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爆破”惹众怒!属于网络暴力,涉嫌违法犯罪…

近日,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一名刘姓历史老师上网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

据刘老师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刘老师在上网课时,直播间被人故意播放刺耳音乐,有捣乱者恶意威胁,种种话语不堪入耳。

在网上,入侵网课捣乱的行为被称之为“网课爆破”或“网课入侵”。网课参与者泄露网课会议号和密码,随后捣乱者有组织地“入侵”在线课堂,通过强行霸屏、骚扰信息刷屏,乃至辱骂师生、播放不雅视频等极端方式,恶意扰乱教学秩序。“入侵者”被称为“爆破手”。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1月3日至4日,记者实测发现,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网课爆破手”,仍在不少社交平台发布小广告,并通过组建社交群组接单,还有自称初中生的“爆破手”表示不收费,只为好玩。

有“网课爆破手”告诉记者,3元就能“爆破”,只需提供网课会议号。他们可以开麦骂人、当堂播放低俗视频、在公屏涂鸦等。同日,记者添加到“爆破”群联系人。其中一名“网课爆破手”直接表示价格好商量,主要是“图个乐”,价格便宜就“捣捣乱”。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①对于学生针对上课教师的行为,学校和有关部门要教育学生,无论自己还是请人破坏网课秩序对教师进行辱骂,都是涉嫌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②“反对网课”组织行为,则是利用部分学生以及家长对上网课的不满意,对网课进行“爆破”“这种情绪是需要引起社会和教育系统关注的”。

罗翔谈“网课爆破”

11月4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发布视频称,“这种行为真的让人感到非常非常愤怒,因为同为教育工作者,我时常能够把自己带入进去。我在想,如果我面临类似的情境,会如何作为?”

罗翔表示,对于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教学秩序,现行法律提供了许多规制之道,无论是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刑法,都有相应的惩治措施。尤其是对公然侮辱他人,现行法律第246条就规定了侮辱罪,以暴力方法或其他手段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最高可以判处3年有期徒刑。

“虽然这个罪一般来说是亲告罪,不告不理,但是如果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那就可以变成公诉案件。”罗翔称,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公然侮辱他人,导致他人死亡或者导致他人自杀,通常都可以理解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从而变成公诉案件。

罗翔介绍,最近几年,网络侮辱诽谤的现象越来越猖獗,所以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一个条款,即如果在亲告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搜集证据存在困难的时候,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相应的证据,来加大对侮辱诽谤罪的打击力度。

多个网络会议平台已有应对措施

“网课爆破”已引起社交平台及网警们的关注。深圳网警曾在9月发声并转发《共同指南!在线课堂“防破”指南》(点击文字了解详情)

据红星新闻梳理发现,针对“网课爆破”,多个网络会议平台已有相关应对措施。9月6日,腾讯会议称提供了多种会前、会中、会后的权限设置方式,以保障在线课堂安全性和老师的教学需要。

11月2日,针对“新郑三中老师上网课后去世”一事,网课平台“钉钉”客服回应媒体称,“已有相关人员进行核实,会积极配合警方协查。针对(陌生人进直播间)这种情况确有发生,为避免这种情况,可通过设置‘仅主持人可邀请成员’,限制参会学生把会议号分享给陌生人。”

11月4日,记者测试了腾讯会议、钉钉和飞书等几款常见的会议软件,看其在会前、会中、会后对网课入侵者的预防和制止性措施。

中青评论发文称:当代社会,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网上,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越应重视网络空间的文明与秩序,而不能觉得事情发生在网上就不必当真。“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能仅用来约束个别行为,而应该成为当代社会的基本准则,深入到每个互联网用户心里,贯彻到每一项互联网活动之中。

“网课爆破”涉嫌多项违法犯罪!

记者卧底“网课入侵群”,触目惊心

为解析“网课爆破”成因和危害,探寻整治之道,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我们正上着课,突然有人大喊‘老师我要上厕所’,然后一阵尖锐的警笛声响起,屏幕上跳出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个男生直接开始骂人,骂得特别难听。老师没法一下子把他们全踢出去,最后只好提前结束了网课。”这是上海大学生小夏今年9月的一次网课经历。

