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十里碧空。走进常山县招贤镇高埂村,通畅的水泥路户户相连,房屋整齐划一,院落干净整洁,村民笑颜灿烂,畲族舞台、戏台、展馆等畲族文化风情展示之地尽呈眼前,一幅和谐共融的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十年前,村里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破破烂烂。现在路变好了,环境美了,我们心里亮堂了,干活儿也更带劲。”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徐牛古感慨道,村里的基础设施,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高埂村地处招贤镇东部、常山港南岸,村域总面积3.6平方公里,总人口1900多人,是个畲族少数民族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兰姓村民多由婚嫁从北川迁入,改姓换族后成为了北川兰氏一脉,居住的村民,大多数姓兰。
“过去十年,是高埂村发展最快的十年,乡亲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印证。”高埂村党支部书记兰佳伟说,这几年,村庄依托畲乡特色,深挖历史文化,发动乡贤助力,将畲族特色融入到建筑风格、展陈展览、文化活动中,建成了畲族文化馆、民族文化长廊、云高台畲族戏台、箬溪抗战纪念馆等景观节点,打造了一条精品乡村休闲旅游路线,村庄美了、游客多了,村民的钱袋子也跟着鼓了。
据了解,畲族文化馆内设民俗馆和农耕馆,以图文写真、实物展示等形式,充分展示畲族人民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云高台畲族戏台是每年“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的热门打卡地,喝彩展演、畲族竹竿舞、畲族婚嫁表演、长寿宴、美食展、乡贤舞龙队等特色活动,累计吸引5万余名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历史文化是箬溪的宝贵财富,也是箬溪的精髓所在,应当在旅游发展中得以弘扬和传承。”常年在外经商的乡贤张鸿飞,发动数十位乡贤一起筹集资金200余万元,在高埂村箬溪自然村,先后打造了抗战纪念馆、箬溪书院、汇贤馆,这些也成为了乡村游的热门景点。如今,高埂村已是3A级旅游景区村,随着知名度的提升,畲乡文化旅游的品牌越来越响,村民也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通过经营农家乐、当讲解员等,一年能赚上三四万元。
乡村振兴不仅是发展旅游业,还要发展各类特色产业。眼下,村里还通过“乡贤+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推动民族村“生态+”经济发展,利用得天独厚的温泉、古树、古村落等资源,通过招引乡贤“联手”经营,计划打造高埂箬溪温泉康养度假区。同时,通过对接在外贤商,成功推动民俗工艺品加工等来料加工产业落户高埂,已吸纳村民20余人就业。
在常山县委统战部推动下,高埂村还联合临近的官庄村、泉目山村等三个畲族民族村,与乡贤企业赛得健康集团签订了民族村经济发展协议,在产业合作上面实现抱团发展。“赛得将投资2000多万元的赛得健康学院作为‘少数民族群众培训教育实训基地’,免费向村民开放,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技能培训。”兰佳伟介绍,目前,高埂村累计向赛得健康集团提供优质员工110余人次,企业免费为本村村民提供少数民族群众技能培训160余人次。
文旅融合的兴村“润富”,乡贤回归的反哺“创富”,村企合作的结对“带富”,十年之间,高埂村经历了精彩“蝶变”,农村美、产业强、村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面向可期的美好未来。
供稿:常山县委统战部
原标题:《常山高埂村:平凡“畲村”的十年“蝶变”》