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讲邺城】——第13期:鬼谷子其人

鬼谷子其人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群雄争霸、百家争鸣、沧海横流、英才辈出的时代。众多文人谋士各展雄才大略,活跃于当时的历史舞台。鬼谷子是那个历史时期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纵横高人。

鬼谷子姓王名诩(民间传说姓王名禅,俗称王禅老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军事教育家。他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魏国陪都邺城东北十里的王家庄(今河北省临漳县香菜营乡谷子、盐食村一带)。

传说鬼谷子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其母未出阁时,食奇谷而孕,饱受世俗观念语诟,后被赶出家门,在村外南庵子居住,生下了鬼谷子。六年后受高人指点,迁居至距邺三百里地的商代古都朝歌(即今河南省淇县)。

鬼谷子从少年时就离开母亲,云游天下,拜师学艺,长大后博学多才,曾在越、楚等国出任要职,后来为实现自己隐匡天下的远大抱负,便隐居到位于朝歌西南三十里的云梦山中,在那里他潜心著书立说,完成了传世之作——《鬼谷子》十四篇。《鬼谷子》十四篇是中国古代史上政治、军事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为了将其理论付诸实践,鬼谷子在河南淇县云梦山创办军庠(即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军事院校)开课授徒,习武讲学,培养出了张仪、苏秦、孙膑、庞涓、毛遂、尉缭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创立了纵横家学派,成为纵横家鼻祖。他的众多弟子运用纵横之术和鬼谷兵法,游说于战国七雄之间,或兴合纵、连横之术,演绎七国兴亡史剧,成为千古绝唱;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创造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战例典范,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雄杰,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鬼谷子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也是一个神秘而颇有争议的人物,千百年来,关于“有无鬼谷子其人”、“《鬼谷子》一书的真伪”、“鬼谷子出生于何处”等问题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但根据我国第一部权威性史著《史记》及其它有关文献记载,在我国历史上确有鬼谷子其人。鬼谷子出生于何地,是个千古之谜。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有关学者深入研究和据有关文献及民间口碑传载,鬼谷子出生于古邺谷子村、盐食村一带。

在谷子村东南、盐食村正南有一块地,人们叫它南庵子地。过去这儿是座茅草岗,但这里长的茅草与别处的茅草不一样。春天,它长出的第一片叶子就是红色的。到了秋天,茅草叶红成一片,远远看去,就像霜后的枫叶一样。世代传说这片红茅草地就是鬼谷子的诞生地。当年王庄主之女——鬼谷子的母亲食奇谷而孕,她的父亲疑她不贞,把她逐出家门。她来到这座茅草岗,住在草庵里。不久,一代旷世奇才鬼谷子降生到人间。

据史载和传说,谷子和盐食两村村名的由来皆与鬼谷子有关。宋代《相台志》记载,宋代该村叫国子村(临漳方言中,“国”与“谷”同音)。清代乾隆年间称谷子,由于纪念鬼谷子的群众活动规模很大,该村一度称谷子集,咸丰以后叫谷子村。据传说鬼谷子的母亲是谷子村人,但那时不叫谷子,后来鬼谷子成名了,人们才把村名改称谷子。盐食村的沿革是这样的:传说鬼谷子降生后,母子藏得严紧,且有龙虎护卫,所以叫严禁,后改为盐豉。因“豉”和“食”语音相近,叫来叫去就叫成“盐食”了。二千多年世事沧桑,漳河泛滥,人口迁徙,村庄变迁,当年的王氏村庄演变成了两个村,即盐食、谷子。

盐食、谷子村一代,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鬼谷子出世的种种神奇传说,而且据宋代 《相台志》和 《临漳县志》等文献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当地的百姓为纪念鬼谷子,就在谷子村一带修建了祠堂。两千年来,纪念活动从来没有中断过。每年的二月十五、六月十五、十月十五举行纪念活动,还经常有海内外人士到此祭拜。现在谷子村有清代建造的鬼谷子祠堂,并保存有清代光绪年间记载鬼谷子生平事迹的碑刻一通。盐食村原有一座明代修建的王圣母(鬼谷子的母亲)庙(也称娘娘庙,解放初期,该庙被拆除)。2000年,该村出土一通记载修建王圣母祠堂的明代古碑。虽然该碑风化严重、字迹斑驳,但“大明国河南彰德府临漳县之西”、“盐食村……娘娘庙……”等字清晰可辨。这说明,早在五百多年前的明朝时期,这里就开始立祠祭祀王圣母和鬼谷子了(实际立祠时间可能更早)。此外,明代所刊印的《武备志》和《尉缭子》两书均载;“尉缭,魏人鬼谷子高弟……”可见鬼谷子是“魏人”,而谷子、盐食村一带当时属邺且距魏国陪都邺城仅十里。

综上所述,鬼谷子王禅出生于魏国邺地(今临漳县谷子村、盐食村一带),后迁居淇县云梦山。

原标题:《【向您讲邺城】——第13期:鬼谷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