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河明珠 ,魅力靖远

地名,是鲜活且广泛的文化符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传承。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是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符号。甘肃的地名,既有彰显刀光剑影中的“武功军威”,也回荡着大漠孤烟里的声声驼铃。微游甘肃特开设【跟着地名游陇原】专栏,从甘肃这些充满汉唐风韵的地名开始,带领大家品读甘肃。

白银市靖远县

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

甘肃省中东部,

素有“塞上江南”“陇上名邑”

“黄河明珠”之美誉。

明朝置靖虏卫,

清初改靖远卫,

雍正八年(1730)设县,

取“边远之地已安定下来”之意故名。

历史回眸

靖远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厚重。自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建立县制以来,已有2100多年历史。

境内有古老的永和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庙洼山遗址,春秋时代游牧民族的艺术杰作吴家川岩画,始建于北魏的陇上名刹法泉寺、寺儿湾石窟等古老石窟艺术宝库,北城滩、永安堡、三角城等多处古城遗址和钟鼓楼、乌兰山等古建筑群体,有红四方面军西征强渡黄河的虎豹口、鱼龙山、吴家川等一批革命旧址。

靖远县历来崇文重教,人才济济,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是闻名陇上的西部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大县和科技教育名县。

山水环绕

黄河,流经靖远县10个乡镇、154公里,河岸线长275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就了“黄河明珠”“陇上江南”的富庶与荣光,黄河沿岸水田林网、阡陌纵横,饶谷多畜、瓜果丰盈,赋予靖远这片土地神奇的多彩与妖娆。

靖远,更是一幅神奇的景象,水岸三合、水韵独石、稻香村·瓜园、全国生态文化村大庙各具魅力。乌兰山、哈思山、屈吴山、法泉寺、月河、祖厉河、乌金峡、独石头八个地方,分别被历代文人墨客赞誉为“乌兰耸翠”“雪岭堆银”“屈吴春嶂”“法泉地灵”“月河晚照”“大浪天险”“中流砥柱”。

瓜果之乡

靖远农业多元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是全省农业大县,获批“小口大枣”“靖远枸杞”“靖远黑瓜籽”“靖远羊羔肉”“靖远文冠果油”“靖远旱砂西瓜”“大庙香水梨”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评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白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靖远核心区等国字号荣誉,获批建设了甘肃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是全省最大的设施蔬菜、枸杞、硒砂瓜、文冠果种植基地,素有“陇原蔬菜之乡”“羊羔肉美食之乡”“枸杞之乡”“大枣之乡”“籽瓜之乡”“中国文冠果之乡”的美誉。

美食之城

靖远的特色美食也很多,靖远羊羔肉因其独有的环境、加之独特的加工方法使其药膳滋补价值都特别出众;”东湾驴肉”,以其色鲜味美,营养丰富,备受人们的青睐;“一窝丝”,又叫金丝饼、盘香饼,“看似一张饼,提起一窝丝,加水一碗面”,吃起来又酥又脆;卤鸡,靖远地方美味肉食品之一。靖远卤鸡制作工艺独特,最早有袁钟、韩正海、老尹婆制作的卤鸡,后来有唐国忠制作的卤鸡,以及宋得发制作的“宋二元”卤鸡,都享有盛誉。

在岁月的时空中,

靖远人用勤劳和智慧打造特色旅游城市,

用文明生态拓展山水之城的丰富内涵,

积极争当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靖远新篇章。

来源 | 综合整理于靖远县人民政府网站及网络

原标题:《走进黄河明珠 ,魅力靖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