来,洮南法院在“无诉村屯”成功化解矛盾纠纷案件多达500余件,且全部以调解方式结案,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段化解,坚持以法治推动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白城法院创建“无讼社区” “无讼村屯”之——福顺镇榆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