类似的情况,已屡见不鲜。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新学期开学以来,“网课爆破”事件频发。在一些网络平台,有不少声称专业“爆破”的博主发布视频称,各大网络会议室、在线办公平台皆可“爆破”。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网课爆破”不仅扰乱了网络平台的公共秩序,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实际伤害,已经不单单是搞黄一堂课这么简单了,如果是“黑客”破解网络课堂账号密码组织捣乱者进入,或捣乱者辱骂他人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当下,对“网课爆破”乱象亟待整治、精准打击。

|▶ “网课爆破”事件频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记者看到,在有关刘老师的网课录屏中,刘老师正在讲课,突然插入一段音乐,屏幕上出现一个白色面板,账号反复加入网络课程,不断播放吵闹音乐,并对刘老师爆粗口、说脏话。

事实上,当下针对网课的黑客入侵、“爆破”并非个例。

今年9月6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上网课时就遭他人恶意闯入,有人开麦放歌,甚至在公屏刷屏“老师我喜欢你”。老师几番叫停无果,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广东深圳高中生小薇也是“网课爆破”的受害者。据她回忆,前不久的一次网课,突然有捣乱者冲出来怪叫,紧接着网络教室一下多出十几个人,一直吵闹,放视频把老师的屏幕挤掉,不断刷屏,语言极为粗俗。

“在一些熟悉网络文化的年轻人看来,这可能不算什么严重的事,把捣乱者及时踢出网络教室就可以了。可是对一些年纪偏大或者不熟悉网络操作的教师而言,这场景就会比较尴尬。”北京西城某学校初中部宋老师对记者说,老师被莫名羞辱,在全班学生面前手忙脚乱,对其自尊心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虽然这次河南新郑的老师不幸猝死和‘网课爆破’之间的关系还有待确认,但换位思考,她面对‘网课爆破’时的无奈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宋老师说。

|▶ 爆破成因较为复杂,有学生请人来捣乱

进入网络课堂、会议室需要账号、密码,这些捣乱者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记者调查了解到,账号、密码的来源,有的是黑客破解,他们组成社交群组,交流侵入网课的信息和技术;更多的则是学生将相关信息外泄,“引狼入室”。

家住天津的小王有一个刚上初三的弟弟,今年9月初开始,弟弟的网课频遭“爆破”,小王深入观察后发现,弟弟居然是“网课爆破”的参与者。

小王回忆说,一次弟弟在网上上数学课,课堂上突然传来很大的音乐声,满屏的“滚”字,老师不堪其扰最终关闭了课堂。看到弟弟有些幸灾乐祸,她留了个心眼,发现弟弟加入了“网课入侵”群。

“弟弟是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认识了这个群的成员,弟弟不想上课,于是发了自己网课的会议号和时间,还加入了‘爆破群’。为了扩充‘爆破手’,这个群长期招人,为了防‘内鬼’,申请加群还要先联系审核员。”小王说。

针对“网课入侵”的恶行,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取防范措施,除了要求老师及时更换网络会议号和开启等候室、要求学生实名进入会议并开启摄像头等预防手段,有的学校也在通过更换线上教学平台、直播课转录播课、聊天群内授课等方式防范“网课入侵”。

但很多时候效果并不明显。

“如果是技术问题,反而是好解决的。这些视频会议平台会有防密码枚举‘爆破’的风控,问题在于有知情人把视频会议时间、会议号发给所谓的‘接单团队’。”一位网络安全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网课爆破”的成因较为复杂,有些是学生反感上网课,自己或者邀请“爆破手”来捣乱,实现把网课搞黄的目的;也有些是学生之间有矛盾,通过这种方式公开报复;还有些就是纯粹的恶作剧。

那么,“网课爆破”是否属于网络暴力呢?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说,网络暴力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会对某一个人的合法权利造成非常现实和直接的危害。由此可见,“网课爆破”就是一种网络暴力。

|▶ 群里分享爆破战果,成员未成年人居多

为深入了解“网课爆破”的运作手法,记者近日加入了一个有178人的“网课入侵”群看到,群成员以“00后”居多,男性占比超七成,群公告显示“本群会定时清理不活跃成员”。记者进群后的3分钟内,群里就连续更新了5条网络会议号,传来了两条“爆破成功”的消息。

从早到晚,群里的消息一直未断,不是上传网络会议号、班级号,就是用图片或视频分享自己的“战果”,讨论下一场入侵应该用什么昵称、耍什么把戏,以及怎么捉弄老师与同学。

在针对一节初三语文课的“爆破行动”中,共有16人参加。进入网络课堂时,老师正在上课,“爆破手”们急不可耐地展开了破坏——

拿蓝色画笔刷满共享屏幕,用各种颜色的笔乱涂乱画,笔迹完全覆盖了PPT;公共聊天区里充斥着污言秽语,有人甚至打出一位学生的名字进行侮辱;播放低俗的音乐,有“爆破手”突然开麦并大声唱歌,并辱骂老师。

面对突如其来的捣乱,老师问了几遍“你们是哪个班的学生”,并呵斥“立刻离开会议室”,但捣乱者置若罔闻,聒噪的笑声、叫声淹没了老师维持秩序的声音。

其间,有学生开麦提醒老师“开全员禁言”“把他们踢出会议”,但老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捣乱行为有些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场面混乱不堪。闹了七八分钟,“爆破手”们扬长而去。

回到“网课入侵”群,“爆破手”们意犹未尽,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此次“爆破”行动的全面胜利,洋洋得意地和群成员分享“战况”,称“别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还能冷静开个禁言,她连全员禁言都不会,急得都快哭了”,扬言“下次再遇到她,给她电脑整废了”。

|▶ 整治“网课爆破”现象,相关社交群被查封

破坏教学秩序,侮辱老师人格,很多人不禁要问:“网课爆破”是否涉嫌违法犯罪?

在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翁小平看来,“网课爆破”涉嫌多种违法犯罪:对老师进行侮辱、诽谤,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采取“网暴”行为恶意干扰网络课堂秩序,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传播淫秽色情视频的,则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传播暴恐内容视频的,则可能涉嫌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

“如果是通过黑客技术入侵网络课堂,通过技术手段破解课堂密码,对弹屏进行控制等,则可能涉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翁小平说,参与者未满14周岁的,可以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说,如果学生把网络教室的账号密码分享出去,捣乱者通过账号密码进入,这种进入方式本身不涉及违法犯罪。

“但进入网络教室后,在课堂上辱骂师生,则涉及名誉侵权。如果在网络课堂上播放音乐、捣乱、大吵大闹,影响正常网络教学秩序,则涉及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涉及刑事犯罪。”赵占领说,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网络空间属于公共场所,在网络空间内起哄闹事,与刑法所讲的在公共场所内起哄闹事性质相同。

多位受访教师向记者提出,目前,一些中老年教师对网络应用不够娴熟,无力防范“网课爆破手”。这种情况下,网课平台需负起责任,通过对不明身份账号设置“一键清退”等,拉高侵入门槛,学校也不妨考虑安排专门网络技术人员,辅助老师维护线上教学秩序。

“网课爆破”已引起社交平台及网警们的关注。深圳网警曾在9月发声并转发《共同指南!在线课堂“防破”指南》。在指南中,腾讯会议提供了多种会前设置方式,保障在线课堂安全性,满足课堂、研讨会、答辩等多种场景的教学需求。

11月3日,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网课爆破”,会被提示“关爱师生,遵守课堂秩序,让我们共同守护网络学习净土”。同日,记者曾经加入的“网课入侵”群被封。

人民网评:

“网课爆破”为非作歹,早该被爆破了!

“网课爆破”,绝非简单的恶作剧,而是涉嫌违法犯罪的性质恶劣行为。正如有律师所称,“爆破手”或构成寻衅滋事。显然,法治社会,不容邪恶横行,一旦被坐实违法犯罪,就应该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同时也要查清,“网课爆破”何以屡禁不止,背后存在哪些乱象?从调查可知,一些爆破手是学生,爆破目的“图个乐”。图乐,无可厚非,但前提是遵纪守法。如果为了低级快乐而藐视法律,前程因而被毁,代价有点大。

遏制“网课爆破”除了高擎法律利剑,还应强化防范。一来,查清楚谁泄露相关信息。一些“爆破手”之所以入侵网课得逞,是因为上网课的学生向他们提供了网课会议号等信息,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必须受到谴责。

二来,相关平台提升反网破的技术手段。据了解,有的网课软件可提前设置“邀请特定成员”加入,选定后只有主持人指定的成员才可入会。在会中,主持人有权力限制参会人员的权限和功能。制度设计越严密,“爆破手”乱来的空间就越小。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指出,切实加大网暴治理力度,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并要求网站平台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比较网暴和“网课爆破”可知,两者有一定的交集,但“网课爆破”除了带有网络暴力成分,还带来更恶劣的后果,因此更应受到依法严惩。

“网课爆破”为非作歹,早该被爆破了!依法处理,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先抛出几个典型案例,刹住这股歪风邪气的同时,需求深层次治理,通过精准出击,早日铲除“网课爆破”生存的土壤。

来源: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法治日报、微博@人民网评等,广东共青团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标题:《“网课爆破”惹众怒!属于网络暴力,涉嫌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